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中有宅,宅中有院, 院中有樹,樹上見天, 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林語堂 有小院一方,是多少人心中的奢想。不論閑雅富足,不論山林鬧市,但求筑一小窠,便得安身的一方天地。它是兒時的記憶,星天朗月,春燕銜泥歸;它是今世的奢侈,市如叢林,卻念舊時家。生如白駒,浮生須臾,小院之中,清歡如夢。院子,是最大的奢侈。 奢侈一事,并非物質(zhì)之聲色,實乃精神之充盈。有院落一方,便可與生息相洽,崇尚自然,這大概是中國人的天性,更是中國人的天命。南朝陶弘景在庭中植松,以招松風(fēng);北宋蘇軾在院中栽竹,以聽琳瑯;明人文徵明在園中置藤,以觀滄古。院子草木,原是自然間最平常之物,卻因文人賦予的品格,顯得清貴無華。 心懷幽趣,則風(fēng)月自奢。正如明人陸紹珩所謂:「園中不能辨奇花異石,惟一片樹陰,半庭蘚跡,差可會心忘形」。一院之中,有時令花木,或是玉蘭之靜氣,芍藥之精氣,牡丹之華氣,足可賞一春花事,在草木之間,知萬物活潑的天趣。一院之外,有風(fēng)竹之細細,苔痕之淺淺,芭蕉之冉冉,亦可令心目清明,在方寸之間,得千般自然的真趣。 美學(xué)家朱光潛說:「人的富足與奢侈,是帶有距離感的欣賞,不帶有絲毫占有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一方院子,深藏著年歲時序,亦藏著春去秋來。凡留心處,便可將日子過成最可人的樣子。朝時有煙起雨疏,暮時有斜陽揮灑;淺處是海棠依舊,深處是綠晝濃陰。若有院落一方,便賞幾許深庭,何羨他人起高樓。 張伯駒在《如夢令》中寫道:「寂寞黃昏庭院,軟語花陰立遍。濕透鳳頭鞋,玉露寒侵苔蘚」。他的后人回憶說院子里花、果樹、芍藥、牡丹都有,還有會客廳、游廊。愛好院子的張伯駒,于院中悉心照料芍藥、牡丹、西府海棠等花木,客人來了,從這些花草中穿過,滿架薔薇,花開一院香。 小院閑窗,重簾未卷,在靜好的院子里,看春深寂寂,人間煙火,這該是何等富足之事。時下春和景明,草木初醒,愿你也有心中的一方小院,成全命途中的奢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