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二月春過半。春分時節(jié)即將到來,白天將越來越長,到春分時晝夜相等,春分后白天將長于黑夜。因此,春分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特別是對于古代農耕文化來說。到了春分,皇帝要開展祭祀活動,祈求一年風調雨順。老百姓也開始耕作,有閑暇時就去踏青、放風箏、挖野菜、立雞蛋,等等,活動十分豐富。春分,在古代也是詩詞常用的題材,作品很多。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的10首精品,感受一下春分的景象。 1.《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唐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經歷比較坎坷,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后再貶到更偏遠的廣西柳州。因為氣候不適,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終年不過47歲。這首詩就是這個時間段所寫的。仕途遭貶,背井離鄉(xiāng),兩種心緒交織,在春分時節(jié)卻如同深秋一樣,凄涼不已。一場風雨打落了百花,滿庭榕葉,黃鶯到處鳴叫,更令人愁悶。對于貶官他鄉(xiāng)的作者來說,眼中就難有好天氣,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春分時節(jié)也是凄涼迷離的。 2.《清平樂·別來春半》 南唐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詞,總是充滿了淡淡的憂傷。這首詞寫的是李煜與人分別,眨眼已到春分時節(jié)。落梅紛紛,沾在身上,落了拂,拂了又落,如同這愁緒,連綿不絕。鴻雁無消息,路遠難歸來。這種思緒如同春草一樣,走得越遠越濃厚。“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抓住了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化成哲理,來比擬感情,總是十分別致。 3.《望家信未至》 宋 葛紹體 一封寄去當人日,只是元宵近到家。 何事春分猶未報,夜窗幾度卜燈花。 人日,就是正月初七,傳說女媧造人于此日。作者在外宦游,正月初七給家里寫了信,估計元宵節(jié)應該到家了??墒乾F(xiàn)在已經春分了,回信還沒來。時間上來看,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不知道為什么還沒到。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就卜燈花。卜燈花是古代用來算卦的一種方式,看燈花的方向、形狀來預測吉兇。作者以此來指代自己胡亂猜測家書未達的緣由,以表達焦慮的心情。這首小詩,如訴家常,十分自然。 4.《七絕·蘇醒》 宋 徐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徐鉉本是南唐著名的文學家,后來歸順宋朝。這首詩把春分時雨的細潤、風的柔和以及萬物生長的悄然無息,寫得十分形象生動。人們從詩中能夠感受到,春分時節(jié),天氣在不易覺察中悄悄地變化,令人幡然醒悟,原來春天早就到來了!徐鉉還有一首春分詞作,也十分精彩: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v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這首詞前半段描寫了春分時節(jié)遇雨,春花零落,青山籠紗的景象。后半段一個轉折,寫春雨帶來的不是煩惱,而是怕人們外出踏青,把前生的草給踏破了,毀壞了前世情緣。想象力十分的豐富,很有意趣。 5.《登鵝湖妙峰亭次韻》 宋 劉子翚(hui)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 晴風吹放天全露,吹盡江南江北云。 劉子翚這位詩人知名度可能不高,但提起他的學生朱熹,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劉子翚與朱熹的父親有托孤之誼。朱熹幼年就跟隨劉子翚學習,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劉子翚不好仕途,隱居武夷山,講學傳道。鵝湖山就位于武夷山上。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春分時天空晴朗,萬里無云的景象。春風一吹,令人胸襟大開?!按当M江南江北云”一句,頗有氣勢。 6. 《謁金門·春半》 宋 朱淑真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朱淑真是齊名李清照的南宋著名女詞人。由于性格浪漫,而一生婚姻不幸,導致其詞風哀怨,愁緒濃厚,經?;孟肱c理想的伴侶一起生活。與李清照70多歲的高壽相比,朱淑真僅活了45歲。這首詞,延續(xù)了朱淑真一貫的風格。春分時節(jié)又生愁,倚遍欄干難消。但你愛愁不愁,這些老天爺可不管。本來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枝上鶯歌燕語。而自己卻比不上這也鶯鶯燕燕,隔簾看著滿院落花,心緒已隨著芳草延綿到了遠方,真是愁出了天際。 7.《贈李樞干三首其三》 宋 姚勉 富貴功名不足夸,肯將一第博榮華。 春分正欲均天下,何必長安看盡花。 姚勉是南宋晚期的文學家,狀元出身,為人頗有風骨,剛正不阿。這首詩是寫給李樞干的贈詩。勉勵李樞干,富貴功名不重要,不要因為科舉中榜就只追求榮華富貴。今天是春分時節(jié),天下平均,天氣尚且如此,你又何必非要“看盡長安花”,得意忘形呢?這里化用了孟郊“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典故。 這首詩借用春分的自然規(guī)律來進行規(guī)勸,說理自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8.《雷峰春半伏枕初起頓修有端州之役口占二律送之》 明 釋今嚴 閱江樓上幾登臨,臥斷烽煙十載心。 如我已無情可寄,送君非有意為吟。 木棉花落灘聲急,杜宇啼殘客思深。 莫向此時重憑眺,蒼梧云影遠沉沉。 作者是明末高僧,愛好山水,樂于賢士交往。詩人的朋友頓修即將動身前往廣東端州,詩人來閱江樓渡口送別。當時,正處于明清交替之際。詩人仍心向明朝。“臥斷烽煙十載心”,這里應該是清軍入關已十年?!岸庞钐錃垺?,是古蜀國國王杜宇化身杜鵑的典故,意即思念故國的意思。詩人借助送友人,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在家國面前,友情沒有什么值得表達的。全詩既有很深的感情,又頗富禪意,別有一番意味。 9.《偶成》 明 江源 春半江南尚北風,宦情離思兩相攻。 魚沉碧海鄉(xiāng)書杳,鳥沒青天楚望空。 萬里關河勞跋涉,百年身世信窮通。 狂來欲飲無多量,三酌茅柴也面紅。 在這個春分時節(jié),作者得罪權貴被貶謫出京城,到江西為官。盡管已是春分,但天氣仍然寒冷。意喻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不得已長途跋涉,命運浮沉。想起這些思緒萬千,想喝點酒解愁,但是酒量不大,三杯茅柴就醉了。惡酒曰茅柴。就是比較廉價低質的酒。這首詩因春分而發(fā)思,以醉酒而結束,其間貫穿了世道輪回,宦海浮沉,發(fā)人深思,不失為一首好詩。 ![]() 10.《春分日和韻》 清 徐發(fā) 一半春光付柳條,可憐天氣是今朝。 尋芳每踏蒼苔路,夢別重經紅板橋。 零落梅花人共老,凄其燈火酒全消。 遙知鄉(xiāng)國清明近,水漲橫塘隱畫橈。 作者徐發(fā)是康熙時進士,詩作存世極少,但這首詩卻十分有格調。春分時節(jié),光景如柳新,正是最好的天氣??蓱z應是可愛的意思。遠足踏青,路過紅板橋,想起了陳年往事。飄零的梅花、慘淡的燈光,令作者猛然想到,自己已是風燭殘年,頓時酒意全無。值此清明將近,遙遠的故鄉(xiāng),必然是“水漲橫塘隱畫橈”,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人們已經按耐不住,意欲車來舟往、游玩踏青了吧。此詩通過轉折的手法,反襯出作者暮年思想的情感,很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境界。 這10首春分詩詞,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歡迎留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