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詩意是文人雅士一直追隨的意境,唐詩、宋詞撐起了中國文學(xué)王國的脊梁,直到今天,唐詩依然是每個中國人喜歡吟誦的經(jīng)典,唐詩的意境已經(jīng)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之中!因此,整理唐詩是每朝每代文人都在做的事情,但是編纂最全面的還是清代。 ![]() 清康熙年間,康熙起用彭定求、楊中訥等多位學(xué)士對唐詩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編,共收錄唐至五代詩歌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兩千八百三十七人,是迄今為止古典詩歌總集中收錄曲目最多的一部,也是影響最廣的一部,至今提起唐詩就不得不提《全唐詩》。 ![]() 不過即便是皇帝欽點的大學(xué)士也難免會出錯。在《全唐詩》中就有這么一首七言絕句,它不是唐詩,而是一位生活在元末明初叫唐珙的詩人寫的,但是由于這首詩寫得太美好了,導(dǎo)致彭定求等人以為這是一首絕美的唐詩,所以就將其收錄進了《全唐詩》里,這個美麗的失誤,也留下了詩詞中最美好的一段故事,留給了后人最美的一篇詩文。 ![]() 這首詩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呢?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題龍陽縣青草湖》明·唐珙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的意境很美,描寫的又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入夜時分,風(fēng)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他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 這首詩充滿了意境和想象,如果不看介紹,可能很多人都會認(rèn)為它就是一首唐詩。因為它具備唐詩的品格和氣象。這是元末明初詩人唐珙唯一的傳世之作。唐珙,字溫如,關(guān)于這位作者,歷史上沒有片言只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一首他唯一的傳世之作,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他。 ![]() 這是一首極富藝術(shù)個性的紀(jì)游詩。一、二兩句,詩人即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傳說湘君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發(fā)。這種新奇的構(gòu)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了。客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比胍箷r分,風(fēng)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夢境如此之美,卻顯得現(xiàn)實的悲傷。 ![]() 拋開詩人的情感,單純來看這首詩的美感。全詩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夢境切合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guān)合,顯得真實可信;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xiàn),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于擺脫塵囂的愉悅,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代寫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卻是并不多見的。 ![]() 這首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帶有奇幻的色彩,只有西方的童話故事中描述的場景才能和這首詩媲美,但是童話又不會有這首詩的意境。夜晚滿天繁星閃爍,充滿了浪漫氣息,雖然能見卻又難得一見,但是讓繁星映襯到湖邊,這樣的景色卻是詩人的美好想象是夢中的場景。你也許見到過,卻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他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