▲ 海子(1964.3.24-1989.3.26)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讀起熟悉的詩句,就又想起詩人海子。 他在春天出生,在春天死去,讓我們在春天吟誦著“春暖花開”。 近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子抒情詩全集》,給了我們一次重拾海子,重拾春天記憶的契機。 ▲ 《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 海子/著 陳可抒/評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 透過這本厚厚的海子詩集,我們究竟能讀到什么? 在眾多海子的朋友和海子詩歌的研究者當中,清平是個性鮮明的一位。在他眼里,海子既是詩歌的國王,海子詩歌中的“絕望”,又“容易將人割傷”。所以,清平會悲憫地送給讀者一句話:“有限絕望,無限熱愛”。在他看來,這句話,才是海子詩歌的溫度和本色。 以下為清平先生發(fā)表于初岸文學的文章,謹以此文紀念海子誕辰55周年: 打開海子驟然關上的生命之門 文 / 清平 1. 孤獨不可言說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翻開的這本詩集,是一個名叫海子的詩人創(chuàng)作的。在你們不太了解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是一位非常杰出、非常特殊的詩人。下面盡我所知,介紹一下這位詩人生平和創(chuàng)作的一些情況,我想,這應該是你們的好奇心最感興趣的。 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一個名叫查灣的小村莊。在那里他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大部分——我完全不了解他是如何度過的。 在我看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與你們的一樣,是一部限量版小說,只有少數(shù)親密的少年伙伴,才有全文閱讀和收藏的資格,對于更多的我們和他們,則完全是神秘的。 15歲以前的海子,我只了解他一點:非常愛讀書。這是他的弟弟告訴我的。1979年,他15歲,考入了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19歲的他從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yè),進入中國政法大學,當了一名教師。 從那時起到1989年離開人世前幾天,他基本上生活在北京北部一個名叫昌平的縣城里。那里是山區(qū),有著名的十三陵水庫和其他一些風景名勝,現(xiàn)在已經(jīng)相當熱鬧,但在八十年代,那里還是一個相對寧靜和偏僻的地方,中國政法大學昌平分校就在那里,海子的大部分詩歌,就是在那里寫下的。 海子很少進城,朋友也少,即便和他最親密的詩友,聚會也不多。你們可以翻開《在昌平的孤獨》這首詩,你們讀起來可能會有諸多不理解(詩人運用了比較復雜的修辭),但詩的題目和詩的最后一行,你們應該能大致想象其情狀。 在昌平的孤獨 海子 孤獨是一只魚筐 是魚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獨是泉水中睡著的鹿王 夢見的獵鹿人 就是那用魚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獨 是柏木之舟中的兩個兒子 和所有女兒,圍著詩經(jīng)桑麻沅湘木葉 在愛情中失敗 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還是一只魚筐 孤獨不可言說 海子是一個熱情、健談的人,但為了專心寫作,大部分時間他寧愿獨處在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里。 安靜的環(huán)境適合詩人的思考、想象,獨處則保證了詩人的寫作不受干擾,然而長時間獨處在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里,孤獨感難免越來越強。 對剛二十歲出頭、風華正茂的海子來說,孤獨成就了他的詩歌,也損害了他的生活?!肮陋毑豢裳哉f”,這是一句感慨萬千、真實得令人難過的詩。也許多年以后,當你們長大成人,在相似的精神狀態(tài)下,能夠更真切地領會這句詩——然而我更希望,你們永遠不要有那樣真切的領會。 2. 詩歌的國王 上大學時,海子開始寫詩,寫得并不好。畢業(yè)后,他更努力地寫,漸漸在北大校園詩歌圈里有了些影響。 1984 年,他突然寫出了《亞洲銅》。這是一首石破天驚的詩,從來沒有人這樣寫詩,從來沒有人把一個民族的文化斷續(xù)、生命力盛衰放到這樣一個黯淡而又熱烈、充滿愛又充滿遺憾的個人情懷里,一唱三嘆地傳遞出來。 亞洲銅 海子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會死在這里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亞洲銅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卻是青草,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亞洲銅,亞洲銅 看見了嗎?那兩只白鴿子,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 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亞洲銅,亞洲銅 擊鼓之后,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gòu)成 這首詩就像 一個拔出的瓶塞,開啟了海子詩歌創(chuàng)造力的強勁噴發(fā),也為他贏得了最初的名聲。這一年,他20歲,還是個大孩子。 從寫出《亞洲銅》的1984年,到寫下《春天,十個海子》的1989年,海子用五年時間(你們認為是長還是短呢),建立起了自己的詩歌王國。 他在這個詩歌王國里自由地、盡情地變幻著自己的身份:驕傲的國王、樸素的農(nóng)民、悲傷的緬懷者、痛苦的思想者、幸福的歌唱者、癡情的遙望者、絕望的遁世者,和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的智者、眾人皆恨我獨愛的自然生靈的守護神,最后,他停在一個終極身份上:詩劇《太陽》的編劇、導演和主演。這是海子傾注了最大激情、最多生命能量的身份,也是他未能在世俗意義上圓滿完成的身份。 在我看來,正是這個身份耗盡了海子高強度凝聚又高強度噴發(fā)的詩歌能量,使得他的詩歌王國的大門突然關閉。 二十多年過去,這個海子當年突然建立又突然關閉的詩歌王國,仍然驕傲地孤立于世,在他之前、在他之后,沒有人能夠以一人之力建立起這樣一個詩歌王國。 你們也許會反問說:那屈原呢?李白呢?杜甫呢?或者,荷馬呢?但丁呢?歌德呢?是的,這些詩人都寫出了偉大的詩篇,無論詩歌成就還是詩人地位,都遠高于海子。 但在我看來,他們中沒有一個能夠像海子這樣,以一根愛自然、愛生命的紐帶,連接、圈圍起個體精神中各種純粹的情感方向,以眾多的情感身份奔走于熱愛和絕望、 迎接和放棄的詩歌舞臺上。 或許屈原們、荷馬們有遠高于海子的詩歌智慧、遠勝于海子的思想鋒芒,但他們絕沒有海子那樣專注的情感態(tài)度、那樣感人的角色扮演、那樣天真爛漫的痛惜和熱愛。 3. 有限絕望,無限熱愛 然而,你們也許無法想象,建立了這樣一個詩歌王國的海子,在八十年代的中國詩歌舞臺上,并不是一個響當當?shù)慕巧?。即便?989年他離開人世之后,他的詩歌名聲也遠沒有今天這么響亮。 這是一個頗有些奇怪的現(xiàn)象:當他的詩歌成就高于很多詩人的時候,那些詩人的名聲卻遠高于他;而當隨著中國詩歌的加速進步(這個加速進步大致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一些后勁十足的優(yōu)秀詩人的總體成就,明顯超過了海子當年的時候(海子宿命地停在原地,無法參與今天的詩歌競技),海子的詩歌名聲反而高過了他們。 今天和以后,你們都不妨想一想,這其中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著作用?是偶然,還是必然?是詩歌本身的問題,還是詩歌倫理的問題?是詩人的人性多樣性、心理共振性在起著作用,還是以讀者為代表的公眾的人性多樣性、心理共振性在起著作用? 更進一步,你們也可以想一想:這個頗有些奇怪的現(xiàn)象,是這個時代的文化個案,還是代表了大多數(shù)時代共有的典型性悖謬? 未來某一天,也許會有某個對你們?nèi)松靶信e足輕重的人,聽到你們的回答。 親愛的朋友們,海子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我已盡我所知向你們介紹?,F(xiàn)在,這本詩集就在你們面前,你們讀不讀,喜歡不喜歡讀,讀得興奮不已還是讀得意興闌珊,都是你們自己的事,都是你們的自由了。 我只想再嘮叨幾句,希望你們不會煩: 一、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你們對它們挑挑揀揀,它們對你們,說不定也挑挑揀揀呢。 二、海子的詩歌很優(yōu)秀,但再優(yōu)秀的詩歌也會有敗筆,如果你們能挑出明顯的敗筆來,說明你們對詩歌的感覺還不賴。 三、我非常非常不希望海子詩歌中的消極情緒影響到你們,但我也知道,一點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送你們一句話——有限絕望,無限熱愛。 海子的詩歌,愛的能量其實是遠大于絕望的,但絕望有時候,雖然能量不如愛大,卻比愛更鋒利,容易將人割傷,海子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千萬千萬,朋友們,不要因為讀一本詩集而傷著自己,哪怕這本詩集出自古今中外最最偉大的詩人之手。 作者簡介:清平,本名王清平,1962年生于蘇州。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1987年至今供職于人民文學出版社。20世紀8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1996年獲劉麗安詩歌獎。著有詩集《一類人》《我寫我不寫》,詩論隨筆集《遠望此地》。曾主編當代中國詩選集《推開窗》(中文版)。
(編 / 俎燚楠 審 / 任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