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海報 東京“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近日終于拉開神秘的面紗,引起世人強烈關(guān)注。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海報 此次展覽主要聚焦唐代書法,探究顏真卿誕生的背景與巨大成就,還將分析唐代書法及顏體書法的影響,包括對日本的巨大影響。展覽共展出顏真卿及與顏真卿相關(guān)的書畫作品171件(組),分為“書體的變遷”、“安史之亂之前唐代的書風(fēng)”、“顏真卿活躍時期的唐代書風(fēng)”、“日本對唐代書風(fēng)的理解”、“宋代對顏真卿的評價”、“對后世的影響”六個章節(jié)。顏真卿的傳世書跡包括《顏勤禮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多寶塔碑》等,傳世墨跡包括《祭侄文稿》、《自書告身帖》等都在展出之列。每一件都值得期待! 這里選擷其中10件作品,其中有的來過2006年上海中日古代書法珍品展展出過,有一些則剛在上博董其昌大展終撤展,都依然值得期待! ——第1章 —— 書體的變遷 書體進化的秘密 中國的漢字,是滿足了易讀性、易寫性、美觀等要素而形成的,且各要素的平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因此,正式的書體從篆書進化為隸書,從隸書又進化為楷書。 展品件件都是精華。這一部分基本上是墨拓,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點擊展覽清單圖片,可以放大瀏覽) ——第2章 —— 安史之亂以前的唐代書法 王羲之書法的繼承和楷書的完成 建立了唐王朝基礎(chǔ)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博學(xué)且精通文藝,非常喜愛王羲之的書法。而侍奉太宗的虞世南、歐陽詢、諸遂良作為初唐書壇三大巨頭,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的傳統(tǒng),共同確立了唐代初年楷書的典范形態(tài)。 這一部分有不少罕見罕見罕見罕見罕見墨跡 值得期待的第1件: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和尚,本姓王,山陰永欣寺僧人,名法極,人稱“永禪師”,陳、隋間著名書法家,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初唐虞世南更是他的入室弟子。他傳“永字八法”,為后代楷書立下典范。所臨《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廣為分發(fā),影響遠及日本。即使現(xiàn)在,依然是書法學(xué)習(xí)的經(jīng)典教材。如今這八百本千字文中,恐怕就只剩下小川為次郎舊藏的這一本了。關(guān)于此本真?zhèn)危瑲v來眾說紛紜。 值得期待的第2件: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 這是臺北故宮出借了另一件蘭千山館寄存的藏品。蘭千山館主人收藏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有219件寄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尤其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和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序》這兩件,被視作最寶貴的珍品,同樣難得展出——館名中的“千”“蘭”便是從中取之。 王羲之《蘭亭序》已不得見,但好在唐太宗李世民當(dāng)年得《蘭亭序》后命人勾摹了多種,留下了一些著名的傳世摹本,因而“蘭亭序”唐摹本便格外珍貴。除藏于故宮博物院的三件“八柱本”之外,這卷“褚摹絹本蘭亭”,也是唐摹本中的一種。 此本因其卷后有米芾題詩,又被稱作“米芾詩題本”。幅前有“褚河南臨蘭亭絹本真跡。米海岳跋”題簽。拖尾有米芾、莫是龍、王世貞、周天球、文嘉、俞允文、陳仲醇、徐益孫、王穉登、沈咸、翁方綱、梁章巨、內(nèi)藤虎等人題跋、題記、題識。另據(jù)卷后米芾跋,本件曾為北宋宰相王隨舊藏。此卷的黃絹材質(zhì),以及文中的“嶺”字從山,均為褚臨本特征。 —— 第3章—— 唐代書法 顏真卿的活躍 王羲之書法的形式化與情感的流露 王羲之的書法風(fēng)靡一時,但在安史之亂后逐漸失去內(nèi)涵,變得只有形骸。到了顏真卿時期,終于不再受傳統(tǒng)束縛,可以率直地表露情感。顏真卿把這種意識的變化完美地反映在了書法的表現(xiàn)中?!都缞┪母濉肥穷佌媲錇楣嗜サ念伡久鳙I祭的文章草稿,紙面上充滿了悲痛和義憤的情感。最初是平靜的寫作,但是隨著感情的高漲,筆法縱橫馳騁,隨處可見顯示悲憤激蕩的心緒。 這是展覽的核心部分,為顏真卿與同時代書家作品 值得期待的第3件:顏真卿《祭侄稿》 顏真卿的行草書《祭侄稿》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之作。這次特展的海報宣傳,正是臺北故宮藏的《祭侄稿》圖版,表明這件名作是他們此舉的一個最核心內(nèi)容。特展專門為這件作品辟一室展出。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于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涂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tài)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郁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堪稱 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在《書跋》中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書。”此評為歷代書家公認。 值得期待的第4件: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唐顏真卿 《楷書自書告身》卷 日本東京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藏 這一件剛從上海董其昌大展中撤走。此作流傳有緒,也經(jīng)歷代叢帖刻入及部分書畫典籍著錄,所以歷來被人視為顏真卿真跡。但今人曹寶麟、朱關(guān)田經(jīng)過考證,各自認為此帖并非真跡。盡管如此,依然值得期待。 值得期待的第5件:懷素《自敘帖》 懷素學(xué)書以勤奮著名,曾游歷京師,得以向顏真卿這樣的高手請教。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懷素摘錄部分贈詩和序,寫成《自敘帖》此卷。 臺北故宮這件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的珍品,很少展出。這次機會難得。 值得期待的第6件:懷素《小草千字文》 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寫《小草千字文》時,懷素已年過六旬,是其署款最晚的作品。此本為臺灣林氏蘭千山館珍藏,并寄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4章 —— 日本學(xué)習(xí)唐代書法的痕跡 三筆三跡 活躍于平安時代初期的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通過唐朝的書法學(xué)習(xí)了王羲之的書法?;钴S在平安時代中期的小野道風(fēng)、藤原佐理、藤原行成,在學(xué)習(xí)唐代書法的同時,也發(fā)展了日本書法獨特的風(fēng)格。 日本書法部分,展出重量級的藏品,全是日本國寶。 值得期待的第7件:黃庭堅《李太白憶舊游詩卷》 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草書卷》(局部) 紙本 縱37厘米 橫392.5厘米 約書于崇寧三年(1104) 此為黃庭堅書《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草書卷。據(jù)明代書畫家沈周考定此卷為黃庭堅在紹圣年間(公元1094-1098年)被貶黔中后所書,是他晚年的草書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詩卷的題跋中所說:“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 '草圣'宜焉!”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shù)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祝允明評論此帖說:“此卷馳驟藏真,殆有奪胎之妙?!贝嗽姇?,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具有自己的風(fēng)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jié)體變化多端,為黃庭堅草書之代表作。 這件作品真跡如何,令人期待! 值得期待的第8件:米芾《虹縣詩帖卷》 米芾《行書虹縣詩卷》紙本 縱31.2厘米 橫487厘米 此卷為米芾途經(jīng)風(fēng)光明媚的虹縣(今安徽泗縣)時,揮毫寫就的兩首自作七言詩。紙本墨跡卷,共三十七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米芾的大字行書傳世極少,而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貴。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該帖輕重緩急,節(jié)奏感極強, 用墨則干濕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如起首“ 虹縣舊題云快霽一天清淑 ”十一字,一氣呵成,筆雖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十三年劉仲游跋。此作見于2006年上海博物館《中日書法珍品展》,令人印象深刻。 值得期待的第9件:李公麟《五馬圖》 李公麟 《五馬圖》展出現(xiàn)場 最令人驚喜的展品,這件傳說中神品真跡居然還存于人世,令人欣慰?!?/p> 《五馬圖》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畫中無作者款印,前4馬后,各有黃庭堅簽題的馬名、產(chǎn)地、年歲、尺寸,卷末有黃庭堅“李公麟作”題跋。這些由西域諸國進貢的駿馬,馬名依序是“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第五匹馬佚名,經(jīng)考證可能為“滿川花”。五位奚官前三人為西域裝束,后兩人為漢人。 李公麟 《五馬圖》“好頭赤” 李公麟 《五馬圖》“照夜白” 李公麟 《五馬圖》“滿川花” 《五馬圖》在清宮珍藏200多年后,民國時期,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溥杰的名義盜運出宮。據(jù)張伯駒《春游瑣談》記載,溥儀在天津日本租界張園居住時,日本人以兩萬日金得到宋梁楷卷。這件事由當(dāng)時的陳寶琛經(jīng)手。事成之后,日本某侯爵又想以日金四萬得李公麟的《五馬圖》卷,獻給日本天皇。這時,溥儀愿以40件書畫售日金40萬,而《五馬圖》則不索價,獻給日本天皇。此事又是陳寶琛經(jīng)手,于是用溥儀的名義將40件書畫賞給了陳寶琛的外甥劉可超。劉用其中的四件向天津鹽業(yè)銀行抵押4萬元,其中有《秋山平遠圖》、《五馬圖》、《摹懷素書》和《姚山秋霽圖》。押款兩個月后,劉歸還1萬元,取走了《五馬圖》。自此以后,《五馬圖》藏于何處、藏于誰手一直云遮霧罩。二戰(zhàn)后還曾被日本藏家宣稱毀于戰(zhàn)火。七十余年來,《五馬圖》再無消息。其珂羅版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李公麟 《五馬圖》“鳳頭驄”局部 李公麟 《五馬圖》局部 李公麟 《五馬圖》局部 李公麟 《五馬圖》局部 李公麟 《五馬圖》局部 值得期待的10件:董其昌《行草書羅漢贊等書卷》 紙本 縱31.1厘米 橫631.3 厘米 這也剛從上海董其昌大展撤展就到東京大展,依然值得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