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百病不侵,一生健健康康。但是,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經(jīng)常會開出一項醫(yī)囑:抽血檢查。那么,我們血液中有什么成分?通過抽血檢查能查出什么疾病呢? ??血液中有什么成分?? 健康人的血液約占體重的7%-8%,且總量是相對恒定的。以一個體重50公斤的男性為例,他的血液總量約為3750毫升~4000毫升。 我們看到紅色的血液,其實包括細胞成分(占40%-45%)和非細胞成分的血漿(占55%-60%)。血液呈現(xiàn)出來的紅色主要是由于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除紅細胞外,血液細胞成分還有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中91%-92%是水分,其中固體成分只占8%-9%,由蛋白質、脂類、無機鹽及大量化合物包括脂蛋白、球蛋白、金屬蛋白、酶類、維生素和激素等生物物質構成。 人一旦生病,血液中的各種成分就會出現(xiàn)異常,這就是為什么抽血檢查能夠查出疾病。有些疾病發(fā)生的早期,即便是身體還有沒出現(xiàn)自覺癥狀,已經(jīng)可以通過抽血檢查發(fā)現(xiàn)了。 本期我們主要介紹血液中細胞成分異常時,可能相關的疾病。 ??貧血及紅細胞相關疾病?? 紅細胞(RBC)是數(shù)量最多的血細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輸氧和少量二氧化碳。 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鐵,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紅細胞在肺部獲取氧,然后隨血液流動,在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將氧釋放,供細胞利用。紅細胞除可運送氧氣外,還可運送部分來自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 紅細胞正常參考值為: 男性:(4.5~5.5)×1012/L 女性:(4.0~5.0)×1012/L 嬰兒:(6.0~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新生兒和高原居民紅細胞計數(shù)增多屬于生理性增多,為正常情況。 紅細胞病理性增多,常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各種原因導致的脫水、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等。 紅細胞病理性減少,常見于各種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大量失血(如外傷大出血、手術大出血、產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潰瘍所致的慢性失血等)、白血病、產后、化療等。 通過檢測新生兒血液,還可以發(fā)現(xiàn)母嬰血型不合ABO溶血癥。 ??白血病及感染?? 白細胞(WBC)是體積最大的血細胞,其中50%~70%是中性粒細胞、0.5%~5%是嗜酸性粒細胞、約1%是嗜堿性粒細胞、3 %~8%是單核細胞、20%~40%是淋巴細胞。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斗爭的'衛(wèi)士'。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當病菌侵入人體時,白細胞能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白細胞正常參考值為: 成人:(4.0-10.0)×109個/L 新生兒:(15-20)×109個/L 6個月到2歲:(11-12)×109個/L 白細胞增多常見于急性細菌性感染、中毒和白血病等。白血病病人白細胞會異常增高并可出現(xiàn)幼稚細胞;有細菌感染時,白細胞會比正常偏高,而且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而淋巴細胞增多見于某些病毒 所致的感染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結核,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等。 白細胞減少,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減少,常見于使用某些藥物(如鎮(zhèn)痛藥、磺胺類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病毒感染(如流感)、放射治療等。 ??血小板相關疾病?? 血小板(PLT)是體積最小的血細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止血與凝血過程,此外還有促進血塊收縮和維護血管內皮完整的功能。血小板計數(shù)正常值為(100~300)×109個/L。 血小板增多常見于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也可見于慢性感染,惡性腫瘤、急性失血,溶血性貧血等。 血小板減少可引起出血時間延長,嚴重損傷或在應激狀態(tài)可發(fā)生出血。常見于血小板生成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壞增多(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血小板消耗過度(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家族性血小板減少(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征)等。 本期我們主要介紹了血液中細胞成分異常時可能相關的疾病,下期我們將介紹血液中非細胞成分異常時可能相關的疾病。 |
|
來自: 擎天總館 > 《醫(yī)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