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風險因素分析顯示,腦動脈瘤篩選性檢查(HR=4.1;95% CI,1.2-14.4)、SAH病史(HR=10.8;95% CI,2.3-51.1)、未控制的高血壓(HR=5.2;95% CI,1.8-15.3)和動脈瘤位于前交通動脈(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HR=5.0;95% CI,1.6-15.5)是動脈瘤破裂的獨立預測因素。 ——摘自文章章節(jié)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Ref: Ikawa F, et al. J Neurosurg. 2019 Jan 25:1-10. doi: 10.3171/2018.9.JNS181736.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無癥狀的未破裂腦動脈瘤(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UCAs)經(jīng)常在篩查時偶然發(fā)現(xiàn)。2015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和美國卒中協(xié)會更新有關UCA患者管理指南時,未給直徑3-7mm小動脈瘤提出處理意見。大多數(shù)UCA直徑<5mm。日本未破裂腦動脈瘤研究(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Study [UCAS] Japan)顯示,直徑3-4mm的UCA,總體年破裂率為0.36%。 最近一項對小UCA的系統(tǒng)性綜述指出,直徑≤5mm動脈瘤的年破裂率<0.5%。然而,85%-90%的破裂腦動脈瘤的直徑≤10mm。最近的報道是,直徑≤5mm破裂動脈瘤和<5mm破裂動脈瘤分別占所有動脈瘤的45%-50%和35%。有些動脈瘤很可能在形成后不久就會出血,但很少能通過篩查發(fā)現(xiàn)。日本神經(jīng)外科學會UCAS小組和日本廣島大學生物醫(yī)學及健康科學研究生院神經(jīng)外科的Fusao Ikawa等統(tǒng)計小UCA和小破裂動脈瘤的實際數(shù)量以及分析小UCA破裂的危險因素,結果發(fā)表在2019年1月的《J Neurosurg》在線上。 研究方法 日本神經(jīng)外科學會對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的5720例患者含6697個UCA進行登記。其中,2839例(19.6%)患者有3132個(46.8%)直徑3-4mm的小UCA。研究者對此類患者進行亞組分析。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直徑3-4mm的小UCA的治療次數(shù)1132次(37.1%),破裂次數(shù)23次(20.7%)。直徑3mm動脈瘤的登記數(shù)1658個(24.8%),治療數(shù)495個(16.2%),破裂數(shù)11個(9.9%)和年破裂率0.30%。直徑4mm動脈瘤登記數(shù)1474個(22.0%),治療數(shù)637個(20.9%),破裂數(shù)12個(10.8%)和年破裂率0.45%。 所有小UCA患者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的累積發(fā)生率,在診斷成立后2年時為0.91%(95% CI,0.57-1.45),5年時為1.86%(95% CI,1.02-3.38)。多因素風險因素分析顯示,腦動脈瘤篩選性檢查(HR=4.1;95% CI,1.2-14.4)、SAH病史(HR=10.8;95% CI,2.3-51.1)、未控制的高血壓(HR=5.2;95% CI,1.8-15.3)和動脈瘤位于前交通動脈(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HR=5.0;95% CI,1.6-15.5)是動脈瘤破裂的獨立預測因素。 結論 最后作者指出,雖然小動脈瘤的年破裂率較低,但實際破裂的數(shù)量及次數(shù)并不少。需要治療的顱內(nèi)小UCA的選擇標準可能包括:SAH病史、未控制的高血壓、動脈瘤位于ACoA和年輕患者。但是,該研究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匯總的人群僅限于日本族患者,而且地理區(qū)域與動脈瘤破裂風險有相關性;其次,病例選擇偏倚和研究的變量較少以及不包括直徑1mm或2mm的非常小UCA。因此,該研究結果需謹慎應用于其他人群中的小UCA。綜上所述,必須進行大型前瞻性和縱向注冊試驗來進一步闡明相關問題。 組稿 鄭鋒 副教授 贛南醫(yī)學院 第一附屬醫(yī)院 編譯 李磊 醫(yī)師 同濟大學 附屬第十人民醫(yī)院 審校 陳銜城 教授 《神外資訊》主編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