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形寫神”到“形神兼?zhèn)洹保俚健皻忭嵣鷦印?,沒有形作為載體,一切藝術都無從談起。當展開藝術家張珍華的牡丹花鳥系列作品時,自然之美,在她筆墨的“重塑”中,顯得更加美艷絕倫、流光溢彩。目之所及,感動于心,墨韻滲透在筆端的風華,如開啟一扇藝術殿堂之門,跳躍著精工富麗、靚麗多姿的藝術符號不斷慰藉著意識空間,意韻深遠,回味無窮,似浮動暗香,怡人心智,如沐浴春雨,沁人心脾。 藝術家最值得炫耀的莫過于自己的作品,作品默默地訴說藝術家的藝術歷程,張珍華先后參加全國各地多種展覽,并參加很多出版或發(fā)行,屢屢獲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目不暇接,社會贊譽不絕于耳,余音繞梁,這些榮譽都是對張珍華藝術結晶的肯定,也是對她苦心孤詣地探尋在藝術之路上,勤于筆耕的最佳褒獎,在張珍華諸多贊譽和殊榮面前,不做過多贅述,筆者拋磚引玉、投礫引珠,談談她的牡丹花鳥。 嬌艷欲滴的牡丹花鳥題材是歷代文人墨客最鐘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一,姹紫嫣紅的牡丹集聚繁榮吉祥、雍容華貴于一身,在歷代文人墨客的不斷演繹中,各種牡丹花鳥的藝術表現(xiàn)讓大眾耳熟能詳,如何跳出約定俗成的審美經(jīng)驗,實乃當代藝術家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張珍華筆下的牡丹花鳥,并沒有抱守某家某派,因循守舊、泥古不化,而是,長期深耕于中國畫的傳統(tǒng)筆墨,她吸收吳昌碩恣肆老辣表現(xiàn)牡丹的枝干,齊白石紅花墨葉描繪牡丹的富麗堂皇,并取法乎上,深研明清花鳥表現(xiàn)技法和構圖,學周之冕的《杏花錦雞圖》,取其錦雞的表現(xiàn)手法,參呂紀的《殘荷鷹鷺圖》,取其動勢,兼顧趙之謙的“西洋色彩”,并能把當代繪畫的語言色彩、透視、造型、光影等技法融進她的筆墨之中,讓她筆下的牡丹花鳥更富有立體感,更能氣韻生動,神形兼?zhèn)洌瑫r,她注重寫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眼中牡丹”到“胸中牡丹”,再到“筆底牡丹”的高度提純中,創(chuàng)作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面貌,正動搖著大眾約定俗成的審美情趣,帶來了一種新的視覺感受。 張珍華牡丹花鳥系列作品把歷代文人畫的象征與寄寓、抒情與達性,通過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濃縮成筆墨符號,鍛造出她別具匠心的個性化藝術追求。她筆下的作品《富貴滿乾坤》,以書法線條勾勒枝干,遒勁老辣不失飄逸,動感十足富有韻律,融吳昌碩筆墨的酣暢恣肆和雄強樸茂,石青、石綠重彩敷以枝葉,通過透視和色墨的變化增強畫面厚重感和視覺的張力,通過大紅暈染花瓣花蕊,美輪美奐,兼具齊白石的紅花墨葉,又高于齊白石的造型、色彩,甚至于意境更加幽遠、色彩更加飽滿濃郁,畫面斜上方,掠過三只飛燕,點綴畫眼,增加畫面的靈動氣息,使畫面富有節(jié)奏,動感十足。再看《富貴花開》,粗放與工細結合,把中國畫獨有的筆墨技法發(fā)揮到極致,畫面橫向構圖取勢,用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勾勒出花卉、枝干、花朵的造型特征與組合規(guī)律,筆墨線條強調(diào)垂直線與橫斜線相相互交錯,枝干的長線多以中鋒用筆,沉著厚重、力透紙背,牡丹主干的粗線,先以淡墨濕筆書寫,而后用重墨復筆為之,厚重扎實不失靈動,簡潔凝練不失灑脫,特別是一只錦雞立于頑石之上,清麗活潑,造型逼真,使畫面在幽靜清香的氣氛中,生機勃勃。 “畫貴有靜氣”,靜氣確保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魂,當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搖晃著八尺畫案時,很多藝術家急急忙忙地把作品送往各地,到處兜售,藝術家“不忘初心”的那份淡泊曠達、那份高雅暢懷,漸行漸遠。對藝術有著近乎宗教般虔誠的張珍華,為追求藝術的本真,她不刻意取悅他人,也不竭力迎合市場,她懷著一顆虔誠的感恩之心,探尋在藝術的長河中,銳意進取,勵精圖治,靜思知天地,神往明古今,筆墨與精神的契合神會中,將自己深有體悟的精神面貌傳遞出來,在“寧靜致遠”中,她收獲了藝術的“靜氣”。 (文/蔡佳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