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內(nèi)ミサ - 雪花 來自美在高處 00:00 03:39 提到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 )這個名字,也許你并不認(rèn)識,但他的這幅《阿富汗少女》的攝影作品,你一定不會陌生。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道主義攝影師之一,史蒂夫·麥凱瑞長期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射到戰(zhàn)爭沖突、正在消失的文化、古代傳統(tǒng)以及當(dāng)代社會中。 史蒂夫·麥凱瑞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后浪最新出版的一本攝影作品集,名叫《史蒂夫·麥凱瑞:閱讀》 。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zhǔn)了正在閱讀的人們,展現(xiàn)了沉浸在閱讀的美好狀態(tài)。 這本書是史蒂夫·麥凱瑞歷時 40 年,游歷 5 個大洲之后,以充滿人性的視角,定格了 66 個精彩瞬間。一張一張照片翻閱過后,會讓你覺得,那些正在閱讀的人們,無一例外的美麗無比。 他們埋頭閱讀,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從印度到古巴,從紐約到阿富汗;從緬甸街頭的兒童,到巴西的皇家閱覽室里的青年;從埃塞俄比亞的學(xué)童,到意大利羅馬的情侶;從韓國寺廟里的僧侶,到斯里蘭卡海灘的游客。 麥凱瑞通過拍攝這些無處不在的讀書人,向人類“閱讀”行為的無窮魅力致敬。 古巴,哈瓦那 印度,安拉阿巴德,印度大壺節(jié) 意大利,羅馬 只是,將這些時間跨度長達 40 年,地域間隔上萬公里的,不同時空下的照片,集中在同一本書中,還是不由得讓人體會到,人在生存層面上的差異。 對比來看,這位安逸的趴在地上閱讀的美麗女孩,和白沙瓦戰(zhàn)后療養(yǎng)院里因為戰(zhàn)爭而殘缺的人,有關(guān)生存和命運的諸多感慨,便會席卷而來。 美國,紐約,華盛頓廣場公園 巴基斯坦,白沙瓦 中國,西藏 美國,紐約市,紐約公共圖書館 科威特 柬埔寨,羅洛士,巴公寺 史提夫·麥凱瑞的作品中,閱讀的人們似乎都在經(jīng)歷著獨處。鏡頭前的男人一手抓著一報紙,一手夾著一根煙,完全忽視身后的大火。 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 躺在車頂上的男人,全然不顧鬧市中來往穿梭的車流; 印度,孟買 還有一些照片中的讀者,看起來完全沉迷于書中,好像并沒有意識到身邊巨大的腿骨架,似乎也忘記了倚在身后的大象。此刻,他們都被帶到了另一個世界中。 意大利,福利尼奧 這本書的前言,邀請了當(dāng)代著名旅行文學(xué)家,保羅·泰魯(Paul Theroux)來撰寫。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同時,泰魯對旅行更情有獨衷,足跡遍及六大洲。 泰魯在《史蒂夫·麥凱瑞:閱讀》中寫到:“閱讀已經(jīng)成為我的避難所,我的快樂,我的啟發(fā),我的靈感。在我看來,沒有東西可讀的地方就是地獄。” 法國,盧爾德 (內(nèi)頁實拍) 在泰魯看來,世界上最大的差異,不在于年齡老少、皮膚黑白、來自第三世界還是第一世界、生活貧富、受教育高低、有無工作,而在于讀書與否。 希望這本《史蒂夫·麥凱瑞:閱讀》 ,同樣可以讓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