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慢支、肺氣腫合并感染)醫(yī)案 中華易醫(yī) 男,59歲,12月22日初診。素有痰飲宿疾,兩天前感寒誘發(fā),畏寒、咳喘,痰粘色黑,咯出艱難,胸悶,腰脊酸痛,大便溏薄,苔薄白,脈沉細。X線胸透提示:慢支、肺氣腫合并感染。 此乃腎陽不足,外寒引動內(nèi)飲之證。 治以溫陽化飲,納氣歸腎。擬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處方:生麻黃、淡附子各6克,細辛、沉香(后下)各3克。另以五子定喘合劑霧化吸入。三劑而平。 按:《素問·咳論篇》曰:“腎咳之狀,咳則腰脊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北纠I陽不足,復感寒邪,引動內(nèi)飲,使肺失宣肅,故咳喘癥作。方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解表,加沉香以納氣歸腎。復以五子定喘合劑(蘇子、白芥子、萊菔子、杏仁、桃仁)宣肺化痰,肺腎同治,疏補共進,故僅三劑而咳喘告愈。 咳喘乃腎陽不足,外寒引動內(nèi)飲,所以溫陽化飲是其關鍵,麻、附之比是2:2,細辛用1,外可助麻黃散寒化飲,內(nèi)可助附子溫陽納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