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講給大家的<詩經>》由東方出版社出版,該書從文化品性的視角,對《詩經》逐句串講,通透解析,將《詩經》與古人的生活相結合,使讀者在讀懂文本的同時,能夠深入體悟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近日,主題為“我們今天應該怎么讀《詩經》”的新書發(fā)布會在京舉行。本書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山與讀者分享了他對《詩經》的認識與理解。
《講給大家的詩經》是李山教授在二十余年書齋注《詩經》、二十余年講壇講《詩經》、數(shù)十年生活中品《詩經》之后,帶著深刻的學術見地和豐富的生命實感,講給普通大眾讀者的《詩經》解讀。作者在書中講解最能感動他的《詩經》詩篇,語調輕松,如同對面聊天,雅俗之事出口成文,古今典故信手捭闔,將佶屈聱牙的古文講得意趣盎然。發(fā)布會上李山談了如何判斷“經典”以及自己對《詩經》的認識,之后與《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冠軍陳更就《詩經》相關問題進行了對話。
李山說,我們解讀《詩經》的時候不是采取的觀點越古越好,古人有很多看法,但由于歷史局限性,其觀點未必都是對的,今天我們在解讀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免走偏。例如《關雎》,漢代人在解釋的時候認為是諷諫周康王的,但是后人在讀的時候覺得全詩沒有提到周康王,因此這種解釋是不對的。宋代學者在解釋的時候認為這就是一首愛情詩,寫的是“一個男孩碰到一個采荇菜的女孩,然后悄悄地愛上了她”,但李山教授認為,“理解詩歌,不能只看里邊出現(xiàn)了男子和女子,就斷定是愛情詩,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笔紫龋瑦矍樵姵R缘谝蝗朔Q的角度敘述,而不是本詩這樣的第三人稱;其次,鐘、鼓、琴、瑟,是高級貴族家里才可使用的樂器。因此,“它是一個典禮的歌唱,淑女與君子成為好配偶,是在典禮中完成的”。 為什么婚姻這么重要呢?重要到需要在婚姻親迎典禮上敲鐘、打鼓、唱歌呢?李山教授指出,這是一個“文化問題”。周朝為了鞏固政權,同姓不婚,而是王室的女兒、諸侯的女兒嫁到外姓中。李山教授指出,“周人重視婚姻,也影響了國人的哲學觀念”,例如《周易》中所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币簿褪钦f,“人倫從婚姻關系的締結開始”,這是中國人的邏輯,說明了家庭的重要性,所以說“《關雎》就是上面所說的中國邏輯之下的一個作品,這是它的文化品性。” 李山認為,《詩經》是擅打比方的,打比方是文學家的基本修養(yǎng)。例如“麻衣如雪”,形容白色的衣服像雪一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形容修身的?!对娊洝分杏泻芏嘀貜偷木渥?,例如“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李山說,唐詩是從《詩經》發(fā)展而來的,《詩經》表達的是群體情感,唐詩表達的是個人情感;《詩經》是用來唱的,唱當然會重復,這和中國古代的禮樂文化有關,唐詩是不會有的。所謂“禮樂文化”,是用文學的形式表達社會現(xiàn)象。 “今天怎么讀《詩經》?”李山回答了現(xiàn)場觀眾的提問,他認為,讀《詩經》要把文化讀法和文學讀法相結合,了解一部經典,首先要知道這部經典產生的時代是否夠寬闊夠豐富,其次要知道這部經典是否為后續(xù)的文化創(chuàng)作發(fā)揮了作用,這不僅是在了解一部作品,也是在了解自己的精神歷程。例如《碩鼠》是反貪的,《伐檀》是反不公正的,這是我們在讀《詩經》時應該讀到的,也是一個民族真正的精神。把留存在文化中的活潑的民族生機轉化成大家能看懂的語言,是學者應該做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