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今天立春。二十四節(jié)氣第一個節(jié)氣?!傲ⅰ笔恰伴_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開始,漫長的冬天總算過去了。中國之大,雖然很多地方還是冰天雪地,但春天已經(jīng)從凍土之下,妥妥的站立起來了。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是從立春開始。新的屬相也是從立春開始,不是從大年初一開始。今天立春是上午11點14分,這個點出生的孩子就屬豬了。 中國文化是老祖宗仰觀天象、俯察萬物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能感受到的變化,當然是季節(jié)的變換。在甲骨文中就有了“春”字。“春”,最初的意思,就是草木破土而出,開始生長。春天是“春”的基本含義。春游之人叫“春人”,春天農(nóng)事叫“春事”,春天考試叫“春試”,春天祭土地神叫“春社”,春天來了或者春天結(jié)束都可以叫“春歸”。“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春風,春雨,春色,春茶……都是這個“春”。 萌動、催動是“春”的核心內(nèi)涵。柳葉剛剛剛出來,象美女的瞇瞇細眼,叫“春眼”;樹木枝條的末端,叫“春梢”。春天是繁衍的季節(jié),這種萌動與繁衍、與生機勃勃、與大自然的瓜瓞綿綿,聯(lián)系在一起。《詩經(jīng)》中就有“有女懷春”的詩句。對女子“懷春”,古人寫得很美。詩詞中就把女人的眉眼比如做“春山”,特別滋潤和含情?!按汗狻保禾斓娘L光。女人穿得不嚴謹,也有可能“春光漏泄”。 春,代表活潑潑的生命?!扒啻骸?,總是一個讓人神往、興奮又有些惆悵的字眼。病人遇到神醫(yī),可以“妙手回春”。春天是動情的季節(jié),而酒,眾所周知也是催情的東西。所以唐朝人干脆把酒叫做“春”?!按罕敝妇票按号_”指飯桌?!按号d”、“春心”都是寫人的心情。抑制不住春心,就可能“叫春”。江西宜春那則廣告,“一座叫春的城市”,成功地渲染了這座城市的活力。 古人發(fā)現(xiàn),北斗七星的斗柄隨著四季的變化,指向是不一樣的。斗柄指向東方為春天,所以,春風也叫東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和“春”,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今天念的《立春偶成》,是寫立春最好的一首詩。律回,大地回春的意思。相傳黃帝命令樂官定音律,并與十二個月對應。陽六為律,陰六為呂。農(nóng)歷正月屬律,十二月屬呂。正月立春,所以叫“律回”。寫這首詩時,立春是在年前,就是頭一年的臘月,民間稱作“內(nèi)春”,所以是“歲晚”。今年是臘月三十立春,典型的“歲晚”。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边@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教小朋友最多的一首詩。春天,無論是草木,還是禽獸,或者人類,都是最美好的開始,所以謳歌春天的詞語和詩歌特別多,也特別美,讀起來都讓人春風拂面,春色滿園,春風化雨,如沐春風。 今天不但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春,還是中國人最大的節(jié)日——除夕,又叫過大年。除夕當天立春,大致上一百年出現(xiàn)三次。今天之后,下一次2057年2月3日,再下一次要到2076年2月4日,都是除夕當天立春。難得吧。 我們再推薦幾首除夕的詩歌。 守歲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除”的本義是臺階,延伸為更換、去除的意思;“夕”與“朝”(zhāo)相對。除夕,就是送走最后一個晚上。臘八之后、元宵之前,都是過年。高潮是除夕和元日(大年初一)。除夕有很多習俗,比如祭祖、守歲、貼春聯(lián)、貼窗花、點燈籠、放爆竹、吃年夜飯、發(fā)壓歲錢…… 李世民這首詩,寫的就是守歲。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中國古代明君的代表性人物。在位期間,對內(nèi)文治天下,對外萬方來朝。他的文治武功開啟了大唐盛世的序幕。斜陽照耀宮殿,君臣歡聚一堂,寒梅綻放,紅燭高照,共同見證新年和舊年的交替。與臣同樂,與民同樂,與天下同樂……萬事俱備,不欠東風,“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唐太宗志滿意得,豪情萬丈。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團聚是中國節(jié)日的主旋律。但是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人,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與親人團聚?!冻棺鳌罚褪敲鑼戇@種狀況的詩。除夕之夜,旅館寒燈之下寫詩,當然是不勝其悲了。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宋)姜夔 細草穿沙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有人在家,有人想家,也有人除夕之夜在回家的路上。石湖,在江蘇蘇州;苕(tiáo)溪,在浙江湖州。詩人姜夔是江西鄱陽人,當時全家住在苕溪,從石湖到苕溪,也算回家??粗幋┻^沙土和殘雪而長出的小草,遠處的房屋和河流,還有藏在竹林里面、看不見卻聞得著的梅花——這一切清冷而雅致、美好而空靈。 除夕 (清)趙翼 燭影搖紅焰尚明,寒深知已積瓊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 守歲要點燈,滿屋通明。夜深寒重,作者躺在床上,也知道外面已經(jīng)積雪了。瓊英,指雪。守歲怎么能躺著呢?“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八十多歲的趙翼,是有資格稱“老夫”的——老夫趙翼一輩子主張創(chuàng)新、謳歌創(chuàng)新,他的名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最后給大家拜年!“寶寶念詩”已經(jīng)六整年了,新的一年會繼續(xù)陪伴大家,一起享受詩歌的美好。 ========小知識======== 【立春曾經(jīng)就是春節(jié)】“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jié)日,叫春節(jié),正月初一稱為元日、元旦。立春時周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辛亥革命后,廢除舊歷,采用公歷。“元旦”給了公歷1月1日,農(nóng)歷大年初一則叫“春節(jié)”。 【二十四節(jié)氣】被譽為超越四大發(fā)明的“第五大發(fā)明”,它是中國古人在長期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測量太陽的影子,把太陽運行一年的周期劃分為二十四等分,以時候、氣候、物候為基礎,融合天文學、植物學、動物學、農(nóng)業(yè)學、健康學等一系列科學知識,并在歷法、民俗、文學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揮和應用,從而融入到中國人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人們掌握地球是圓的、地球自轉(zhuǎn)和繞太陽公轉(zhuǎn)等現(xiàn)代科學知識后,才發(fā)現(xiàn),中國古人總結(jié)的二十四節(jié)氣等科學知識與現(xiàn)代科學完全吻合。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上每運動15°,就是一個節(jié)氣。與許多傳統(tǒng)科學已經(jīng)被完全超越不同,關于節(jié)氣的科學知識現(xiàn)在還沒有過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