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防過敏夏防暑 秋防上火冬防寒 一年365天,四季更迭交替。不同季節(jié),容易患上的疾病也有所不同,防病重點和方法也自然有所區(qū)別。“故春夏秋冬,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爲常也”講的就是我們需要順應不同季節(jié)規(guī)律,調節(jié)身體,避免過度疲勞,以免透支健康。那麼四季常見病有哪些?常見病患者四季應該如何防治保健? 春 過敏、傳染病、精神疾病 春季是傳染病、上呼吸道感染易發(fā)季節(jié),不僅流感、流腦、手足口病、風疹等傳染病高發(fā),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也容易復發(fā)。此外,春天氣壓較低,容易引起大腦分泌的神經介質紊亂,因而也是精神疾病複發(fā)率極高的時期。 ●預防支招 儘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嬰幼兒。家中要保持室內通風。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或紙巾擦乾;不要共用毛巾、水杯、牙刷等。少接觸花粉,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人。提高對冷空氣的調節(jié)機能,老人和兒童應經常到戶外有綠化的小區(qū)或公園活動以增強體質。春天活動量較大,老年人、青少年、孕婦和兒童要適當補鈣,同時要注意防止消化不良,及時接種有關疫苗。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yōu)質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豆製品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護理,家人要給予多方面關懷,尤其是心理方面,保證患者有充足睡眠的同時,儘量避免各種刺激因素,最好有專人照顧和看管,以防不測。 夏 腹瀉、中暑、“空調病” 夏天氣溫高、溼度大,食物易腐敗變質,再加上不少人貪食直接從冰箱取出的冷飲、水果、飯菜等,因此夏季成爲急性腸胃炎發(fā)作的高峯期。而一到高溫天氣,最常見的病就是中暑。中暑的原因除了受陽光直接曝曬,處於高溫、悶熱且通風條件差的室內,長時間處於在人羣擁擠的悶熱環(huán)境中也會發(fā)病。而爲了避暑,還有不少人一天到晚空調沒停過,導致“空調病”上身,如感冒、四肢肌肉關節(jié)痠痛、頭痛等。 ●預防支招 預防夏季腹瀉,關鍵要防止“病從口入”。水要燒開,食物要熟透,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一定要熱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都不可取。 預防中暑,出門要記得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的烈日下行走。身邊應常備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溫季節(jié)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最好保證每天喝1.5~2升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保持充足睡眠。 長時間使用空調時應經常開窗換氣,最好2小時換一次??照{環(huán)境中工作時,應久不久走出室外活動片刻。 秋 “上火”、胃病、皮膚病 俗話說“多事之秋”。入秋後,氣溫變化大,天氣乾燥。秋季有很多疾病都跟天氣乾燥有關,如牙齦腫痛、牙齦出血、口腔潰瘍等。哮喘、胃腸道疾病在秋季也容易多發(fā)與復發(fā),很多人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腸胃出現(xiàn)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不適癥狀。此外,由於乾燥,繼發(fā)性皮炎、蕁麻疹、皰疹等皮膚病也容易發(fā)生。 ●預防支招 入秋後要特別注意保健防病,生活要有規(guī)律,注意飲食調養(yǎng),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飲食。慢性胃病患者,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外出穿風衣時不要敞開,夜晚睡覺應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fā)胃痛或加重舊病。多吃暖胃食物,從營養(yǎng)角度來說就是多補充些維生素B、E和類胡蘿蔔素。一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提前做好預防。發(fā)現(xiàn)疾病及時處理,不要盲目自行用藥以免耽誤甚至加重病情。生活作息保持規(guī)律,即使在寒冷天氣也應儘量在室內做些簡單的活動,有益身體各個機能的正常運作。 對於秋季皮膚病的預防,有以下幾點建議:1.不要用過熱的水燙洗皮膚,在不受涼的前提下使用溫水即可,過熱的水會對皮膚角質層造成破壞,降低抵抗力;2.不要頻繁使用鹼性很強的肥皂或沐浴露,溫和或滋潤性的沐浴產品即可,皮膚特別乾燥的老人甚至可以隔天使用沐浴液;3.洗浴後儘快塗抹潤膚乳液,四肢外側等容易乾燥的部位尤其要重點塗,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快;4.貼身衣物選擇全棉材質,化纖衣物易產生靜電加重水分流失。 冬 “流感”、中風、心臟病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天氣越來越冷的季節(jié),很多“老毛病”極易復發(fā),特別是呼吸系統(tǒng)及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出血、腦梗死等發(fā)病或惡化的高峯期。有關統(tǒng)計表明,冬季有85%以上死亡率高峯出現(xiàn)的前5天會有冷空氣降溫。 根據多年來對流行性感冒發(fā)病情況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在每年的冬季,會出現(xiàn)一個季節(jié)性發(fā)病高峯,而且容易在幼兒園、託兒所、學校等集體單位發(fā)生。 ●預防支招 值得提醒的是,中國人有冬天進補的習慣,燉湯、燉肉等食補更是大受歡迎。這種盲目進補容易加重病情,因爲冬季運動量小,再補進大量滋補品,容易造成血脂或尿酸增高,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科學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早晨氣溫低,不宜晨練。早上6時~10時是人體血壓較高的時段,出門過早受寒冷刺激,容易出現(xiàn)心腦血管問題,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飯後10時再鍛鍊。根據身體狀況鍛鍊身體,每天有氧運動不少於30分鐘,不要選擇爬山、打球等劇烈運動。研究表明,心臟和血管對情緒反應最爲敏感,過於興奮或生氣都會導致血壓波動,誘發(fā)疾病,應避免情緒大起大落。飲食上不要太油膩,飯菜宜清淡,多吃蔬菜和瓜果,多吃豆製品。大豆裏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油等豆製品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另外,定期做身體檢查,監(jiān)測血壓、血脂、血糖濃度。老年人每年至少體檢一次,對血壓、血脂、血糖進行監(jiān)測,調整用藥量,避免血壓反覆波動,一旦出現(xiàn)胸悶、氣喘、咳嗽、頭痛、頭暈等癥狀,要及時就診。 預防流行性感冒的措施: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鍛鍊,多進行戶外活動;儘量少去人羣集中、空氣渾濁的公共場所;患病後注意休息,及時到醫(yī)院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