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勒維特《墻繪 #583 N》,彩色水墨疊加繪制的矩形色塊,色塊邊緣飾有寬為25cm的水墨疊加色帶、1cm寬的白色色帶和10cm寬的黑色色帶,印度墨和彩色水墨,作品首次由Douglas Geiger、Paul Mankins、Tory Pomeroy、Anthony Sansotta、Rebecca Schwab、Janice Shotwell繪制,1988年12月,首次布展于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藝術(shù)中心。?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作為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shù)運動的代表藝術(shù)家,索爾·勒維特在極簡之上建立了自己的“觀念系統(tǒng)”。3月22日,貝浩登(上海)隆重呈現(xiàn)展覽“索爾·勒維特:墻繪”,首次集中展示藝術(shù)家最具代表性的“墻繪”作品,邀請觀者進入一個觀念藝術(shù)家的世界。 ========= ▲「極簡已死,觀念解放藝術(shù)」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激浪派、波普和抽象表現(xiàn)主義占領(lǐng)戰(zhàn)后的藝術(shù)世界,任何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無法繞過這“三座大山”。抽象表現(xiàn)主義頹勢盡顯,達達主義者往往依賴于激怒觀者所得到的反應(yīng),波普藝術(shù)亦與之相似。 而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對這三種形式都毫無興趣,他想要強調(diào)想法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首要地位,觀念本身就可以作為藝術(shù)作品。索爾·勒維特在極簡藝術(shù)的基礎(chǔ)之上,建立了自己的觀念系統(tǒng)(Conceptual System)。 索爾·勒維特個人肖像 ?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New York 在他看來,極簡藝術(shù)的開始就意味著結(jié)束。極簡主義者注定走向一個死胡同,因為極簡本身是自我毀滅的。形式一旦達到極致的簡單,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終點,極簡藝術(shù)家如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丹·弗萊文(Dan Flavin)只得開始尋找新的材料和媒介。當藝術(shù)家們紛紛逃離極簡尋求出路時,觀念藝術(shù)變?yōu)榻夥诺摹坝^念”,成為了后40年中藝術(shù)真正的推動力。 索爾·勒維特《墻繪 #356 E》,在軸對稱的圖形中,寬為7.5cm的黑線分布于圖形的三個方向之中,作品首次由David Higginbotham、Anthony Sansotta、Jo Watanabe繪制,1981年10月,首次布展于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顏濤,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藝術(shù)評論家Saul Oustrow曾如此評價索爾·勒維特:“他在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shù)間的縫隙上架起了一座橋梁。作為一位藝術(shù)家,他既致力于讓藝術(shù)僅僅作為世上的一件物品,又想方設(shè)法讓它去物質(zhì)化?!?/p> 索爾·勒維特《墻繪 #545 C》,圓形被等分成8個部分,每一部分均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作品首次由David Higginbotham繪制,1987年10月,首次布展于斯德哥爾摩雷斯勒畫廊。?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顏濤,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索爾·勒維特同時涉足觀念和物體,卻拒絕使用新的材料和技術(shù),堅持運用最基本的形式形成構(gòu)思的過程。他將藝術(shù)創(chuàng)作看作一種抽象的序列敘事,像一個被解讀的故事,或是一段被聆聽的音樂。 索爾·勒維特《墻繪 #606 E》,自矩形立方體模塊衍生而來的形狀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墻面邊緣飾有寬為25cm的水墨色帶,作品首次由Paul Graham Gault、David Higginbotham、Anna Onnufer、Kristi Ryba、Anthony Sansotta、Rebecca Schwab、Mary Walker、Jo Watanabe繪制,1989年5月,首次布展于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市蓋拉德市政禮堂。?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索爾·勒維特《墻繪 #606 A》,自矩形立方體模塊衍生而來的形狀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墻面邊緣飾有寬為25cm的水墨色帶,作品首次由Paul Graham Gault、David Higginbotham、Anna Onnufer、Kristi Ryba、Anthony Sansotta、Rebecca Schwab、Mary Walker、Jo Watanabe繪制,1989年5月,首次布展于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市蓋拉德市政禮堂。?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顏濤,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3月22日,展覽“索爾·勒維特:墻繪”在上海貝浩登畫廊呈現(xiàn)。時尚芭莎藝術(shù)專訪曾任索爾·勒維特工作室主繪圖師、現(xiàn)任藝術(shù)家布展總監(jiān)的約翰·霍根(John Hogan),與之探討索爾·勒維特的觀念藝術(shù)之路。 約翰·霍根(John Hogan)個人肖像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芭莎:如何看待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中使用的材料與他的“去物質(zhì)化”觀念藝術(shù)之間的關(guān)系?它們是否是矛盾的? 約翰·霍根:索爾·勒維特所用的所有材料都是一致的、可重復的,并且每一種材料在他的“系統(tǒng)”(System)中都能夠發(fā)揮作用。他使用最基礎(chǔ)的材料:鉛筆、蠟筆、墨水和丙烯,這些都是十分常見的材料。并且他在繪制顏色時上使用的是一種系統(tǒng)方法,拋開了顏色的闡釋或情感的因素,所以我并不認為這是矛盾的。 芭莎:索爾·勒維特的觀念藝術(shù)方法對其他藝術(shù)家有何影響? 約翰·霍根:勒維特和一些同時代的藝術(shù)家們打破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孤立表現(xiàn)的邊界。他的方法也被之后的來自全世界的藝術(shù)家們所接受:藝術(shù)家構(gòu)思作品的觀念,然后遵循它的邏輯,從而達到最終結(jié)果。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現(xiàn)場 ?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 New York. 攝影:顏濤,圖片提供:貝浩登 ========= ▲「墻繪: 觀念的系統(tǒng)」 2018年,美國德州休斯頓的一家人試圖剝除臥室里一堵墻上的一層石膏泥,讓藏在墻面下的一幅索爾·勒維特的墻繪作品重見天日,引起了不小爭議。 上世紀90年代,索爾·勒維特受已故的前屋主之托,在他的家中創(chuàng)作了這幅名為《墻繪 #679》的網(wǎng)格畫。屋主去世后,房子便被售出,他的收藏全部被移交給了基金會,《墻繪 #679》也隨之被粉刷“抹除”。那么,現(xiàn)屋主剝除畫上的石膏層的行為為何會引起風波? 索爾·勒維特《墻繪 #584 B》,墻面被縱橫的直線等分成4個正方形色帶,每一塊均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墻繪邊緣飾有寬為1cm的白色色帶以及寬為10cm的黑色色帶,作品首次由David Higginbotham與Eric Ziemann繪制,1988年12月,首次布展于賓夕法尼亞州勞倫斯奧立佛畫廊。?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顏濤,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1967年,當索爾·勒維特在雜志上發(fā)表《關(guān)于觀念藝術(shù)的段落》(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一文時,他在其中如此定義觀念藝術(shù):“觀念成為制造藝術(shù)的機器”。而“墻繪”(Wall Drawing)系列作品便是他觀念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核心之一。 索爾·勒維特《墻繪 #624》,以一面墻的右側(cè)中點為圓心,延伸形成寬為25cm的弧形色帶群,其中灰白、黃白、紅白以及藍白色帶交替出現(xiàn),遍布一間展廳內(nèi)的4面墻,作品首次由Sandy Brown、Jonathan Burr、Carla Cataldi、Regina Klonis Dardzienski、Linda Fagan、Marcia Leclerc、Mark Monbaron、Jane Samuels、Anthony Sansotta繪制,1989年11月,首次布展于新不列顛市中康乃狄格州立大學Samuel S. T. Chen藝術(shù)中心。?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顏濤,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在整個“墻繪”系列中,藝術(shù)家的想法成為最核心的要素。索爾·勒維特創(chuàng)作出每一幅墻繪的指示和圖表,由繪圖師們(Draftperson)來真正實現(xiàn)這件作品。大部分的作品都在工作室的指導下,由繪圖師與展覽當?shù)氐囊恍┧囆g(shù)家們合作完成。即便藝術(shù)家已經(jīng)逝世,他的每一次展覽都是“新的、當代的”索爾·勒維特的作品。 ![]() ![]()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布展現(xiàn)場?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因此不難理解,即便休斯頓的一家人擁有這幅墻繪,卻并不意味著他們擁有索爾·勒維特的作品。當“觀念”本身成為藝術(shù)品,其載體便失去了傳統(tǒng)藝術(shù)品的物質(zhì)功能。 ![]()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布展現(xiàn)場?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藝術(shù)家嘗試將簡練的線條、簡單的色彩和基礎(chǔ)的幾何圖形投入他所創(chuàng)造的“系統(tǒng)”(System)中,他以墨水浸濕的布塊在畫作上進行逐步、有層次的疊加,既嚴謹?shù)刈非缶€條與顏色的精確,又保持它們的純粹和極致。所有的作品都以一種邏輯和有機的方式進行,每一步的演化都會導致下一步的誕生。 ![]() 索爾·勒維特《墻繪 #608》,墻面由一根自右上角貫穿至左下角的斜線分成均等的兩塊,每一塊均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墻面邊緣飾有寬為8cm的黑色色帶、黑色色帶內(nèi)繪有寬為1cm的白色色帶,作品首次由Fransje Killaars繪制,1989年5月,首次布展于第11屆布魯塞爾精選藝術(shù)博覽會。?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索爾·勒維特并不想要在藝術(shù)表達上和公眾拉開距離,反而在每一幅墻繪中,他都會將自己的計劃寫在墻上或展簽上,“如果我只是將線條放在墻上,沒有人會知道在這個空間內(nèi)有成百上千條線。所以我的作品有兩種形式:線條,和線條的解釋?!?/p> 但是觀者能否理解其觀念作品,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因為作為媒介的作品已經(jīng)將藝術(shù)家的觀念傳輸?shù)搅巳藗兊哪X海里。這種方法使得索爾·勒維特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己的觀念系統(tǒng)。 ![]() 索爾·勒維特《墻繪 #606 E》局部,自矩形立方體模塊衍生而來的形狀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墻面邊緣飾有寬為25cm的水墨色帶,作品首次由Paul Graham Gault、David Higginbotham、Anna Onnufer、Kristi Ryba、Anthony Sansotta、Rebecca Schwab、Mary Walker、Jo Watanabe繪制,1989年5月,首次布展于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市蓋拉德市政禮堂。 ?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系統(tǒng)”本身就是他的藝術(shù)。它并不只體現(xiàn)在畫法上,更重要的是,藝術(shù)家突破了繪畫的媒介與復制傳播技術(shù),使得他的墻繪作品永遠保持著當代活力。繪圖師們并不只是觀念的執(zhí)行者,他們也是觀念本身的一部分。 ![]()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布展現(xiàn)場?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芭莎:“墻繪”系列為何對索爾·勒維特的觀念藝術(shù)實踐如此重要? 約翰·霍根:“墻繪”是他證明并延伸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觀念的嘗試。它們是他的觀念的實現(xiàn),以及與繪圖師的合作——繪圖師閱讀他的指示,并理解他的想法,然后遵循勒維特的系統(tǒng)(System),用特定的材料和方法去創(chuàng)作墻繪。索爾·勒維特并不能預見他的每一件作品的實現(xiàn),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系統(tǒng)和觀念能夠運行,并且創(chuàng)作出一件新的、在當代語境下的作品。 ![]()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布展現(xiàn)場?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芭莎:當美術(shù)館和畫廊收藏他的作品時,收藏的是觀念。但究竟如何收藏這樣一件觀念藝術(shù)作品? 約翰·霍根:收藏勒維特的作品和收藏其它藝術(shù)品是一樣的。墻繪作品的實體實際上是證書和圖表,這些文件都是勒維特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作品的第一次現(xiàn)場實施,包括作品名稱、描述以及何時何地由何人實現(xiàn)。任何一件作品證書的丟失或損毀同樣意味著作品的失去。 ![]()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布展現(xiàn)場?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芭莎:與藝術(shù)家共事多年,你如何看待他與繪圖師們的關(guān)系? 約翰·霍根:我首先是作為他的朋友和鄰居來認識他,后來才作為繪圖師與他共事。他是一個非常大方的人,他支持我們作為藝術(shù)家自己的事業(yè)。他經(jīng)常和其他藝術(shù)家們交換他喜歡的作品,無所謂價格。 很少有藝術(shù)家會在他們的作品中提到助手的名字,但是勒維特覺得那些實施自己作品的繪圖師們非常重要,他把他們的名字也加入到展覽的展簽、圖錄等各種文件材料之中。 勒維特認為任何為他的墻繪展覽工作過的人都必須得到報酬,而不是簡單的志愿者。他常常會送一些紙上作品給繪圖師,作為裝置作品的額外感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000名藝術(shù)家曾經(jīng)幫助裝置過勒維特的作品,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系統(tǒng),使得在未來持續(xù)會有更多的藝術(shù)家加入進來。 ![]() 索爾·勒維特《墻繪 #609》,墻面由一根自上沿中點貫穿至下沿中點的直線垂直分成均等的兩塊,每一塊均由彩色水墨疊加繪制,墻面邊緣飾有寬為8cm的黑色色帶、黑色色帶內(nèi)繪有寬為1cm的白色色帶,作品首次由Fransje Killaars繪制,1989年5月,首次布展于第11屆布魯塞爾精選藝術(shù)博覽會。?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致謝:紐約寶拉庫珀畫廊 ========= ▲「觀念的永生」 “觀念”是索爾·勒維特的火把,并賦予了它永恒燃燒的動力。他試圖用觀念解放藝術(shù)的束縛困境,卻也在不斷地避免自身落入想法的囚籠。 ![]() “索爾·勒維特:墻繪”展覽布展現(xiàn)場?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貝浩登 思想使得索爾·勒維特超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他的作品從未定格在某一瞬間,或是某一個時代,而是永遠活躍在繁榮的當代藝術(shù)之中。 ▲▲▲正在展出▲▲▲ ![]() 展覽:“索爾·勒維特:墻繪” 時間:2019年3月22日-5月25日 地點:貝浩登(上海) 上海市虎丘路27號,3樓 |
|
來自: gs老張 > 《藝術(shù)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