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久了會寫詩的 背詩 復(fù)習(xí) 03.15 2019 03.13 每日背詩 | 題畫卷 03.12 每日背詩 | 小松 03.11 ![]() 過淇縣 清·查慎行 高登橋下水湯湯, 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 一痕殘月杏花香。 譯注 我經(jīng)過高登橋的時候,于朦朧夜色中,見得橋下水流湯湯,河邊露氣正濃,帶有凌晨的絲絲涼氣。 當(dāng)我走過淇園的時候天還未破曉,遠(yuǎn)處的天邊,掛著一鉤下弦的殘月,近處的杏花,在清曉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氣。 1.淇(qí)縣:今屬河南,淇水流經(jīng)此地。 2.高登橋:橋名,在淇縣城南。 3.湯(shāng)湯:大水急流貌。 4.朝涉河:在淇縣南。 5.淇園:在淇縣西北。產(chǎn)竹。 簡析 這首詩是詩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回北京途經(jīng)河南淇縣所作,小詩清俊自然,別有韻致。 前兩句寫詩人早行經(jīng)過高登橋與朝涉河。“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兩句,可見詩人行之早。后句寫到清涼的露氣,前面寫到“朝涉河”,前后貫通一體,使人滿心歡悅。這類遣詞用語微細(xì)之處,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經(jīng)意,卻表現(xiàn)出詩人的藝術(shù)素養(yǎng)。 后兩句寫詩人經(jīng)淇園的竹園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氣。“一痕殘月杏花香”,既寫早行所見,又描繪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頗有畫意。前面流水湯湯,寫聽覺;露氣清涼,寫觸覺;這兩句,寫視覺和嗅覺。天邊,殘月一痕;眼前,杏花滿枝;耳邊,流水湯湯;膚上,涼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朧的晨光和露氣中,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一首短短七絕中,調(diào)動眼、耳、身、鼻多種感官,描繪了一個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環(huán)境,令人神往。 參考資料 1、周嘯天.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6 2、錢仲聯(lián).元明清詩鑒賞辭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10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