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在股東大會 ?.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是包涵與被包涵的關系。社交促使了合作的可能,一切電商皆社交,動用一切手段、一切資源為電商交易的可能去努力或促使合作產生,未來人人皆社交,人人皆媒體,人人皆品牌的時候,電商也好,新零售也罷無非都是想辦法占領用戶心智,借助場景與體驗,讓用戶快速認知以達到購買目的,比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七日生鮮等,人才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場景,但場景本質是對你時間的占有,碎片化的時間,微信、微博、快手、抖音、頭條都占據了你大量碎片化時間,把這些內容再轉化成有生活圖譜繪制的商業(yè)景象,需要一個鏈接的過程。因為擁有了場景就會擁有消費者時間的可能,就會輕松占領消費者心智。如果你聽不懂我上述的表達,對不起,你是不懂網絡的二貨,不同頻! ?.至于社群電商,可以這樣形象主觀的解釋:就是一幫屌絲滿足(騙得)另一部分屌絲,讓價值相同的屌絲一起為屌絲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臭、味、相投而買單。 ?.當然不管是社交電商還是社群電商,它們都有以下共同點: a.都有一點想給你處理好情感關系與鏈接, b.都必須讓你腦子發(fā)熱后快速實現(xiàn)移動支付, c.都是碎片化時間消費者心智的占有, d.都是大數(shù)據信息的精準營銷, e.都是有意見領袖背書(專家、大卡、網紅、明星、企業(yè)家等各種意見領袖的背書或代言,其實就是你理解的各種托兒), f.都會講一些裝逼的故事,帶你裝逼讓你飛, g.都是想主動給你發(fā)生點關系主動靠近你, h.既然都是用戶心智被占領后瞬間移動支付,那么幕后操縱者個人IP的信用背書讓社交電商與社群電商成為可能,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i.至于原產地直供、精準扶貧農產品、產品可追溯等都是忽悠那些城里人的…[偷笑] ?社交電商用戶在購買決策時,價格敏感是優(yōu)先標準,但在碎片化生態(tài)、情境和傳播的今天,體驗是決定用戶消費意愿、消費動機乃至最后轉換環(huán)節(jié)的核心。同時,我們越來越愿意為自己“懶惰”付費,所以O2O崛起,社交電商崛起。 |
|
來自: 一分鐘創(chuàng)業(yè) > 《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