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痿,現代醫(yī)學稱之為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指男性不能持續(xù)獲得或維持足夠的陰莖勃起以完成滿意的性生活。陽痿是常見的男性性功能障礙疾病之一,根據國內多家報道,我國的40歲以上男性中,勃起功能障礙發(fā)病率在40%以上。WHO預計到2025年全球受ED困擾者將達3.22億。勃起功能障礙盡管不危及生命,但是它密切關系著患者的性伴侶關系、家庭穩(wěn)定和生活質量。隨著我國“二孩時代”的到來,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現代醫(yī)學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主要有口服PDE5抑制劑藥物治療、雄激素補充治療、海綿體內血管活性藥物注射療法、尿道內給藥、真空負壓裝置療法、體外低能量沖擊波治療、手術治療等治療方法。這些方法均有其適應癥,也有相應的副作用,患者往往難以接受。中醫(yī)藥“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治療陽痿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陰莖勃起功能,更有利于改善調理患者的身體心理狀態(tài)。 周少虎教授從醫(yī)30余載,從事生殖男科疾病研究20余年,是全國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yī)藥學會生殖醫(yī)學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生殖醫(yī)學科科主任、博士生研究生導師、嶺南生殖男科專家,其男科患者遍及國內外,每日門診量達到100人以上,在治療男性陽痿方面有其獨特的經驗。周少虎教授以經絡學說、臟腑氣血辨證為指導,認為血瘀是陽痿的最終病理趨勢,故此,提出治療陽痿從瘀論治的學術思想。以下,筆者對該學術思想做一闡述。 陽痿的病因病機 《內經》稱陽痿為“筋痿”、“陰器不用”,至張景岳指出:“陰痿者,陽不舉也”,始把本病定名為“陽痿”,并沿用至今。中醫(yī)認為,但見陰莖“萎而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久”三者之其一表現,便可診斷為陽痿。 中醫(yī)對陽痿的病因認識,多責之腎虛、勞傷、肝經不利、外傷、情志抑郁等。如《諸病源候論》曰:“勞傷于腎,腎虛不能榮于陰器,故痿弱也?!薄鹅`樞·經筋》曰:“足厥陰病……陰器不用,傷于內則不起?!薄端貑枴ゐ粽摗吩?“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fā)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內也?!薄峨s病源流犀燭》云:“又有失志之人,抑郁傷肝,肝木不能疏達,亦致陽痿不起?!薄蛾栶粽摗吩?“跌仆則血妄行,每有瘀滯精竅,真陽之氣難達陰莖,勢遂不舉?!?/p> 中醫(yī)病機學理論認為, 陽痿的病機有腎氣虧虛、脾腎兩虛、肝膽濕熱、氣滯血瘀等。目前普遍認為,虛實夾雜是陽痿病機的普遍規(guī)律,臟腑功能改變以肝腎為中心而涉及其他臟腑。陽痿最基本的病理變化是肝郁、濕熱、腎虛、血瘀,四者之間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互為因果。 中醫(yī)“血瘀”理論 血瘀指血液運行不暢,甚至停滯不行,遏于經脈或臟腑組織之內;或血行脈外,不能及時消散和排出體外,而瘀積于體內某些部位的病理狀態(tài)。瘀血指凝結不行或離經之血,是血瘀的產物?!墩f文》:“瘀,積血也”?!堆C論》指出:“離經之血,雖清血鮮血,亦是瘀血”?!端貑枴ふ{經論》謂“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瘀血既是血瘀的病理產物,又可成為疾病的致病因素。 血瘀學說是中醫(yī)學理論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瘀血的形成發(fā)展,可以從內外兩方面原因進行認識。外因指,外邪入中,邪正相搏,壅塞經脈而成瘀。如《素問·舉痛論》:“寒氣入經而稽遲,澀而不行……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內因指情志、年齡、飲食不節(jié),均能致瘀。如《靈樞·賊風》曰:“卒然喜怒不節(jié),則血氣凝結”,《靈樞·營衛(wèi)生會》曰:“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僻為痔”。 此外,外傷、久病均能致瘀。瘀血的形成也可以是多種復合原因相互作用所致。瘀血一旦形成,停積于體內而不散,不僅失去了正常的血液濡養(yǎng)作用,而且可以導致新的病變發(fā)生。其致病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易于阻滯氣機;(2)影響血脈運行;(3)影響新血形成;(4)病位固定,病癥繁多。 陽痿與“瘀”的關系 傳統醫(yī)學對從瘀論治陽痿早有理論支持。《內經》中提到“去宛陳莝”、“疏其氣血,令其調達”,是后世活血化瘀治療的理論基礎?!额伒萝搬t(yī)案》亦曰:“久病必有痕,怪病必有痕……,陽痿亦有瘀結傷腎者”。《臨證指南醫(yī)案》曰:“精滑陽痿……當從少陽以條暢氣血?!薄ⅰ捌唣藿愿巍偃罩?血絡必傷”。治療必“佐以流行脈絡,務在氣血調和”,常以辛潤活血為男科治法。 據現代醫(yī)學的研究表明, 陽痿發(fā)生的病理基礎與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受損密切相關。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從中醫(yī)理論的觀點認識,即血瘀的病理變化。隨著現代醫(yī)學對瘀血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藥被發(fā)現具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及神經營養(yǎng),促進損傷組織修復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周少虎教授提出,血瘀不僅是陽痿的重要病機,而且圍繞著陽痿整個病理變化過程,是陽痿的最終病理趨勢,治療上主張從瘀論治陽痿。 周少虎教授認為陰莖之興舉,有賴于血液充養(yǎng)宗筋。五臟之中,肝失疏泄,氣郁日久;或閑逸懶動、膏粱厚味;或痰濕濕熱,敗精久留;或跌撲損傷,傷及陰部等,均可使瘀血阻滯脈絡,血液運行不暢,致宗筋失養(yǎng),萎軟不舉而為陽痿。因瘀致陽痿者當以活血化瘀、通絡助陽為法,方用血府逐瘀湯、丹足達絡湯加減。常選用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丹參、蜈蚣、地龍、紫梢花、牛膝、雞血藤、郁金等。 醫(yī)案舉例 患者徐某,39歲,2016年1月10日就診,患者自訴1年前夫妻備孕二孩后逐漸陽事不舉,或舉而不久,難以完成。自服萬艾可后陰莖能舉,可以完成,然欠堅硬,停藥不舉。久之性欲下降,晨勃減少,夫妻感情不和?,F伴陰囊墜脹疼痛,腰膝酸軟,容易疲憊,納眠可。查舌質黯紅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 辨證:精血瘀阻,腎氣虧虛。 治法:活血化瘀,益腎興陽。 處方:丹足達絡湯加減。 具體方藥:丹參15g、蜈蚣2條、紫梢花5g、柴胡10g、當歸10g、鹿銜草15g、地龍10g、巴戟天30g、淫羊藿15g、赤芍15g、仙茅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連服14劑。 復診時患者訴陰莖勃起,陽事已興,但自覺控制力稍差,無腰膝酸軟、陰囊墜痛之感,但近來因工作壓力大,睡眠欠佳。查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處原方基礎上去蜈蚣、赤芍、當歸,加金櫻子15g、遠志10g、牛大力3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連服10劑后復診,患者訴陽事正常,諸癥悉除,夫妻感情改善。復予原方7劑。 2個月后患者至診室感謝,訴其妻已妊娠,現自覺無不適。 按語:韓善征《陽痿論》中描述:“人有墜墮,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后,先飲利藥。蓋跌仆則血妄行,每有瘀滯精竅,真陽之氣難達陰莖,勢遂不舉?!被颊卟鸩慌e,陰囊墜痛為瘀阻經脈,氣血運行阻滯,不容筋脈,故而不舉、疼痛等表現?!熬貌《嗵摗?,患者腰膝酸軟、容易疲憊均為病程日久,腎氣虧虛的表現。故處方中以蜈蚣之性走竄,通瘀達絡,丹參一味功同四物,祛瘀通經,兩者共為君藥;當歸、赤芍、地龍活血化瘀入絡,助君藥通經達絡之力,為臣藥;紫梢花理氣壯陽,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益腎興陽,共為佐藥;柴胡疏肝行氣,氣行則血行,為使藥。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益腎興陽以治陽痿之效。 結語 周少虎教授認為,由于血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病理因素的雙重特性,其本身的形成可與腎虛、氣滯、痰濕、濕熱等密切相關,故臨床上從瘀論治陽痿時也應當辨證論治,處方用藥上在運用活血化瘀、通絡助陽的藥物時,可適當配合補腎、行氣、化痰除濕清熱等藥物,有利于更好地治療陽痿和調理患者的身體。臨床上從瘀論治陽痿,我們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將來我們仍需進行科學實驗研究,揭示其作用機制,為臨床上中醫(yī)藥治療陽痿提供更好的科學理論依據,為ED患者及家庭謀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