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超越人生的空間

 昵稱38121483 2019-03-20
  【八字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腳步站立時呈八字狀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挺胸,立腰。兩腳腳跟靠攏,腳尖向左右兩側(cè)分開約三十厘米,呈八字狀。上身根據(jù)劇情、行當、人物的年齡、性格選擇當?shù)淖藙?,眼平視,提神亮相。在舞臺表演中,八字步是文官和老者及身穿蟒、袍、褶、披等服裝的武官站站時的常用臺步,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空城計》中的孔明、《四進士》中的宋士杰、《滿江紅》中的岳飛等。表現(xiàn)人物情緒穩(wěn)定和講究禮儀,亦便于走慢臺步和亮靴底。

  【大八字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兩腳在站立時,將兩腳跟的距離拉開的站立姿勢。動作程序:①身體直立,兩腳分開,站成跟自己的肩一樣寬的距離。②兩腳跟再往內(nèi)扣,站成大八字狀。上身根據(jù)劇情需要、人物年齡、性格及行當選擇適當?shù)淖藙?。③身體稍向左或右側(cè),兩膝稍蹲,眼平視,含胸。大八字步在舞臺表演中,適用于老年者、年邁體弱、身染重病的人物。表現(xiàn)其老態(tài)龍鐘、年老體衰、氣力欠佳的神情,如《清風亭》中的張元秀、《女起解》中的崇分道、《金玉奴》中的莫稽等。

  【丁字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稱"緊丁字步"。即兩腳站立時,呈丁字狀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左腳跟緊靠右腳窩。兩腿繃直,身向左腳尖方向挺胸,,側(cè)身。上身據(jù)劇情需要、人物的年齡、性格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勺?、右式站立。在舞臺表演中,丁字步多用于著"短打"扮相的角色,如穿袍衣袍褲、打衣打褲者,也用于扎大靠、箭衣者,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打店》中的武松、《長坂坡》中的趙云、《八大錘》中的陸文龍等,常用丁字步站立,表現(xiàn)人物精神振作、精力充沛和受過嚴格的武科訓練。

  【前丁字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種形式。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右腳跟往左腳尖處站立,上身微向后靠。上身根據(jù)劇情需要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郲見圖]。可左、右式站立。前丁字步在舞臺表演中,主要是表現(xiàn)人物勇猛異常的"武氣"。常用于武打或即將上陣前的亮相中,體現(xiàn)人物的威武氣質(zhì),是武生、武二花、武丑常用的臺步。如《挑滑車》中的高寵、《武松打虎》中的武松。站立時應(yīng)注意分寸,前面的腳跟不可超過后面腳的腳尖,否則顯得"野"、姿勢不規(guī)范。

  【遠丁字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種形式。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左腳站在右腳尖的前方約十厘米遠,拉開距離。身體重心在右腳上。身往后坐,向左側(cè)身而立。上身根據(jù)劇情需要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郲見圖]??勺蟆⒂沂秸玖?。遠丁字步在舞臺表演中,多用于性格怪癖、粗野的人物,體現(xiàn)人物的"野性"和"怪異"的神態(tài)。如《鐘馗嫁妹》中的鐘馗:《紅梅閣》中的判官、《鬧天宮》中的巨靈神,也適于其他神怪角色。

  【緊丁字步】即"丁字步"。因區(qū)別于遠丁字步、前丁字步而得名。詳見"丁字步"。

    【上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前上一步移動身體的動作。動作程序:左(右)腿繃直,"勾腳",邁八字步向前上一步,右(左)腳隨即跟上一步并向左腳靠攏,恢復上步前的步式。根據(jù)人物所穿的服飾和行當,兩手選擇合適的姿勢亮相,上步的跨度依劇情而定。旦行上步后,仍須恢復到上步前的踏步式站立,身隨腿動,目視前方。上步在舞臺表演中,多用于人物與人物之間情感交流時,以表現(xiàn)人物各種不同的心情,適應(yīng)劇情所需的舞臺調(diào)度,同時也用于演唱中,適應(yīng)抒發(fā)情感的需要,如在表現(xiàn)"有某承擔"、"勇往直前"、"末將愿往"等意思時,多用上步的形式。一般只上一步或兩步,不宜上多步,上步時還需保持上身穩(wěn),不可左右晃動。

  【撤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后退一步移動身體的動作。動作程序:左(右)腳往身后退一步,未退的右(左)腳即穩(wěn)住身體重心。待后退的腳站好位置后,另一只腳隨即靠攏先退的腳,恢復撤步前的步式。退步的幅度及兩手的姿勢,視人物行當所穿的服飾而定。男女動作均同。撤步在舞臺表演中,除適應(yīng)劇情及舞臺調(diào)度所需外,多用于表現(xiàn)人受驚、退讓、恐慌、猶豫的神情,如表現(xiàn)"我心中害怕"、"不敢向前"、"大事不好"等意思時,撤步時,除劇情所需外,一般忌低頭和上身亂動。

  【亮靴底】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勾腳",將靴底亮出來的抬腿邁步動作。動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或八字步。左腿先曲膝上抬,慢慢地將腿伸直,然后勾腳,用力蹬腳后跟。腿抬起后,腳尖往左側(cè)撇,呈八字步狀,讓觀眾看到靴底。亮一會兒后再慢慢地放下,往前一步。②站穩(wěn)后,右腿隨即上步到左腳前,然后同左腿一樣的做亮靴底的動作[見圖]。此動作適于生、凈、丑行角色,亮靴底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場亮相時,如起霸中連續(xù)邁三步亮靴底,表現(xiàn)人物的氣質(zhì)、風度。根據(jù)行當和人物的性格、年齡可選擇適當?shù)牧裂サ椎母叨取⒘Χ群瓦~步的跨度。亮靴底時,要求挺胸,立腰。站立的腿須繃直,切忌坐腰、撅臀。

  【弓箭式】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適用于拉弓射箭而得名,動作程序:①先站成八字步式。②右腿向身體右側(cè)上一大步,曲膝,讓大腿與地面平行,稱"右腿弓"。左腿繃直,腳掌滿腳落地,稱"左腿繃"。上身挺直,挺胸,立腰。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和人物性格、年齡及行當,選擇合適的姿勢和動作,提神亮相[見圖]。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是武生、武凈、武丑必備的行當功。多用于起霸、走邊和武打中。常以弓箭步的規(guī)范程度,區(qū)別人物的武藝水平。年老者,弓箭步偏高;性格粗野者偏低;無一定功底者腿繃不直,如《打漁殺家》中的教師爺。弓步時,切忌撅臀、窩胸、仰頭。

  【踏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別步。動作程序:①先站成八字步式。②將右腳勾起,往左腳的左后方撤一步,右腳掌"點"地。右膝稍蹲。身體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繃直站立,挺胸,立腰,目視前方,提神亮相[見圖]。上身根據(jù)劇情選擇適當?shù)淖藙荨4藙幼骺勺?、右式地站立表演。左腳在后者名"左踏步"、右腳在后者名"右踏步"。踏步在舞臺表演中,用以表現(xiàn)古代婦女站立的神態(tài),是旦行角色主要的站立姿勢。如《拾玉鐲》中的孫玉姣,《鍘美案》中的秦香蓮,《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有時也用于小生、娃娃生或武生扮演的年輕角色,表現(xiàn)人物的英俊、秀氣。

  【別步】即"踏步"。因一條腿別在另一條腿之后而得名。詳見"踏步"。

    【踏步蹲】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盤臥式"。動作程序:①先做踏步式站立的動作。②兩腿曲膝下蹲,蹲到臀部將要坐上后蹲踏步的小腿上為止。踏在身后的右小腿不能觸地。兩腿同時穩(wěn)住身體重心。上身挺胸,立腰,身向右(左)側(cè)身。兩手根據(jù)劇情、人物的性格選擇合適的姿勢亮相[見圖]。此動作可左,右式練習或表演,男女動作均同。踏步蹲在舞臺表演中,用以顯示人物的機智和靈巧。常用于走邊中,表現(xiàn)隱蔽、偵察、藏匿的情節(jié)。是武生、武旦、刀馬旦、武凈、武行的行當功。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念"雀鳥歸巢"手指右上方時,就亮此姿勢,格外精神,又如《蘆花蕩》中的張飛,在做"隱藏在蘆花蕩"時,也是用此動作。要求動作迅速。切忌撅臀、低頭。

  【盤臥式】即"踏步蹲"。因雙腿曲膝下蹲,如盤腿坐臥狀而得名。詳見"踏步蹲"。

  【馬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騎馬式"。動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式。根據(jù)自己的身高和行當,酌情拉開大八字步的距離。②兩腿曲膝下蹲。大腿呈斜坡狀,小腿垂直,挺胸,立腰。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人物的年齡和性格,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郲見圖]。馬步適于生、凈、丑行的角色。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表現(xiàn)騎馬的情節(jié)。有時作為舞槍舞刀亮相的特殊姿勢,以體現(xiàn)人物的穩(wěn)健、端莊。如《一箭仇》中的史文恭舞槍花下場時就用此步式。切坐腰、撅臀和大腿呈水平形狀。

  【騎馬式】即"馬步"。因姿勢似騎馬狀而得名。詳見"馬步"。

  【蹲腿式】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又名"豎樁子"。因腿部曲膝下蹲以支撐身體重心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先直立,然后,右腿曲膝下蹲,支撐身體重心。左腿繃直,繃腳,左腳"點"地,左腿稍向正前方伸。挺胸,立腰。兩臂根據(jù)劇情需要和行當,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郲見圖]。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男女動作均同。蹲腿式在舞臺表演中,是舞單刀、舞劍的常用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敏捷、精明。扎大靠和穿長而寬的服飾時不宜使用。切忌向前彎腰,要保持身體直立。

  【豎樁子】即"蹲腿式"。因下蹲的腿,不僅要支撐身體重心,還要似樁子般的穩(wěn)住而得名。詳見"蹲腿式"。

  【戳腳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戳腿式"。因腳步繃直戳立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右腿呈"八字步"繃直站立。左腿曲膝,繃腳,腳后跟踮起,腳尖"點"地。身向左方側(cè)身而立。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和人物的性格,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挺胸,立腰,目視前方[見圖]。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戳腳步在舞臺表演中,是尚武的俠客、兵士及著短打服飾的將士常用的站立臺步。多用于走邊或武打中,表現(xiàn)人物的"腿功"、步法講究、受過嚴格的武科訓練,體現(xiàn)人物的精明強干、利索。如《惡虎村》中黃天霸、《三盜令》中的蔡慶。是武生、架子花、武丑的常用步式。站立時切忌坐腰、窩胸、撅臀。

  【戳腿式】好即"戳腳步"。詳見"戳腳步"。

  【前踮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站立時將前面一腳腳跟踮起而得名。動作程序:①先站成右丁字步式。②右腳繃腳,往右側(cè)上半步,腿繃直。右腳跟踮起,以腳尖點地。身向右側(cè)身而立。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和人物年齡、性格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挺胸,立腰,目視前方?cè)身位的前方,提神亮相[見圖]。此動作可左、右式練習或表演。前踮步是尚武的俠士、兵士及著短打服飾的將士站立的常用步式。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走技巧前或武打中,以起到提神起法兒,引起觀眾注意的作用,是短打武生、武凈、武丑的常用臺步。切忌坐腰和后腿彎曲,上身必須向踮步的方向側(cè)身而立。

  【后踮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掖放在身后的腳步將腳跟踮起而得名。動作程序:①站成右丁字步式。②左腿繃直往后撤一步。左腳繃腳,左腳跟踮起,腳尖"點"地,身朝前腿方向側(cè)身而立。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和人物性格,選擇適當?shù)淖藙荩π?,立腰,目視前方,提神亮相[見圖]。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后踮步在舞臺表演中,是尚武的女英雄、女俠士、女兵士常用的站立步式??捎脕肀憩F(xiàn)人物遠眺、觀察及準備作戰(zhàn)和主動向?qū)κ诌M攻情節(jié)。是刀馬旦、武旦常用臺步。要求后腿繃直。切忌曲膝和腳后跟著地,否則同于踏步式站立。

    【打腳尖】即"雀行步",行走步"。行走時,兩手向前方平伸,手心朝上,腳尖踢手心,也可用手打踢起的腳尖,故名"打腳尖"。詳見"雀行步"。

    【慢臺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生、凈、丑行人物上場后慢步行走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兩臂端成小弧圈,雙手松握行當所需的拳式,然后中翹起大拇指,勾住水袖以防止滑下。眼平視前方,身體直立。②走步時,左腿先稍彎曲膝關(guān)節(jié),腳掌"點"地,腳跟踮地。③左腳跟往左前方蹬,撇八子腳,亮出靴底。左腿繃直。同時,右臂稍彎肘往腹前抬起,左臂往身后晃,眼平視。④左腳以先腳跟后腳掌的方式落地。右腳隨即跟上一步,站成右丁字步。⑤接著邁右腿,以同樣的方式重復以上左腿邁步的動作,走右腿的邁"慢臺步"[見圖]。左、右腿先后地邁步前進即是。根據(jù)行當、人物的年齡、性格、上步時可分別選用不同的跨度和蹬腳跟的力度、亮靴底的高度。一般規(guī)律是,老生臺步跨度自然適中,高度偏低,力度小;小生臺步跨度比老生大,高度適中,力度適中;而武生臺步跨度偏大,高度稍高,力度稍大;凈行無論文武角色,其跨度、高度、力度都稍大些。需根據(jù)人物酌情而定,靈活運用。慢臺步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場亮相時,如《鍘美案》中的包公。以三步慢臺步來展現(xiàn)角色的身份和風度。還表現(xiàn)人物舒緩的心情。要求腰部立直,保持自然和諧,切忌端肩、扣胸。

  【快臺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連續(xù)邁步前進的動作。動作程序:表演時,基本動作同于"慢臺步"。但邁出的臺步比慢臺步的速度要快。當前腳落地后,后腳隨即上步,同前腳一樣繼續(xù)抬腿邁步前進。兩手隨上步做前后晃動。手臂端圓,目視前方[見圖]??炫_步在舞臺表演中,是生、凈、丑行當做快步上前行走的規(guī)范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自然、瀟灑的情態(tài)。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場走三步"慢臺步"之后,以快臺步上前進入規(guī)定的戲劇情境。表演時,還得根據(jù)劇情所需、人物的年齡、性格及行當,選擇適當?shù)纳喜降目缍?、力度和速度。要求保持上身平穩(wěn),切忌晃動。

  【圓場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跑圓場"。即快速邁步前進的動作。動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旦行占成右踏步式。左手端拳,彎肘置于左腋下。右手做單山膀式。起跑時,先抬左腿,做前別腿抬起,目視前方,挺胸、立腰,提神亮相[見圖1]。②左腿伸直,左腳跟蹬勁,先撇成八字腳,勾腳,以滿腳落地,隨即抬右腿。右腿曲膝上抬,迅速繃直,撇成八字腳,稍亮一會兒相[見圖2]。③右腳隨之邁向前,然后,兩腳以壓腳掌的方式做滿腳落地,交替上步向前邁步。稍蹲身,以膝關(guān)節(jié)帶動小腿邁步,在舞臺上先慢后快,不停地繞圓場上步前進[見圖3]。旦行除上步的跨度和高度較小外,動作大同小異。均應(yīng)保持上身平穩(wěn)。前進的線路,可據(jù)劇情所需,分別選用橫線、直線、半弧圈、斜線、S字形、8字形及圓圈形跑圓場。圓場步在舞臺表演中,主要用于表現(xiàn)人物急速前進的情節(jié)。顯示人物步履輕快、健步如飛。急促而小步的圓場,還可表現(xiàn)人物心急似箭的神態(tài),如《長坂坡》中的糜夫人抱著阿斗沖出重圍時的圓場步。圓場步是各行當必備的行當功,是戲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尤見功力。跑圓場時,切忌端肩、扣胸、撅臀,切勿跳躍前進,要做到"靠旗不動",上身平穩(wěn)。

  【跨步】戲曲步法表演不程式。用前別腿的方式做上步的動作。動作程序:①左手做行當所需的拳式,彎肘置于左腋下。右手做"單山膀",向右側(cè)伸直抬平。站成左丁字步式。起步時,左腿曲膝,吸腿往上抬,抬成前別腿式。左腳c腳,目視前方,挺胸,立腰[見圖]。②左腳向前方伸腿上步,滿腳落地。右腿隨即以同樣方式往前曲膝上抬,抬成"前別腿"式。同左腳一樣邁步前進。兩腿交替做跨步前進的動作。跨步在舞臺表演中,表現(xiàn)人物興奮和激動的神情。如《黑旋風李逵》中的李逵、奉宋江之命下山執(zhí)行任務(wù)時,就是用跨步前進表現(xiàn)其心花怒放、興高采烈的神態(tài)??绮接袝r用于踢腿前,以引起觀眾注意,為踢腿做準備,常用于起霸、走邊中。一般跨步只做三次,即俗稱"三跨腿"或"三跨步"的組合動作。要求上身直立,眼隨手走,腳步輕松自然。

  【三跨腿】即將"跨步"的動作連續(xù)做三次。詳見"跨步"。

  【踢腳尖】即"雀行步"。因行走時,用腳尖盡力往上踢而得名。詳見"雀行步"。

  【分水步】戲曲手法表演程式。因動作似水下行走狀而得名。動作程序:雙腿下蹲,先蹲成"矮子步"。雙手做成"掌式"交叉于胸前。行走時,雙腿同時往左側(cè)橫向蹲跳一步,與此同時,兩手分開,眼看右側(cè),兩手做按掌式,雙腿同時起跳又同時落地,橫向跳躍著前進。挺胸,立腰[見圖2],眼隨手走,此動作可向左或向右行走。在舞臺表演中,分水步主要是表現(xiàn)人物在水下行走前進的情態(tài)。如《雁蕩山》中的"水戰(zhàn)",兵士們在水下搏斗,都走這種步式。要求挺胸、立腰,切忌撅臀。

  【蹉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動作程序:①先站成馬步式。②隨即右腿以右腳腕用力,橫向地往左側(cè)蹉,催動左腳向左移動。即右腳催左腳向左移動。即右腳催左腳,上身保持直立平穩(wěn),隨兩腳蹉動向前移動。向左側(cè)移動時,以小腿和腳腕的力量,使身體平穩(wěn)地向左側(cè)行進[見圖]。此動作可分別向左、右兩方向橫向蹉步表演,男女動作均同。蹉步在舞臺表演中,常用蹉步表現(xiàn)人物心情緊張、恐慌、焦躁以致于忙腳亂的神態(tài)。如《汾河彎》中的柳迎春和薛平貴分手時就是走的"蹉步",以體現(xiàn)兩人難舍難分、焦灼不安的神情。走蹉步時,要始終保持馬步式,不管是向左或向右橫向蹉移時,上身要保持平衡,切忌前后或左右晃動,盡力用雙膝或小腿及腳腕的力量。

  【碎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以急而促的零碎腳步向前移動的臺步。動作程序:①先站成馬步式。②雙腳的腳跟踮起,腳掌點地。讓小腿肌肉收緊,靠兩膝急促地輕抬腿,以腳掌小而碎地哆嗦著向左或向右側(cè)移動前進。兩手根據(jù)劇情選擇適當?shù)淖藙莼騽幼鱗見圖]。在舞臺表演中,碎步常用于表現(xiàn)人物心情激動、焦灼不安的情態(tài)。如《鐘馗嫁妹》中的鐘馗、《蘆花蕩》中的張飛、《打金磚》中的劉秀,他們均用這種小碎步表現(xiàn)其激動或恐慌的心情。在走碎步哆嗦前進時,要用腿部力量擒住勁的法兒,使身體慢慢地向前移動,切忌振動舞臺臺板,發(fā)出不應(yīng)有的跺臺板聲,影響演出。

  【踏步蹉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別腿蹉步"。因以"踏步"的姿勢做蹉步向前的動作而得名。動作程序:①先站成踏步式。②讓右腳(踏步的腳)趕左腳,催動左腿往前上步,小碎步地向右前進。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或人物的、性格選擇適當?shù)淖藙莼騽幼鱗見圖]。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男女動作均同,踏步蹉步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表現(xiàn)人物心急而引起腳步零亂的情態(tài),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唱道"三步三當作兩步行"時就用此臺步。有時,還用來表現(xiàn)人物在狹窄的道路上行走的情節(jié)和"趟馬"中催馬急馳的神態(tài)。要求上身保持平穩(wěn),切忌左右搖晃。

  【別腿蹉步】即"踏步蹉步"。因?qū)⒁恢煌葎e在身后成踏步式地前進而得名。詳見"踏步蹉步"。

  【趟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在水中或泥濘中行走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式。雙手握拳或做拎褶前衽狀。目視前方。起步時右腿膝關(guān)節(jié)稍彎曲慢慢提起,右腳掌稍離地面向右側(cè)方向邁步。②右腳滿腳落地后呈半弓步狀。腿同時向前曲膝抬起,拖著腳步,用腳掌"點"地,準備邁步。③待右腳站穩(wěn)后,左腳慢慢抬起,腳掌稍離地面向左側(cè)邁步[見圖]。④左腳滿腳落地后呈半弓步狀,右腿便重復以上動作。兩腿先后交替地用以上方式邁步即成"趟步"。當左、右腿先后趟步前進時,左、右手也隨之自然晃動,不可僵硬。兩腳落地時成八字步式,不可直線行進,速度宜慢。趟步在舞臺表演中,專以表現(xiàn)人物在溪水或沼澤泥濘地帶行進的情節(jié),但有時也用來體現(xiàn)人物精疲力竭或年老體弱、行走艱難的神情。趟步行走應(yīng)和著緩緩進行的打擊樂節(jié)奏做,否則失去"趟步"的作用。

  【拔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往上提拔著腿向前成步的動作。動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兩手呈提甲式或持劇情所需的道具。起步時,左腳掌蹬地,上身往前傾。右腿趁勁曲膝上抬,如將腿從泥中拔出狀,向前邁步。左手做行當所需的掌式彎肘至胸前,上身稍往前探[見圖1]。②右腿提抬著邁至左腳前,呈八字步站住,右腿仍呈半弓步狀。左腳隨即踮起腳跟,曲膝上抬,如將腿從泥中拔出狀,往前邁步,同右腳一樣呈八字步狀往左腳前上半步[見力2]。兩腿以同樣方式先后向前邁步,緩緩前進即是。拔步在舞臺表演中,專以表現(xiàn)人物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艱難行進的情態(tài)。如在風雪中、沼澤泥濘地帶、急流險灘等。如《關(guān)羽走麥城》中,關(guān)羽帶著殘兵敗將在風雪中敗走麥城時便用此臺步,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

  【生行滑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后跌步"。即滑行后往后跌倒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式。右手做折托袖式。左手做提褶式,目視前方。②起步。左腳往正前方上一步,眼看地,表示道路難走[見圖1]。③當左腳滿腳落地站穩(wěn)后,右腿順勢向左腿前邁一步。隨即上身后仰做滑倒狀,右手水袖下垂,左手"翻折水袖"往上舉。左手掌心朝上,眼看右手下垂的水袖[見圖2]。左腿曲膝急速下蹲,盤腿坐地。右腿勾腳繃直上抬。右手撐地。左手從上而下至胸前做按掌式。稍"窩胸","梗頭",目視前方亮相[見圖3]。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皆谖枧_表演中,常用來表現(xiàn)人物匆忙趕路或在風雨、泥濘中不慎往后跌倒的情節(jié)。多用于小生和老生行。如《斷橋》中的許仙,急匆匆地逃出金山寺,追尋白素貞時就有此動作。后跌時,切忌駝背、彎腰,下跌時,要擒住勁,做到跌下雖快,但落地很輕。

  【后跌步】即"生行滑步"。詳見"生行滑步"。

  【栽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前跌步"。即滑行后往前跌倒的臺步。動作程序:①右手做"折托翻"蓋于腦后。左手做"拎褶式"站成左丁字步,目視前方,然后看地,抬右腿[見圖1]。②邁步行進時,右腿稍抬高一點,向前邁步。右腳的腳掌著地,身體稍往上冒,待右腳腳跟落地后,左腿在身后踮起腳跟,雙手正面翻起水袖。上身往前傾[見圖2]。③左腳突然地往前邁步。曲膝做栽倒狀。右腿曲膝跪地。身體向前傾撲,右手立即撐地,左手端撩褶子前衽。眼看地[見圖3]。此動作可左、右式練習或表演。栽步在舞臺表演中,可表現(xiàn)人物在急促行進中突然前跌栽倒的情節(jié),以及在風雨或黑夜中因不慎失足向前跌倒的神態(tài)。如《放裴》中的裴生,黑夜里逃出書房后,就用此動作表現(xiàn)其惶恐不安、不慎失足的情態(tài),另外,此動作應(yīng)配合褶子水袖的表演,方能使動作既準確又美觀。在做前撲跌倒動作時,上身不宜過于前爬,頭部稍低,若戴上甩發(fā)可以大低頭,讓甩發(fā)從身后至身前,墜于地上。

  【前跌步】即"栽步"。詳見"栽步"。

    【搗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倒步"。即腳步左右搗動著邁步行進的臺步。動作程序:①先站成大八字步式。兩臂松弛呈小弧圈。雙手松握行當所需的拳式或做"抓袖"動作。起步時,先邁右腿。讓右腿往右側(cè)外繞一小弧線,自然放松地往左腿的左前方,先腳掌后腳跟地落地站住。左腿在身后成左踏步式,兩臂按步行方式自然晃動[見圖1]②待右腳站穩(wěn)后,左腳隨即往左側(cè)外繞一小弧線,自然放松地往右腿的右前方,先腳掌后腳跟地落地站住。右腿在身后成右踏步式[見圖2]。③左、右腿按以上動作程序反復做即成搗步。直至滿足劇情需要時止,再轉(zhuǎn)做另一項表演動作。搗步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表現(xiàn)人物在恍惚不定、精神失常的情況下行走時的情態(tài),如疲憊不堪、酒醉、眩暈、驚慌不定、病衰、傷重等。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跑到最后疲憊不堪時,即用此臺步體現(xiàn)其氣喘吁吁的神態(tài)。因步行三步為一節(jié)奏,故又稱此為"三搗步"。表演中,若配合水袖及手中道具來做,更能表現(xiàn)人物神智恍惚而引起步履踉蹌如"搗蒜:似的神態(tài),起到渲染舞臺氣氛的作用。要求兩臂甩動要自然、和諧,上下身配合協(xié)調(diào),不可做作使動作發(fā)僵。

  【倒步】即"搗步"。因行走時,身體似左右傾倒狀向前行進而得名。詳見"搗步"。

  【絆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俗稱"搭黃瓜架"。動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式。兩臂自然下垂。起步時,右腳往右側(cè)抬,上身卻往左側(cè)斜,左腿支撐身體重心。右腿從右至左往左腿前方左側(cè)上步,左腿在身后做"踏步蹉步"。右腿隨即支撐身體重心[見圖1]②待右腿站穩(wěn)的,左腿往左側(cè)抬,從左至右地往右腿前主右側(cè)上,左腿在身后做"踏步蹉步"。左腿隨即支撐身體重心[見圖2]。③根據(jù)劇情需要將以上動作反復做,還可逐漸加快速度地做,讓兩腿不停地交叉著絆來絆去地向前行進。因兩腿交叉有如用竹桿搭黃瓜架的路數(shù),故名"搭黃瓜架"。絆步在舞臺表演中,除表現(xiàn)人物在神智恍惚不定的情況下向前行走外,還可表現(xiàn)人物在道路曲折、坎坷不平的羊腸小道上行走的情節(jié)。當速度逐漸加快向前走時,可體現(xiàn)人物心情慌張、手忙腳亂的情態(tài)。

  【老頭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老年人走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兩手松握拳,雙臂在兩腿前面呈弧形狀向下垂,兩腿微曲,胸部稍窩,但不可駝背,目視前方。②邁步時,腳跟先提起,后抬腳掌,腳步邁出后,往前上步,滿腳掌著地部穩(wěn),再按上述方式邁下一步。③走動時,身體不能挺真,而要稍前傾,兩臂呈弧圈狀自然晃動,頭部稍向前探,或每走一步稍有點動。行走時,應(yīng)有穩(wěn)重的感覺。老頭步在舞臺表演中,主要用以表現(xiàn)老年人年邁體衰的行走狀態(tài),常用于老丑行,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就用此臺步。走動時,兩臂自然晃動。

  【跪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單腿跪著向前行進的動作。動作程序:①表演時,右腿曲膝下蹲,滿腳落地。左腿曲膝下跪,以膝蓋著地,左腳在身后成八字腳,以腳的內(nèi)側(cè)落地。上身根據(jù)劇情需要、人物年齡、性格及行當,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郲見圖]。②跪步走時,用左膝蹬地向前,催動右腿抬足向前移動。即后腿膝趕前腳地向前行走,直至滿足劇情需要時止。此動作可左、右式練習或表演。跪步在舞臺表演中,用以表現(xiàn)人物在戰(zhàn)敗、氣急、賠禮、焦灼、困悶等情景時的情態(tài)。如《黑旋風李逵》中的酒店主人王林,當女兒被歹徒搶走后就用跪步,既表現(xiàn)其年老體弱、無力追趕的神情,又體現(xiàn)其氣急惱怒的心情。跪步是老生、小生、銅錘花臉、老旦的行當功。走跪步時,切忌上身亂晃。

  【跪蹉】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膝步"。即雙膝跪著向前行進的動作。動作程序:①兩腿曲膝下跪。身體向右,目視右側(cè)。兩手根據(jù)劇情需要和人物的行當特點,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郲見圖]。②行進時,膝關(guān)節(jié)用力,勾腿,以膝部迅速上抬,讓后腿膝部催前腿膝部,小碎步地向左或向或、向前或往后的行進。挺胸,立腰,目視一側(cè)。男女動作均同。跪蹉在舞臺表演中,主要是表現(xiàn)人物心情沉痛、悲苦萬分、郁悶壓抑等情景時的神態(tài)。如《鬼怨》中的李慧娘蒙冤見判官時,就用跪蹉表演,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憤懣和冤屈,烘托戲劇演出氣氛,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跪蹉是青衣、小生、老旦、老生的行當功。跪蹉行進時,應(yīng)保持上身平穩(wěn),切忌左右晃動。

  【膝步】即"跪蹉"。因用雙膝跪著行走而得名。詳見"跪蹉"。

    【醉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酒醉后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式。兩臂自然下垂,讓水袖展平下墜。兩手松握行當所需的拳式。眼微閉,全身松弛[見圖1]。②起步,左腳向右腳的右側(cè)搗步,上身向右傾倒,右腿曲膝做往前趲的準備[見圖2]。③左腳稍一站穩(wěn),右腳隨即往右側(cè)緊上一步,以防傾倒,身體向右側(cè)傾斜,重心落在右腿上[見圖3]。④緊上一步的右腳站穩(wěn)后,左腳再向前上關(guān)步,呈大八字步狀,身體重心穩(wěn)至中間,恢復到動作程序①的姿勢[見圖1]。⑤按以上方式邁右步,即反向來做便是。兩腿先后交替地向前行進卻成"醉步",男女動作均同。醉步在舞臺表演中,是表現(xiàn)人物酒醉后行走的特殊方式,體現(xiàn)人物昏昏沉沉、神智不清的情態(tài)。如《打金磚》中的劉秀、《貴妃醒酒》中的楊貴妃,均用此臺步展現(xiàn)其醉態(tài)。要求動作自然、真實,既表現(xiàn)"醉"意,而步子又要美,切忌做作、僵硬。

  【青衣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旦行慢臺步。動作程序:①表演時穿女帔長袖,站右踏步式。雙手小袖掛在手腕上,左手彎肘置于右胸前。右手彎肘置于右側(cè)右腹前。含胸,梗頭,目視前方。②起步。先抬右腳,勾腳面向前邁步,快落地時,將腳尖向右外側(cè)方向稍撇成八字,穩(wěn)步上前[見圖1]。③右腳腳跟先、腳掌后地往下壓,滿腳著地并站穩(wěn)[見圖2]。④按以上方式邁步。兩腳先后慢慢地上步前進,至劇情所定的舞臺位置而止。青衣步在舞臺表演中,是正旦、青衣慢步行走的規(guī)范步式。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場亮相后,緩步向前至舞臺中場,進入規(guī)定情境進行表演。著重體現(xiàn)古代婦女賢淑、文雅的神態(tài),如《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牡丹亭》中的杜麗娘、《二度梅》中的陳杏元均走這種臺步,展現(xiàn)其輕柔、秀麗、典雅、端莊。是正旦、青衣、刀馬旦、花旦必備的行當功。要求行走自然大方,上身不可亂晃,每步相距約十二厘米,步子不宜大。

  【花旦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又稱"旦行快步"。動作程序:①表演時,雙手用手背先做叉腰姿勢,站成右踏步式。腰直立,微笑,目視前方。②起步。先抬右腳,勾腳,向前邁步,雙手自然下垂,呈"旦行拳式",但握拳時手指放松,雙手手臂同時從左向右側(cè)輕輕擺動。擺動時以手腕帶動手臂,上身隨移動的腳步自然扭動[見圖]。③當右腳以腳跟先腳掌后的方式滿腳落地站穩(wěn)后,左腳以同樣的方式抬腳,勾腳上步。讓兩腳不停地向前連續(xù)行走,中途不停頓,直至走到劇情所定的舞臺位置為止?;ǖ┎皆谖枧_表演中,著重表現(xiàn)天真、活潑的青春少女的神態(tài)。如《春草闖堂》中的春草、《拾玉鐲》中的孫玉嬌、《賣水》中的梅香及《紅娘》中的紅娘均走這種臺步,表現(xiàn)其步子輕快、敏捷、靈活。行走時,上身應(yīng)隨步子自然晃動,身、腰配合協(xié)調(diào),切忌做作。

  【花旦跑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青春少女跑動時的臺步。動作程序:①表演時,先站成左踏步,雙臂彎肘置于胸前。兩手做成"旦行拳式",或捏著手帕。右拳高,左拳低,眼看前方,面帶微笑,做起跑準備。②起跑。先抬左腳。左腳先往后勾,然后往前方伸直。當抬起左腳時,右拳帶動右肘向前方小圓圈形劃動。左肘卻往后小圓圈形劃動[見圖]。③當左腳站穩(wěn)后,右腳隨即勾起抬起,用同樣方式向前伸腿上步。左、右肘也以同樣方式小圓圈形地做前后劃動,帶動身體向前移動。兩腳先后逐漸加快速度向前跑,至劇情所定位置而止。跑步時,頭頸隨腳步移動做左右輕輕搖動。上身柔和地晃動。跑步在舞臺表演中,主要是體現(xiàn)青春少女的純情、活潑、天真的神情,常用于郊外游覽、傳遞消息的情節(jié)。如《紅娘》中,紅娘對內(nèi)喊"小姐隨我來"后,即走這種花旦跑步,引著小姐到郊外賞景觀花,顯得格外天真爛漫、充滿生氣?;ǖ┡懿绞腔ǖ┬斜貍涞男挟敼?。

  【花梆子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花旦碎步"。在花梆子的樂曲中走的臺步。動作程序:①雙手做成"旦行掌式"或持扇、甩辮子。兩臂做成左"順風旗"式。正步站立。以腳掌點地,腳跟踮起。目視左側(cè)。挺胸,立腰,微笑亮相。②起步。若往左行,左腳掌向左側(cè)點地移步、右腳掌隨即跟上。然后以右腳掌催趕左腳掌向左行進。移動時以小而碎的步子側(cè)身行進。上身保持平穩(wěn)、不可亂晃。兩手根據(jù)劇情選擇適當?shù)膭幼鱗見圖]??勺蟆⒂沂降乇硌??;ò鹱硬皆谖枧_表演中,是專門表現(xiàn)少女的天真、活躍、充滿朝氣的臺步形式。往往走這種臺步均伴有"花梆子"樂曲。輕快,跳躍、體現(xiàn)小姑娘的靈敏、歡快的情態(tài)。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掛畫》中的葉含嫣均用此臺步上場,富有生氣,是一項饒有趣味的臺步形式。走時,上身應(yīng)挺胸立腰,保持平穩(wěn),靠腳掌不停地占地移步向前行進,切忌腳跟落地。

【旦行栽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旦行的滑行后往前跌倒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右踏步式。右手做托天掌式或折托袖式。左手做懷"抱月指"或拎裙式。目視左側(cè)前方[見圖1]。②起步,右腳向前上一步,左腳隨即跟上一步,當右腳再向前上一步時,右腳繃直向前滑出,腰部同時往后閃,雙手同時往右側(cè)"按掌"[見圖2]。③隨即,右腳滿腳落地,左腳跟踮起,左手臂急速返回往下緩并向前伸,使身體往前傾,做向前的撲倒狀[見圖3]。④左腳隨身體向前傾時、急往右腳前上一步,如絆倒狀。雙腿順勢曲膝下蹲,成盤臥坐狀。左手在身后伸臂。右手立即從右后方向前方地上按地,眼看地[見圖4],做驚恐狀亮相。旦行栽步在舞臺表演中,專門表現(xiàn)人物在急促行進中突然前跌栽倒的情節(jié),還可表現(xiàn)在風雨和黑夜中因不慎失足各前跌倒的神態(tài)。此種步式雖經(jīng)美化,已成為較固定的程式,但卻有真實感,是表現(xiàn)女性跌倒的特有姿勢,已成為正旦、青衣、花旦行必備的行當功。動作舞蹈性強,要緊密配合面部表情。

  【旦行滑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旦行的滑行后往后跌倒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站成右踏步式。右手做托天掌式或折托袖式。左手手指拎起裙子,目視左側(cè)下方。②起步。右腳先上一步,左腳隨即跟上一步。當右腳再上一步時,右腿繃直向前滑出,身體往后閃,右臂同時往右下方按,左手做成托天掌式,眼看右側(cè)[見圖1]。③隨即雙腿曲膝下蹲成盤臥狀,臀部著地,右手按地,上身向右后閃身欲倒,左手仍做成托天掌式[見圖2]。④右手推地,兩腳蹬勁起身站立。左腳往前上一步,右腳相隨跟上一步站成右踏步。雙手同時做托天掌式或雙折托袖式,身向左側(cè)身而立,目視左側(cè),做驚恐狀亮相[見圖3]。旦行滑步在舞臺表演中,常用于表現(xiàn)旦行角色匆忙趕路或在風雨、泥濘中不慎往后跌倒的情節(jié),如《奏香蓮》中,韓琪奉命追殺秦蓮,秦香蓮攜兒女拼命逃奔,匆忙中就用此步式表現(xiàn)跌倒,顯得格外緊張、慌忙?,F(xiàn)已成為一項較固定的表演程式,是青衣、正旦、花旦的行當功。要求上下身配合協(xié)調(diào),動作雖舞蹈性強,但要緊密配合面部表情。

  【旗鞋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古代滿族婦女穿旗鞋走路的臺步。動作程序:①穿上旗鞋后,站立時應(yīng)收腹提氣,兩肩自然放松。雙手握成旦行拳式,但手指放松。兩手臂自然垂直靠近大腿,眼平視。起步時,左腿勾腳直線向前邁步,右臂同時直線向前擺動,挺胸、立腰[見圖]。②當左腳以滿腳著地站穩(wěn)后,右腿勾腳直線向前邁步,左臂同時直線向前擺動。③左、右腿按以上方式交替邁步,緩緩前進。動作不宜快,旗鞋步?jīng)]有跑圓場的形式,同時應(yīng)區(qū)別于穿厚底的邁步方式,不可走成八字步式,只可直線向前邁步行走。旗鞋步在舞臺表演中,是專以表現(xiàn)旗裝貴婦人走路的臺步,體現(xiàn)其莊重、嬌貴、端莊的神態(tài),如《大登殿》中的代站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三關(guān)擺宴》中的蕭太后等均走這種臺步。穿旗鞋走臺步時,要立腰、提氣,謹防扭傷腳腕兒。

  【老旦步】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動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式。雙臂呈弧形下垂或右手持拐杖。左手松握拳置于左腿前,兩肩松弛,目視前方。②邁步時,左腿稍曲膝,然后再勾腳,向左側(cè)稍撇腳尖,往前邁步,右臂同時向前晃動,或?qū)⒐照认蚯皳巍I仙肀3制椒€(wěn),目視前方[見圖]。③左腳滿腳站穩(wěn)后,右腳按同樣方式向前邁步。左、右腳交替緩步向前行進,至劇情所定的舞臺位置為止。老旦步在舞臺表演中,是專門刻畫老年婦女行走的特殊臺步,著重表現(xiàn)老年婦女年邁腿軟,行走緩慢的情態(tài),如《楊門女將》中的余太君、《赤桑鎮(zhèn)》中的吳妙貞等均走這種臺步。要求頭部端正,眼平視,步子沉穩(wěn)、緩慢、上身保持平穩(wěn)。

  【云步】戲曲臺步表演程式。臺步似在云中飄浮狀而得名。云步分為八字云步和雙腳移云步兩種形式。動作程序:1. 八字云步。①先站成八字步,身體正身直立。眼平視前方。兩手做成"順風旗"式或根據(jù)劇情選擇適當?shù)淖藙萘料唷"谌敉覀?cè)方向走時。左腳掌點地,腳跟踮起后往右側(cè)移,與此同時,右腳掌抬起,右腳跟著地,將右腳尖往右側(cè)移,形成左腳跟和右腳尖同往右移的形式。③移動后,又變成右腳跟和左腳尖同往右移的形式,兩腳在地上成為"∧∧∧∧∧"的腳印,上身不動,緩緩移步,向右側(cè)行進,也可反向做[見圖1]。2. 雙腳移云步。①兩腳并攏,正步站立,挺胸,立腰。兩手做成順風旗式或根據(jù)劇情選擇行當?shù)淖藙萘料?。②走時,雙腳的腳跟同時往右或往左移,然后雙腳的腳跟著地,抬起腳掌,雙腳的腳掌又同時向右移。當雙腳的腳掌到位后又踮腳跟向右移,如此反復做,即是雙腳移云步,也可左右來回移動[見圖2],以上動作男女式均同。云步在舞臺表演中,專以表現(xiàn)人物在云霧中穿云撥霧地行走或騰云駕霧地遨游太空,還可表現(xiàn)在江河中駕船蕩舟的情節(jié),如《秋江》中的陳妙常和老艄翁駕船時就用此云步。以兩腳平穩(wěn)移動,給觀眾以云飄、舟行的幻覺,再配以所規(guī)定的戲劇情境中所需的上肢動作,則更顯得情景交融,富有藝術(shù)魅力,云步是特殊戲劇環(huán)境中的特殊動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