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道網炒雞愛吃面包 2017-05-06 養(yǎng)生之道網導讀: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我們身體里的腸子、胃、心、肝、脾、肺、腎,不是硬掛在身體里,調理三焦,使之維持正常,那么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文章目錄 一、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二、上焦火下焦寒怎么辦 三、上焦火下焦寒中醫(yī)方 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1、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調理三焦,使之維持正常,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重要途徑。 調理三焦,可按壓以下三個穴位。? 一是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偏食指一側),此穴可調節(jié)中焦脾胃功能,對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的腹痛腹脹、胃口不開、便秘或腹瀉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二是內關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此穴可調節(jié)上焦心肺功能,對心肺功能失調導致的胸部悶痛、咳嗽氣喘、心悸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三是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此穴可調節(jié)下焦肝腎功能,對肝腎功能不足導致的腰酸腿軟、陽痿遺精、性功能減退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每天2次,每次5分鐘,長期堅持可促進三焦功能正常運轉,防病保健。 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等)功能失常,就會影響人體多個臟腑器官的功能。 2、什么時間點按上焦火下焦寒的穴位好 晚上9~11點:按揉三陰交暢三焦 如果想在40歲之后,還能保持臉部光潔、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規(guī)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11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能幫助調理月經,祛斑、祛痘等。因為三焦是人體氣血運行的大通道,要想各個器官得到氣血滋潤,三焦通暢很重要。不過,要堅持每天按揉,一個月后才能看到效果。 3、什么是三焦火 “上焦”指的是胸腔中的氣,它的“氣”叫“宗氣”,托著心和肺。 “中焦”,即膈下到肚臍這一段的氣叫“中氣”,它托著肝、膽、脾、胃這些臟器。 “下焦”則是排瀉和生殖系統(tǒng),這一段的“氣”叫“元氣”。只要我們代謝正常,生命力旺盛,元氣充足則百邪不侵指的就是這個“元氣”,也有把它說成“底氣”或“骶氣”的。 上焦火下焦寒怎么辦 上焦火:熬夜誘發(fā)“心火”:喝百合枸杞綠豆湯 “百合枸杞綠豆湯”這款食療方,這款湯,專家在家也是經常煮。原料:枸杞20克,干百合20克,綠豆20克。白糖適量。制法:將洗好的百合、枸杞子與綠豆放入鍋中,加5碗水用旺火燒開,小火煮至綠豆開花、百合酥軟,加入白糖調味,熄火燜5分鐘即可。 ? 下焦火:不注意補水誘發(fā)“大腸火”:按揉兩穴位 第一個是照海穴,照海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第二個是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對于滋陰降火多么有意義。此穴在腳掌前部三分之一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的正中間就是涌泉穴。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氣力揉20~30次,然后換腳施行。晨起和睡前按摩較好。 上焦火下焦寒中醫(yī)方 【處方】 大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干姜(炮),甘草(炙),白術各等分? 【制法】 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 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下焦虛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嘔逆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60毫升,去滓,不拘時服 |
|
來自: hnabaichian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