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寫的這本《我與地壇》是他眾多作品中,值得一讀再讀的經(jīng)典散文作品,每一次讀這樣的文章,總會讓我們在嘈雜喧囂的生活中退守回安靜的一隅,至少心靈在與作者和作品對話時是平靜溫潤的。好作品都能安撫躁動不安的靈魂。 史鐵生在最美的年齡,命運卻讓他的余生只能坐在輪椅上,從這個角度看,他無疑是不幸的;但是史鐵生遇到了地壇,從此開啟了他全新的審視自身和世界的眼光,用獨具魅力的文字實現(xiàn)了生命的自我完成,這樣看來,他又不能不說是幸運的了。 地壇教會史鐵生活的勇氣,讓他從想死的頹廢中走出來,像一位無言的人生導(dǎo)師,助力著他余生的精彩。那么,史鐵生教會了我們什么?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一讀再讀他和地壇? 史鐵生教給我們什么是敬畏。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似乎從來就不缺少對“敬畏”的教育,比如神圣的“天、地、君、親、師”都“既重且威”,甚至“不怒而威”,直叫人拱手垂立,謹言謹行。 但這種“敬畏”敬的是莊嚴、高位、威名,“畏”的是高高在上或神圣不可侵犯的權(quán)勢。千百年敬畏下來,國人中很多學(xué)會了卑躬屈膝,點頭哈腰和阿諛奉承,而有的則陡生了“叛逆”之心,不敬天地,不敬師親,無所畏懼,標(biāo)榜個性的無限張揚。 “敬畏”一詞在今天已經(jīng)有些感情色彩的模糊了??词疯F生和他的地壇,讓我們重新品味什么是敬畏。當(dāng)史鐵生搖著輪椅走進地壇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把椅背放倒,坐著或躺著時,他看到了一個神秘而幽微的世界。 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的蜂兒,搖頭晃腦捋著觸須又突然間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的螞蟻,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的瓢蟲,樹干上寂寞如一間空屋的蟬蛻,甚至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并壓彎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的露珠……這些奇妙的景觀里都是生命的躍動和悅動,“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p> 這些細小的生命和蓬勃的生命力給予了作者活下去的動力源泉,自然中一切生命,無論卑微渺小得如一滴水,一片葉,還是壯美宏大得如參天古木,落日西沉,都值得我們心懷敬畏?;蛟S只有當(dāng)一個生命不是以天之驕子、萬物靈長的驕傲姿態(tài)去面對墻角的小花和腳下的螞蟻時,只有像史鐵生那樣把自己放低或者放倒時,我們看待萬物才會有另一種更為平等的視角。 相信那時突遭橫禍的史鐵生是帶著“人間不值得”的頹廢去地壇的,生而為人的苦痛使他想方設(shè)法地逃避,而荒蕪的地壇卻呈現(xiàn)了并不衰敗的生命氣象,作者在讓自己變得無比謙卑中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世界的秘密,這個發(fā)現(xiàn)讓他重拾了活的勇氣。 這是一個強勢生命的退守,是一個卑微生命的登場,帶著敬畏之心,并從中得到了生命的啟迪。史鐵生用平等之姿態(tài)、慈悲之情懷去欣賞和懂得每一個卑微生命的意義,這便是敬畏的真正含義。 他還教給我們什么是感恩,不僅感恩自然的饋贈,還要感恩母親和子女的關(guān)系。史鐵生在文章里毫無保留地寫了自己當(dāng)年的困境。在最美的年華遭遇了失去行走能力的打擊,史鐵生的確是煩躁不安的,更是頹廢消沉的。 那時他常常獨自咀嚼自己的不幸,對更大的人間和更小的家庭都失去了體察的耐心,他曾一度活在自己的傷悲里,拒絕所有人包括母親的關(guān)懷與接近。文章寫了當(dāng)年母親的自言自語,對史鐵生小心翼翼的詢問,還有無數(shù)次遠遠地跟在輪椅背后的關(guān)注,還有在地壇找了許久不見“我”人影之后的焦灼眼神…… 他懺悔道:“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彼粩嗟匕l(fā)問:“母親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么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dān)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 史鐵生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逝世多年了,當(dāng)初的任性和怨怒無論顯得多么天經(jīng)地義,而此時的后悔與自責(zé)無論顯得多么誠心誠意,母親都無法接收到了。所以作者的回憶里有最質(zhì)樸的文字,最真誠的情感,最坦誠的反省和自我批評。 他回首過去,審視內(nèi)心,把一個歷經(jīng)坎坷心路歷程的男子對母子關(guān)系的反思和盤托出,他的追憶里詮釋了什么叫“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含義,讀來無不動容。我想,讀者的淚目中也一定浮現(xiàn)起無數(shù)個為自己默默付出的母親形象,也一定帶著自責(zé)和感恩去追憶自己與母親的似水年華。 當(dāng)然,他還教給我們?nèi)绾稳コ浆F(xiàn)實,去擺脫身體的束縛和利益的桎梏,去追求人的存在的價值和光輝。史鐵生幾乎是用生命去寫作的作家,那些文字深處的哲思既是與生俱來的慧根,更是他與地壇對話,與大自然交心之后的心得體會。讀這篇散文,你會被其中散落在文字里如珍珠般奪目的思想所折服。 作家曾經(jīng)身陷在“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究竟要怎么活”這樣的生存困境中無法自拔,突如其來的挫折無異于一場生命中毀滅性的災(zāi)難,活著是需要勇氣的,而有意義地活著更需要智慧和哲學(xué)的支撐。文學(xué)的浸潤與滋養(yǎng)是一部分,而地壇作為大自然無言的導(dǎo)師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補給。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史鐵生就這樣在腦海里進行翻天覆地的掙扎和思想的較量。 他把自己化為地壇的一個卑微的生命,用眼去觀察來往的游人,用心去感悟春夏秋冬和人來人往的生命景象,在無數(shù)次的無聲對話中,他終于悟出了生命的本真?!八啦⒉皇且患庇谇蟪傻氖虑椤保昧酥挥谐浆F(xiàn)實,擺脫一切外在的束縛,他才能完成上帝賦予他的使命。他找到了正確打開自己的方式——寫作,并用文字和創(chuàng)作活出了生命的獨特意義。 我有時會想,如果史鐵生沒有癱瘓了下半身,那么他的人生是不是會有截然不同的完成方式?如果只能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沒有遇見地壇,這些字字句句皆心血的文章又究竟會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呈現(xiàn)給我們?所以,上帝造物,能量守恒,仿佛也有自己的一套運行規(guī)則。我們常說,當(dāng)上帝關(guān)閉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但我想當(dāng)初的史鐵生是不太明白這些的,換作是你我,也未必比他更豁然。史鐵生與地壇這多年的相知相守,其實何嘗不是兩個靈魂的相互博弈、兩種生命方式的生死較量?慶幸的是,他走出來了,帶著超脫的智慧和精神的豐盈,活得從容坦蕩,頂天立地! 每一次讀起這樣的文字,都像聽一位有故事的智者訴說著衷腸,史鐵生是這個時代難以消逝的聲音,無論是歲月靜好,還是聒噪不安。因為,他告訴我們外觀世界的卑微生命,內(nèi)省自身的得失之心,讓我們活得更加從容而聰慧! 文:雙林木兮 歡迎關(guān)注,和我一起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