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浪漫的櫻花盛開,是女人享受美好生活的日子??删驮谂斯?jié)前夕,一個正值生命最好階段的產婦,卻險些因為剖宮手術而喪命。 33歲的她,已經是10年內的第4次剖宮產,距離上次剖腹產僅2年時間,而且期間還有人流行為。 手術中,連非常有經驗的醫(yī)生看到產婦的子宮時,都開始緊張顫抖:子宮已薄如紙,僅剩一層薄薄的漿膜層,透過漿膜層可以清楚看到胎兒的頭發(fā)和四肢,情況十分危急! 已經有了3個孩子的她,為什么還要用生命的代價生這個孩子呢? 據報道稱,產婦自己覺得一定要給丈夫生個兒子,才算是對婆家有一個交代。同樣,在產婦家屬聽到這次又是女孩的消息后,表情凝重,反應遲鈍,顯然他們也只在意有沒有生出兒子,而并不在意產婦的生命安危,也不在乎她為此吃了多少苦。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得知這次生的還是女兒后,產婦大哭,但隨即表示:如有可能,還會再生。 產婦這種為給婆家生孩子,不顧自我死活的執(zhí)念,讓我想到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虐戀:游坦之和阿紫。 游坦之愛阿紫,寧愿被阿紫拿來喂毒蟲、放人鳶、喂老虎、帶上燒紅的鐵頭罩,為救阿紫挖出雙眼。即便如此,阿紫對他也沒有多一分感情。 事實上,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愿眼睜睜看到你被如此對待的。同樣,如果前面這位產婦的丈夫和婆家真的很珍惜她,想必他們也不會讓她拿生命去一次次冒險。 那么,對待一個如此不懂得珍惜你的人,即便你掏心挖肝又如何? 假如產婦繼續(xù)冒險,還是沒有生出男孩,還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婆家會記得她的付出嗎,會記得這個為了生兒子獻出生命的媳婦嗎? 不,他們只會記得你沒用,沒用幫他們完成生兒子的心愿。然后,很快再婚,繼續(xù)奔著生兒子的目標去努力。 如果這位產婦冒險成功生下男孩,她的痛苦就結束了嗎? 還遠遠沒有。 從她這樣不被憐惜來看,婆家看中的也只是她生的兒子,而不是她本人,他們可能會因為生了兒子對她好上一陣子,但是她為此受得痛、吃的苦,仍然只有自己扛。 甚至,很有可能的是,在完成了生男孩的目標之后,婆家可能會提出更加出格的要求,而無路可走的她,仍然只能繼續(xù)被婆家奴役。那么,如果有一天,她滿足完了婆家的所有需要,不再有其它價值,那么她還有可能被善待嗎? 所以,當一個人只想為了取悅他人而活時,人生就真的全毀了。 那么,為什么這位產婦對生男孩會有如此深的執(zhí)念呢? 這其實跟她內在的心理結構有關,她寧可不要命也要為婆家生兒子,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病態(tài)的情感依附在起作用。 當她感覺自己可以為婆家生出兒子時,她就可以在情感上跟丈夫和家人親近,借助這種“功績”,她就可以從依附中獲得病態(tài)的滿足感。 也就是說,她想用生個兒子跟對方拉近情感,接下來,如果她每一次想拉近情感,都會用這樣的方式去迎合對方。只要能讓對方高興一點,她可以完全不用考慮自己的感受。 亨利·馬西博士的《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告訴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會跟養(yǎng)育者產生情感依附,最終這種與人產生情感依附的能力會復制到另外的關系里,成為我們一生的情感底色。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從小習得的情感依附方式是:只有我完全聽你的,我才會被你在意,那么當他長大后,就可能不斷通過迎合他人來獲得別人施舍的情感。 相反,如果一個小孩,從小習得的情感依附方式是:我可以選擇聽你的,也可以選擇聽我自己的,那么當他長大后,他就不會輕易忽略自己,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怎樣做,都有自己的價值。 換句話說,我們生命最初的情感依附方式,決定著我們在親密關系里用怎樣的方式去獲得情感。 覺得自己有價值的人,會選擇不斷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來獲得情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人,會選擇迎合他人的需要來獲得情感。 這樣不同的應對方式,最終又印證了最初養(yǎng)育者給到自己的定義:你本身是有價值的,還是只有滿足我,你才是有價值的。 這樣的初始模式,一旦在那里,就開始在關系里不知不覺的循環(huán),不斷給到你是否有價值的確認,又不斷加固最初的模式。 在這樣的強迫性重復里,如果我們缺乏深刻的自我覺察,很難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如此痛苦且深不見底的怪圈。 所以,如果在關系里,你總想做什么來讓他人滿意,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時,要多一份覺察,很有可能你已經陷入了一種病態(tài)的情感依附的模式里。 如果你想要有一天可以被善待,想要有一天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最重要的不是去做什么讓他人滿意,而是你要通過學習、成長、領悟、內化,完成一個自我拯救的過程。 好的關系,就像兩個拳頭頂在一起,相互用力,才會持久親密。 如果關系里的一方選擇了病態(tài)的情感依附方式,那么關系就會失衡,一方越來越肆無忌憚,另一方則越來越自虐痛苦。 那么,如何才可以走出病態(tài)的情感依附模式,活出自我存在的價值呢? 1、建立深入的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獲得成長的基礎。即便處于同樣的變態(tài)情感依附模式中,每個人的覺察也會不一樣。 例如,有的人可以意識到自己陷入一個糟糕的重復模式,有的人會感到十分痛苦,還有的人只是有點委屈,也有的人完全覺得自己這么做是應該的。 當你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你就能進一步意識到自己處在怎樣的位置,意識到自己是如何將自己推入這樣的痛苦之中的,并且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還在試圖做怎樣無效的行為。 如果我們每個正常人都像一部功能良好的汽車的話,這些覺察相當于剎車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在痛苦和危險來臨時,減緩病態(tài)模式的重復,甚至有可能終止掉這樣的循環(huán)。 2、主動承受焦慮,降低對關系的敏感度 進入變態(tài)情感依附模式的人,對關系有著極高的敏感度。 比如,對方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們會自動理解成為一種自己必須要去滿足對方的需要。如果不這么做,就會有著難以承受的焦慮感,讓她們陷入恐慌之中,覺得關系可能會因此破裂。 實際上,真實的關系,并沒有這么脆弱,也并不需要這樣小心翼翼。所以,如果你有著極高的關系敏感度,可以學習一些承受焦慮的技巧,通過主動承受焦慮,逐步降低對關系的敏感度。 當你可以這么做時,雖然承受焦慮會讓你很難受,但是越來越自由的感覺也會隨之而來,因為綁住你身心的繩子,正在被一一解開。 3、保留一部分自我空間 保留自我空間,對于陷入情感依附模式的人非常重要,但這又是最難的一點,因為他們常常會不自覺地為了情感付出一切。 當一個人開始有自我的空間,說明這個人開始有了自己,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孕育、成長,才可以充分塑造自我,活出自我價值和內在穩(wěn)定。 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深入的自我覺察,還需要充分意識到自我空間的重要性,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能需要專業(yè)的心理幫助。 最后,無論你身處在什么樣的位置,只要有心,就不怕路遠。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對自己的處境保持覺知,學會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身體、生命以及整個人生,活出自己最美好、最令自己喜歡、最值得被愛的樣子! |
|
來自: 王浩然 > 《家庭愛情工作奇葩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