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回應(yīng)對了嗎? 一個小女孩跟爸爸出外購物時,中途需要上廁所,爸爸不放心3歲多的小女娃一個人上廁所,便把孩子帶進了男廁所。爸爸順便也上了。小女孩上完,頭轉(zhuǎn)過去看爸爸,隨即驚訝地大聲問:“爸爸,為什么你的小鳥會長頭發(fā)?” 一旁上廁所的都爆笑起來……爸爸囧極了,趕緊帶著孩子跑了。 這位爸爸在跟我們分享時,說這個問題,是他在女兒成長中遇到的最難以應(yīng)對的問題。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父母們經(jīng)常會遇到孩子們千奇百怪的提問。孩子們多大,會好奇心大爆發(fā)呢?爸媽們?nèi)绾螒?yīng)對才是正確的呢?今天幼兒說一一解答。 小朋友好奇心大爆發(fā)的年齡 3,4歲的小朋友開始愛問“為什么”,部分2歲多的小寶寶也開始問了,4歲年齡的小朋友問得尤其頻繁。英國心理專家Sam Wass等人的研究證明,4歲小孩兒平均每天要問大概70個問題,因此被稱為“好奇心巔峰”,據(jù)說這時一半以上的家長常常難以回答。因為小朋友有些問題實在是太古怪了,比如他們會問“人為什么要死”,“為什么眼睛會有白色”,“為什么會有鼻屎”……甚至是“為什么爸爸要每天跟媽媽睡,我卻不能?” 其實寶寶從出生后就很好奇,他們會到處聆聽聲音,只不過語言能力極其缺乏,不懂得問罷了。到了3,4歲,小朋友基本上什么問題都懂得問了,所以便便有了“好奇心巔峰”年齡。 小朋友什么時候愛問“羞羞事”? 一般來說,小寶寶2歲時已經(jīng)開始有這方面的問題。他們會對媽媽換衣服好奇,模仿爸爸上廁所,好奇為什么只有女孩子才能穿裙子;到小朋友3,4歲時,可能會有一些羞羞的舉動,例如他們會玩尿尿的地方,會模仿媽媽用衛(wèi)生巾等;到了小朋友5,6歲后,他們可能會把這種好奇放在與其他小朋友的游戲中,玩過家家游戲就是典型的方式;有些孩子會被陌生的異性親吻臉頰會害羞等。 孩子們4,5歲時,會最頻繁地詢問與“羞羞事”相關(guān)的問題。例如他們會問“我是從哪里來的”,“小寶寶是怎么生的”,“為什么爸爸有‘小鳥’,媽媽卻沒有”,“媽媽,為什么你每個月都會摔破屁屁”…… 記得有一次,我們帶孩子到海邊玩水,全部人都穿著泳衣。當時3歲的兒子突然指著他爸爸的腿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媽媽,為什么爸爸要藏那么多發(fā)菜?(一種跟頭發(fā)很像的海菜)”一開始我有些懵,一看他爸爸的腿,我開始爆笑,發(fā)菜在海里漂……后來我說:“這是長大的標志,你以后長大了也會有?!?/p> 面對小朋友千奇百怪的問題,爸媽們?nèi)绾位貞?yīng)才對呢? 有一次,我在地鐵上聽到一個小女孩問媽媽:“媽媽,你為什么前面鼓鼓的,我為什么不會?”當時天氣有些熱,媽媽穿的是小背心。小女孩問得很大聲,旁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們身上。聽到孩子的問題,那位媽媽的臉突然變得赤紅,她有些惱羞成怒地呵斥孩子:“你嘴巴欠揍是不是?”小女話低下頭,很久都不說一句話。 別呵斥阻止孩子問問題!為什么?其實有個親子原則是——“父母對孩子這方面的問題越開放,未來小孩的心理會越健康”。很多這方面心理偏差的個案,往往與這些人小時候在這方面被大人責(zé)罵、被批評、被處罰得很多有關(guān)。本來很正常的提問,卻因為大人們的尷尬、不好意思或固有的不正確思維,孩子們的心靈被蒙上了陰影。有些孩子還因此以為,自己問了不好的問題,甚至以為自己的想法很“骯臟”,這種羞恥心會妨礙孩子未來的心理健康。 對于小朋友一些普遍的問題,類似“云為什么是白色”的問題,父母如果阻止小孩提問題,為什么也不好?孩子未來的創(chuàng)造力會受影響。因為好奇心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當小孩都不能提問了,好奇心也不能獲得滿足,小孩就慢慢地不愛提問了,好奇心也因此熄滅了,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也會枯竭。 面對孩子的好奇,父母們直接給答案,為什么不是最佳做法? 父母們直接回答孩子的為什么,一般來說是可以的,可是父母們的答案常常唯一,有時也因為知識和經(jīng)驗的原因,給出的答案有局限性。另外,“一問就有”的習(xí)慣,會導(dǎo)致小孩不愛思考,創(chuàng)造力也會受影響。 所以,面對小朋友的提問,最理想的應(yīng)對是反問孩子“你覺得呢”,引導(dǎo)孩子思考,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找答案。父母這些行為背后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懂得——不知道答案時,他們能通過什么方式尋找答案。孩子不僅能找到更豐富的回答,親自尋找答案也是一種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 最后,父母們也不要“不懂裝懂”。 我有一次在一餐廳,聽見一個小男孩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老人的頭發(fā)會變白?”那位媽媽白了孩子一眼:“這也不懂?用面粉染白的?!薄盀槭裁匆景祝俊毙∧泻⒁槐菊?jīng)地繼續(xù)問?!澳銢]見到有些明星是白頭發(fā)?時髦嘛!”我心想,這小孩長大后,會不會覺得這媽媽當?shù)锰x譜了? 所以,父母們?nèi)绻欢?,還是陪小孩一起找答案吧。 孩子的求知欲,常常像一個小火苗,父母越積極鼓勵和回應(yīng),求知的小火苗會變大火球,孩子會受益無窮…… 關(guān)鍵字:好奇心、心智發(fā)展、親子互動、育兒成長、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咨詢師媽媽的科學(xué)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yōu)秀出版物獎)。學(xué)習(xí)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xué)、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