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但昭義著《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 連奏,從聲音到觸鍵方式與非連奏恰好相反,它對手指的觸鍵方式的要求不是爆發(fā)性的快擊揮動,而是訓練有素的緩慢觸摸。連奏要求較好的控制技術,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動部位的圓滑、平穩(wěn)、協(xié)調。 連奏的觸鍵要點: (1)改變手指的觸鍵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軟的指面肉墊部位觸鍵。 (2)改變手指觸鍵的高度,不需觸鍵的高度而要求以平穩(wěn)的貼近鍵面的方式觸鍵。 (3)改變手指的觸鍵速度。緩慢的觸鍵是創(chuàng)造柔和歌唱性連奏聲音的關鍵因素。 (4)改變觸鍵的用力形式。柔和、連貫而圓潤的歌唱連奏需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觸鍵。水平方向用力方式體現(xiàn)于具體彈奏是一些類似推、拉、掛、摸的觸鍵形態(tài)。 (5)連奏要求更多地運用手臂的重量和尋求重量在指間平穩(wěn)地流動轉移。 (6)特別地注意觸鍵后保持上部重力的傳導轉移,讓上部重力從一個音(手指)移向另一個音(手指),務求聲音圓滑連貫。 連奏的學習與輔導: 連奏要求較好的控制技術,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動部位的圓滑、平穩(wěn)、協(xié)調。 其中提到學習連奏要抓住幾個關鍵: (1)讓手指展平、貼鍵; (2)用緩慢的速度下鍵;提到要彈出歌唱性,慢下鍵是求得柔和歌唱聲音的最關鍵一環(huán),抓不住這一條,就不會有歌唱性的聲音。 (3)引導孩子改變非連奏中垂直用力的擊鍵方式,培養(yǎng)起水平方向的觸鍵用力方式來。提到——慢下鍵同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要做到柔和歌唱地慢下鍵,最根本的一點要從改變用力方向的訓練上著手。 (4)強調連奏運用手臂重量,要放松的用上臂重量,單單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圓潤而有共鳴的歌唱性聲音的。 (5)強調從一個手指到另一個手指的重量轉移。這是聲音圓滑連接的關鍵。 練習 《內蒙民歌》要彈奏出四個小節(jié)為一個樂句的連貫感及句法呼吸感。第4小節(jié)的四分休止符要有明確的抬手動作。第7—8小節(jié)的右手與左手交替彈奏旋律,要自然連貫。此曲可以先用高抬手指式的連奏練習,然后再發(fā)展成正常的歌唱性連奏??梢杂妹糠昼?6-88拍的音樂速度進行練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