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但我們知道哪些人是大師,哪些人是跳梁小丑。 安邦治國的叫“偉人”。追求思想,追求自由叫“大師”。會賺錢叫“商人”。 這些東西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不可能賺了錢就是大師,不可能官位大權(quán)力大就是大師。那是搞笑。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很多“大師”大多數(shù)都是不得志的,因為真正的大師淡泊名利,真正的大師追求自由。如果幾塊錢就可以收買,一套房子,一官半職就搞定的,還是大師嗎?不可能是的。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因為他們與眾不同,不是我們大師的選擇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做到的。要不然個個都是花點錢包裝一下就成為大師,或者是亮出家底,亮出職位就是大師,那豈不是搞笑了。 大師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也不是有錢人就能做到的。 所以才有一句話: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 很多人就會說了,這是什么什么原因,這是因為什么什么造成的。其實一句話:真正的大師根本不屑進殿堂。 真正的大師不在乎那些東西,如果在乎了,那就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那就是凡夫俗子,不是大師了。 我們普通人才想要進殿堂,凡夫俗子才會進殿堂,如果大師進了殿堂,那就不是大師了。 殿堂是什么?殿堂就是世俗眼中的榮耀,是一種認(rèn)可。進了殿堂,意味著有了身份,意味著有了地位。而且還包含很多東西:比如說:金錢利益,學(xué)術(shù)地位,各種關(guān)系,各種鮮花和掌聲。一句話,就是各種普通人無法得到的“好東西”。 然而,只有小丑才會擠破頭皮進入殿堂,那是一種認(rèn)可,一種滿足。 真正的大師根本不需要什么殿堂的認(rèn)可,大師就是大師,大師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境界,不是一個殿堂就可以滿足得了的。 當(dāng)然了,大師的境界我們普通人是無法理解的。 雖然大師在流浪,雖然大師可能過得比我們普通人還要差,但大師就是大師,大師的追求不是我們普通百姓可以理解的。 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很多大師,大部分都過得不好,甚至很難倒霉,一輩子都沒有出人頭地過。但這并不代表大師就無能了,恰恰相反,這正好體現(xiàn)出大師的風(fēng)范。 大師不是幾塊錢,一個證書,一個職位,一套房子,一張車子,可以搞定的??梢愿愣ǖ哪切┤?,只不顧和我們一樣,都是凡夫俗子而已。 比如說:梵高,李白,唐伯虎……等等,這些人,不管他們境遇如何,我們都會稱之為大師。因為他們的追求和境界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殿堂里那些金光閃閃的小丑。 很多人會說了,梵高畫畫畫的也不好,誰誰畫畫比梵高厲害。問題梵高成為大師不是因為畫畫的“技巧”,而是因為在當(dāng)時那個年代,法國社會充滿了各種俗套的藝術(shù)家,那些人總是弄一些嘩眾取寵的東西。說白了,那些人就是為了名利而畫畫。當(dāng)是梵高追求的是內(nèi)心的表達,是一種出自于內(nèi)心的東西,所以,他的這種追求讓他成為大師。 為什么我們很多人看不懂梵高,因為我們是知道梵高的畫價值多少多少而去看的。我在網(wǎng)上看見梵高的畫價值幾個億,立馬去看看圖片,這種“看”其實只是純粹的看而已,是帶著價值觀去看的。當(dāng)然我們就看不懂了。 最簡單的例子,在母親眼里自己小孩子畫的畫是最美的,因為那里面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東西,是帶著感情的。別人不懂這種感情,就會說小孩子的畫不好看。同樣的道理,一幅畫出來,你要說它價值十塊錢,大家肯定覺得垃圾,我也會覺得垃圾。但是你要說它價值幾個億,肯定很多人立馬覺得好看了,我也肯定會覺得非常好看。 現(xiàn)在的東西,說白了,就是這么一個玩意而已。 大師就看透了這些東西,所以才追求我們做不到的東西。 大師不是用金錢地位來衡量,因為大師追求的是思想,是自由,不是金錢利益可以衡量的。 如果有錢人就是大師,那么歷史上沈萬三,伍秉鑒這些人都是大師了,那豈不是笑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