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盧悅 《都挺好》,都挺不好。 不好在哪里? 用魯迅那句話:什么是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母親不公,父親巨嬰,長兄虛榮,二哥混球,而這個世界呢?更是人心險惡,世態(tài)炎涼,一切以利益為中心,一句話,這就是一個弱肉強(qiáng)食的暗黑叢林。 女主角的一生,就是一句話“被侮辱和被損壞的。” 童年被當(dāng)成累贅,少女時被侮辱,青年時在家“無立錐之地”,長大成功了,卻成為各種背鍋俠,承擔(dān)給全家人救火的重任:出錢,出力,充當(dāng)人肉沙包,挨打以后被要求各種原諒。 付出的一直在付出, 吸血的一直在吸血。 這就是我們說的中國式家庭的“都挺好”。 所以也難怪這部劇一出,就會有兩種聲音: 1. “生而為女,自帶原罪”:做女人怎么這么命苦啊!中間各種吐槽,最后的結(jié)論是:女人不狠,天理難容,我們要停止成為原生家庭的“宿主”,讓那些“吸血鬼”能滾多遠(yuǎn),就滾多遠(yuǎn)! 2. 不要管什么“原生家庭”,它只是決定了我們的起點(diǎn),但沒有決定我們的終點(diǎn),我們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這些說法聽起來很解氣,但喊完口號,我們還是該干嘛就干嘛。 如果是這樣,你可能根本不懂到底是什么,在操控著我們?nèi)松拿\(yùn)。 它遠(yuǎn)比你想象得復(fù)雜。
為什么蘇明玉要選擇受虐式的人生? 在蘇明玉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在原生家庭受到的所有剝削。 首先,她要承擔(dān)這個家庭對女人的最大敵意; 其次,她要扮演這個家庭的叛逆者角色; 最后,她要接過這個家庭所有的鍋。給大哥找工作,給爸爸提供住所,最后被二弟打了還要到監(jiān)獄里撈人……
當(dāng)她半夜里噩夢驚醒,一次次喊“別打我”的時候,又有誰在她身邊? 她只是想要一個老二道歉的視頻,作為她被傷害到骨折的安慰,最后也在一家人的指責(zé)下刪掉了視頻。 此時是不是很多人都有一種熱血上頭的義憤! 蘇明玉啊蘇明玉,你為什么不干脆和這一家人斷絕關(guān)系? 但是她沒有斷絕,而是繼續(xù)這種“被侮辱→被剝削→被否定→被無視”的關(guān)系。 比她所遭到的種種傷害更可怕的是,為什么她選擇了屈服,選擇了“原諒”,選擇了所謂的“放下”,去維系這種“都挺好”式的受虐關(guān)系? 她不是傻瓜,而是一個精明的成功人士,為什么她要在親密關(guān)系中做這么一樁樁一件件的“虧本買賣”? 如果你覺得“虧本”,那么你就把人性看得太簡單了。 我們先想一下,蘇明玉如果要離開,她要面對什么樣的生活? 她就徹底成為一個“赤條條無牽掛”的人了。 有人說,這不是很自由嗎? 她不是有小奶狗愛她嗎? 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你知道蘇明玉從小到大,最需要的是什么? 兩樣?xùn)|西——價值感和連接感。
價值感: 如果得到父母的認(rèn)可,我愿意死…… 最最刺傷蘇明玉的,莫過于她覺得自己是不被父母需要的,是家庭的累贅,“不存在”要比“存在”更好。 這種“棄兒情結(jié)”會讓我們難以相信任何人的愛是持久的。 因為我們也會認(rèn)同父母看法:我是“負(fù)存在”。 有一個學(xué)員問我,她生完孩子以后,得了產(chǎn)后抑郁,吃了藥以后,卻一直都沒有好。 她老是做一個夢。 夢見自己在墜落,在一個深淵里,不斷下沉。 我說,如果你到了底,會看到什么? 她閉上眼,許久,低聲說:我看到一個孩子,在雪天的大街上赤身裸體。 我說什么感覺? 她臉上慘然一笑:還是死了好。 我說:為什么? 她說:這樣也許爸爸媽媽能松口氣,這,也許是我對他們最大的貢獻(xiàn)…… 我聽了心中一酸:為了讓爸媽覺得你有價值,連死,你也愿意。 就是這個女孩,一直都否認(rèn)她需要父母的認(rèn)同,她覺得自己有房有車有事業(yè),有好老公,好公婆,一對可愛的兒女,她什么都有了。 但是她的內(nèi)在小孩,根本不管這些外在的擁有,她到外面的世界證明了一輪價值感,但在內(nèi)心深處,還是一個乞求父母之愛的小女孩。 所以,為什么蘇明玉寧肯受虐,受盡剝削,也要在這個家待下去? 因為當(dāng)全家人遭難的時候,她可以拯救家人于水火,其實是在向所有人證明:我是這個家,不可或缺的存在,你們認(rèn)為的這個家族的“局外人”,現(xiàn)在成為決定你們每個人命運(yùn)的“拯救者”! 媽媽,現(xiàn)在我證明你是多么的錯誤,你辛苦培養(yǎng),傾情全力培養(yǎng)的兩個男孩,都是廢物點(diǎn)心,而我,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有價值的人! 而讓人倍感荒謬的是,如果這個家族的人真的是比較成熟的人,他們反而不會那么需要蘇明玉的幫助。 如果爸爸可以獨(dú)居,大哥可以去奮斗,二哥可以自立,那么蘇明玉就真的和這個家庭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了。 此時她要遭遇的,可能要比現(xiàn)在的受虐更可怕萬倍的痛苦,那就是“徹底的無價值感”。
連接感: 我們都是從崩潰中學(xué)會了如何失去自我 為什么這種“無價值感”會讓蘇明玉那么痛苦? 原因很簡單:她媽媽在乎這一點(diǎn)。 因為媽媽在乎這一點(diǎn),要想贏得媽媽的愛,她就必須要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港片里有句雞湯話說:做人嘛,要開心一點(diǎn)兒就好了。 對不起,人最終極的需要,不是開心,而是“連接”。 什么叫做“連接”? 我們來看看聞名全球的特洛克“撲克臉”試驗,就明白了—— 實驗對象是一對母子,孩子剛滿一歲。
一開始,展現(xiàn)了母嬰的日常,母親對孩子的行為進(jìn)行非常好的配合,并給于積極回應(yīng)。
然后,媽媽開始面無表情,呈現(xiàn)“撲克臉”,此時,寶寶有什么反應(yīng)呢?。 孩子竭盡全力想要逗媽媽笑,試圖和媽媽互動,但媽媽還是沒有任何回應(yīng)。
兩分鐘不到,剛剛還在歡笑的孩子開始沮喪,郁悶,進(jìn)而崩潰,嚎啕大哭。 讓一個嬰兒崩潰,只需要2分鐘。
試驗一過,媽媽馬上有了回應(yīng),孩子轉(zhuǎn)悲為喜。 但現(xiàn)實中,如果是蘇明玉的媽媽呢? 蘇明玉人生要經(jīng)歷多少崩潰? 而這種崩潰可能還是好的,真正最可怕的是母親把笑臉給自己的兄弟,而對自己卻一直冷若冰霜,那么這孩子可以走出家門,從此和父母一刀兩斷嗎? 不能,因為那意味著她徹底成為孤兒。 而比起孤兒,成為一個受虐的小孩,還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 這種“受虐”的連接,在心理學(xué)上就叫做“惡性共生”,我們越是缺愛,就越要依附傷害我們的人,因為除此以外,我們別無選擇。 那么很多人會說,如果我們長大了,我們不必和父母有人身依附關(guān)系了,我們就不必非要這么和父母糾纏。 畢竟,父母只是我們?nèi)松钠瘘c(diǎn),而我們的終點(diǎn),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說得多漂亮! 但人生是靠喊喊口號就可以改變的嗎? 多少人都說“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為什么做不到? 因為蘇明玉改變的,只是外在,而沒有改變她的內(nèi)在。 什么意思? 蘇明玉一直都在“保護(hù)層”活著,她一直都試圖用一個小孩子的邏輯去修復(fù)她的創(chuàng)傷:媽媽不愛我,因為我是女孩→ 那么我就要證明她是錯的,我比男孩還出色!→ 如果媽媽知道錯了,她就會向我道歉,就會承認(rèn)我是有價值的!→ 媽媽去世了,我就向她的在天之靈證明這一點(diǎn)! 對一個非常小的孩子來說,她的所有希望就是一個可以對她微笑的父母,如果他們一直沒有,她就會一直爭取,直到他們終于擁有。 但如果他們一直都沒有呢? 她就會奮斗一輩子。 如果父母都不在了呢? 她就會在丈夫身上找父母的影子,在孩子身上找父母的影子,在領(lǐng)導(dǎo)身上找父母的影子,從任何靠近她的人身上,找父母的影子。 因為她不知道如何安撫自己,如何愛自己。 她不會知道,其實愛的“培養(yǎng)皿”不只是父母和兄弟姐妹。 你不一定要一生都等著他們對你的承認(rèn),你只需要學(xué)會和你那個一直不曾長大的“內(nèi)在小孩”說話。 在蘇明玉夜半噩夢醒來,哭喊著“別打我”的時候,那時候,她就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那時才是最真實的她。
那時候,她最需要的,不是變得更強(qiáng),變得更有用,變得更美,更圣母。 她要的,只是一個小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有一個人陪在她身旁,跟她說: 1.對不起,我錯了,如果一切重來,我一定會好好愛你。 2.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我愿意聽。 3.不用怕,有我陪著你。
兩個練習(xí):讓你真正擁有你自己 記得有一次我上“創(chuàng)傷課”,老師就讓我們兩兩結(jié)組,一個扮演童年時候的自己,一個扮演“療愈性的父母”。 “童年的自己”要說一件小時候的受傷的往事,讓“療愈性的父母”說上述三句話。 一開始,很多人都反饋:這句話太假了,我現(xiàn)實中的父母,根本不會這么說話! 老師說,不用管,你們只管練習(xí)下去。 很多扮演“童年自己”的學(xué)員,一開始都是搖頭抗拒,但當(dāng)這些話不斷被重復(fù)之后,很多人都扭過頭來,呆呆地看著這樣說的人,最后眼淚慢慢地掉下來,最后失聲痛哭。 老師說:你不聽,沒關(guān)系,你內(nèi)心有一個小孩在聽,這些話,是說給她聽的。 她一直都在等著這三句話,她只要聽到,才能療愈??墒悄銋s笨笨地做了那么多事兒,唯獨(dú)忘記了,其實她根本不需要你做那么多沒用的事兒。 她需要的不是別人,是你啊! 她需要你告訴她,她有權(quán)被愛,父母錯了。 她需要你傾聽她的訴說。 她需要你的陪伴。 只有這樣,一切的恩怨,才能真正了解,你才能真正的放下。 在此之前,一切所謂的“放下”都是狗屁。 人生就需要這3句話,反復(fù)聽,反復(fù)念,成千上萬遍,成萬上億次,直到它深深地刻入你的大腦溝回,深入到你的細(xì)胞中,在你的每一呼吸中,每一舉手投足之中。 然后,你才能真正走出這種“有毒的連接”和“無休止的惡性循環(huán)的輪回”。 做過那個練習(xí)以后,在場所有人,都深受震撼,我們不知道,其實愛自己,就是這么簡單,而大多數(shù)人從未真正停下來,好好抱抱自己。 還有一個學(xué)員跟我說:在做“鏡子練習(xí)”的時候,我對鏡子真誠地說20次“我很愛很愛我自己”。 有人說,如果你越說越哭,就說明你很虧待自己。 我做了練習(xí),說第一次的時候很尬,第二次覺得肉麻,渾身燥熱,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說到第十次的時候,我的聲音開始發(fā)顫,身體發(fā)抖,說到第十七次的時候,我的心跳加速,種種情緒涌上心頭,不知不覺中,我在大喊,邊喊邊哭…… 我活到現(xiàn)在起碼照過千萬次鏡子,但沒有一次看到我自己的靈魂。 這次我看到了。 我真的,真的,不曾好好愛過我自己。 而當(dāng)我知道這一點(diǎn)的時候,我終于開始學(xué)會和我那個內(nèi)在的小丑八怪相愛,從那時候起,我才真正體會到,我的存在。 愛,不是做出來的,是練出來的。 這就是我為什么要給你推薦《內(nèi)在小孩系列課程》,我會有無數(shù)句滋養(yǎng)你自己生命力的咒語,幫你真正的療愈,真正的長大,真正地走上屬于自己的人生。 ——心有助,不孤獨(d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