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癥狀在日常診療過程中時能遇到,中青年及老年都有,經常被診斷為“腦梗”、“腦供血不足”、“神經官能性頭痛”、“頸椎病”等。當然,時下中青年打拼一族因為工作壓力,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沒有時間注重身體的鍛煉、飲食的節(jié)制及規(guī)律、作息時間的合理安排等問題,使得一些“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病”發(fā)病率升高。但年紀輕輕的哪有那么多的“腦?!薄ⅰ澳X供血不足”……。 其實頭痛還有一種常見病因,就是--枕大神經痛。 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頸神經后支(內側支)。第2頸神經后支粗大,于寰椎后弓與樞椎椎板之間,經頭下斜肌下方穿出,分為較小的外側支和較大的內側支 。內側支即枕大神經,先斜向后內上,穿過頭半棘肌,斜向外上,神經干與后正中線的夾角為40°,在斜方肌腱膜深面潛行2.4cm后,穿出該肌腱膜及項部深筋膜至皮下。分成數支,與枕動靜脈的分支伴行,分布于上項線至顱頂部的皮膚。 長期低頭工作、精神緊張、情緒失落等因素容易造成頭枕部肌肉、筋膜、帽狀腱膜無菌性炎癥滲出粘連,久之勞損,肌肉粘滯性增加。在神經循行處受到卡壓,神經自椎管穿出進入肌肉處、穿出肌肉進入筋膜處、淺出皮下處是最易受到卡壓部位,尤其是淺出皮下處。 典型臨床表現為一側或兩側后枕部或兼含項部的持續(xù)性頭痛,有的出現頂枕部或額枕部疼痛,痛時病人不敢轉頭,頭頸部有時處于伸直狀態(tài)。在查體時枕大神經循行處體表有明顯壓痛,可有竄麻感,局部有軟組織增厚。頸椎X線、磁共振掃描,血管彩超等檢查可表現為正常。 枕大神經與頸部肌肉的關系 枕大神經性頭痛如何治療呢?重點,重點,重點,干貨來了! 解除枕大神經行程中的壓迫是治療枕大神經痛的關鍵!準確的評估基礎上的精準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找到卡壓點呢?拇指觸診增力點壓法。用拇指去感知枕大神經循行處的軟組織病灶(增厚、粘連、結節(jié)、腫脹、條索等)情況,并在病灶處增力點壓看患者的反應,找到最明顯的反應點即為治療點。 治療手段就很多了,無痛手法、針刀、針灸、封閉、功能鍛煉,選擇性應用最擅長的方法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最后不要忘記科普宣教,防止復發(fā)。 1.伸展 面朝前指尖放于頭后 頭向后彎曲,同時用手施加阻力 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2.縮頸 拉正頭部,背部挺直保持下頜與眼為一平面 維持3秒鐘 3.伸展頸部 頭部向后彎曲,然后回到開始部位 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4.聳肩 上下聳肩、向前然后向后 重復1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