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復(fù)之際,邵雍把它叫做“天根”,這個乾姤之際,他把它叫做“月窟”。天根和月窟,直觀地講就是一種陰陽的消長。 贊同邵雍先天易學的學者普遍認同,邵雍的先天圖是一個獨創(chuàng)的宇宙發(fā)生論的理論模型,它的理論意義在于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圖像,表述了最復(fù)雜的宇宙變化的原理。 采訪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 實際上它是講天地萬物都處在陰陽消長的過程。這個圓圖,從上到下,從復(fù)卦到乾卦,是一個陽不斷增長的過程;這個從姤卦到坤卦,是一個陰不斷增長的過程。就是講一年四季,它是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任何事物都處在這個過程當中。那么這個圓圖,實際上它是講陰陽的流行,是一個時間的過程。方圖是講陰陽定位,陰陽定位實際上是一個空間的問題。那么,這樣就把任何一個事物放在時間、空間的這樣一個框架當中,圖形會變化,通過陰陽消長,再發(fā)展以至無窮。 邵雍石破天驚地大膽提出了“伏羲之卦為先天,文王之卦為后天”的世紀說,從而構(gòu)建了一套爍古震今的先天易學體系。那么,何謂先天呢?有一天,邵雍見學生正在背誦他的詩“若問先天一事無,后天方要著功夫?!北銌柕溃骸叭绾问且皇聼o呀?”學生回答:“出于自然,不用安排”。邵雍默然許之。他在《觀物外篇》中寫道:“先天之學,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乎心也。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