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秦國名將,他不僅是一個軍事家,還是一個謀略家。在和秦始皇之間的關(guān)系,懂得君臣之禮;在和范雎之間,懂得同僚之情;在和自己之間,懂得收放自如。 在呂不韋當權(quán)之間,他默默無聞地駐守咸陽保護秦王嬴政,以防呂相生變。在率軍60萬攻打楚國時,領(lǐng)兵出發(fā)前向秦王索要大量地良田豪宅和金銀珠寶。對于一個武將來說,他的價值感應該在戰(zhàn)場上,那么要這些錢財身外之物干什么呢? 秦始皇是一個從小就沒有安全感的人,生性多疑,但是跟呂不韋一樣,骨子里面喜歡豪賭。王翦要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是讓嬴政安心,畢竟60萬是秦國的基本全部兵力,你王翦號令一出反逼咸陽宮,那么嬴政就直接去見閻羅王了。所以他要讓嬴政看到,我是一個貪圖富貴的人,不是一個貪享權(quán)力的人。 大敗楚國之后,班師回朝,應該可以一鼓作氣,替秦王一統(tǒng)天下。但是他卻交出兵權(quán),告老還鄉(xiāng),無論嬴政怎么挽留,都去意已決。權(quán)力大家都想要,但是王翦知道,此時此刻貪戀權(quán)力,自己就跟白起差不多了,最后落得自刎而終。王翦心里想:我還沒活夠呢,戎馬一生,也該享享福了。 在范雎為丞相的時候,范雎的敵人是魏國的丞相魏齊,范雎?lián)P言:“讓魏國交出魏齊,否則要攻打魏國。”魏齊沒辦法,只好逃到趙國平原君那里避難。于是王翦就向秦昭襄王進言:”約聊平原君到函谷關(guān)聚聚?!彪S后平原君來了就把他扣下作為人質(zhì),讓魏齊替代平原君做為人質(zhì)。 魏齊聽到消息連夜逃到魏國信陵君那里,但是信陵君不接收他,走投無路的他就拔劍自刎了。于是趙孝成王把魏齊熱乎乎的腦袋帶到秦國去了,秦王非常滿意,于是就把平原君送回去了。此事之后,范雎內(nèi)心狂喜,因為自己的仇人沒了,對王翦也是倍感親切呀。王翦知道范雎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沒有大船的,所以順手賣他一個人情,也是給自己積積福報了。 王翦領(lǐng)兵在攻打趙國的時候,遇到了李牧將軍,李牧可謂是有勇有謀,讓王翦久攻不破。這時候,王翦就想:我得要早點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不能耗太久。于是計上心頭,派使者去找趙王得寵臣說李牧得壞話,說李牧有謀反之心,想篡位。多疑得趙王就找借口把李牧給弄死了,于是王翦很快攻破趙國城池,趙國滅亡。在攻打楚國得時候,久攻不下,就讓士兵們拿著石頭遠投,看誰投得遠,感覺氣勢上是很墮落得。于是楚國中計,被王翦一舉攻破, 王翦在君臣之間、同僚之間、自我之間能夠很完美的運用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去完成每一件看似完不成的任務,其實他的內(nèi)心很純粹。在如此戰(zhàn)亂的年代,能夠輔助一代武君統(tǒng)一天下,那也是一件自豪而驕傲的事。很遺憾的是他沒有教會嬴政以德治國,最終自己的后代死在了項羽的兵下,也算是一種短板了。 歷史是一面鏡子,文臣武將的智慧都是可以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