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二世繼位,太監(jiān)趙高飛橫跋扈,排除異己,專殺有功勞,有才能的人,政治黑暗腐敗,硝煙四起,群雄爭霸,民不聊生。 “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說起楚漢之爭,我想大家是在熟悉不過了吧,項羽,一代英雄,大家想一下,歷史上稱為英雄的有幾人,手握重兵的曹操不過也是稱為梟雄。項羽自幼生于楚式貴族,文武雙全,霸王舉鼎大家也是耳熟能詳?shù)?,猜一猜那個鼎是項羽幾歲的時候舉起來的。劉邦,市井之人,無賴,流氓,倒插門。 很多人覺得劉邦能戰(zhàn)勝項羽是因為項羽的性格就是大男子主義,仁慈,不玩手段,在鴻門宴上,本事必殺的局卻放炮劉邦,導(dǎo)致自己的失敗。在四面埋伏之后,項羽奮力逃脫,來到烏江邊上,據(jù)說有個漁夫就在此地等待霸王,讓項羽上船,可是項羽卻沒上船,而是選擇了拼殺,直到自刎之后,一群劉邦的士兵無一人敢向前,就算沒船來,項羽也可以游泳潛水,躲過這次致命一擊而卷土重來。但是已經(jīng)心死的霸王并沒有這樣做。 后來的人們覺得項羽有點傻,如果回到江東,不用多長時間就也是東山再起,又是一條好漢,他的死,直接導(dǎo)致劉邦從無賴到皇帝的轉(zhuǎn)變。 這時候有人就會問一下,都是死,為何不直接帶兵一路馬不停蹄跑到江東,還能保全剩余的部下,說不定虞姬也不會因此而離他遠(yuǎn)去,回去之后又不是沒有人再跟他一起重新殺回去。他劉邦能“明修暗道,暗度陳倉”,我項羽為何不可“臥薪嘗膽”?但楚霸王這時候其實早已經(jīng)想通了,小時候的發(fā)小,對他極好的親人,兄弟,都離他遠(yuǎn)去,走的時候8000江東子弟,現(xiàn)在呢?無一人生還,回去之后還有什么臉面見江東父老。 劉邦什么人項羽最清楚,以前抓住劉邦的父親,劉邦還有分的吃肉,別說其他老百姓了,在劉邦的眼中,什么都沒有天下重要。如果自己帶人貿(mào)然回去,死的可不僅僅是自己一人,說不定給自己戰(zhàn)友的親人帶去殺生之禍。霸王是個驕傲的人,一往無前的人,同樣他也是重情重義之人。所以自己死總比大家一起替自己陪葬要好些許吧。畢竟,每個漢子總會有柔情的一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