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同的人,朋友圈子的大小也不同,有的人朋友很多,大家經(jīng)常聚在一起聊天、娛樂,而有的人,則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好朋友,但是彼此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心理學家曾提出一個殘酷的觀點,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利用價值,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朋友。 很多人對此觀點表示懷疑,在他們看來,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因為對方當前的不幸遭遇而離棄他的,即便你當下一無所有,真正的朋友也會伸出援手,給予你幫助。而那些在你失去利用價值后而離開的朋友,只是狐朋狗友,不要也罷。但是,這種說法經(jīng)得起推敲嗎? 資源交換理論 “資源交換理論”指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多或少會受到潛在利益的影響,這種利益不僅指金錢,還可以是陪伴、關心、愛、地位與其他資源、信息等。 在你與朋友的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受到這個規(guī)律的影響,雖然你可能主觀上難以意識到這種資源交換,但它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比如,你有一個平時關系親密的朋友,在你們的相處過程中,你可以從對方身上獲得陪伴、支持,而他也能從你這里獲得相應的東西。又或者是你的工作伙伴,你們互相能夠從對方身上獲得一些資源,交流一些對工作有益的信息。 然而,如果你的朋友只是一味的從你這里獲得陪伴與支持,卻從來不耐心的聽你傾訴,關心你的情況,這種資源交換關系就會失衡,你們之間的友誼也最終會破裂。其實,資源交換理論背后隱藏著一條社交潛規(guī)則:相互利用。 所以,從“資源交換”這個層面來看,當你真的徹底失去價值時,你的朋友從你身上也就得不到任何東西了,包括關懷與陪伴等,那么,久而久之,他自然會離你而去。不過,這個假設并不總是成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