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原創(chuàng)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杭州棲霞嶺下岳飛墓的這對楹聯(lián),相信早已是家喻戶曉。不過,岳墳之下,究竟有無岳飛遺骨,卻眾說紛紜,自古以來一直都是未解之謎。 清道光年間,杭州府司獄吳延康經(jīng)過察訪,認定岳飛遺骨就在杭州鬧市的眾安橋下,遂于此處募資建岳飛墓,引發(fā)一時轟動,但當時就有人以“此間繁華,不似瘞處”疑之?!度泵藭帯贰ⅰ冻斑z紀》等則稱,岳飛死后,獄卒隗順負尸潛出臨安城,葬于“九曲寺外,北山之湄”。岳飛之子岳霖在《賜謚謝表》中云:“埋葬以孤儀,起枯骨于九泉之下?!闭f的是孝宗年間,朝廷又從隗順之子處購得遺骨,葬于棲霞嶺下,今天的岳飛墓處。不過,此間相隔二十余年,許多人懷疑朝廷并未找到真正的遺骨,所安葬的乃是岳飛生前穿戴的衣冠。而在杭州民間,又流傳著“欲覓忠臣骨,螺絲殼里尋”的傳說,認為隗順只是把岳飛遺骨藏在錢塘門外堆積成山的螺絲殼里,事后孝宗使人從中訪得遺骨,又令群僧在此做水陸道場,諺語“螺絲殼里做道場”就是由此而來。各種觀點,野史軼聞,不一而足,只有正史中對此只字未提。 岳飛遺骨究竟埋葬在何處,并無定論,但放眼中華大地,確鑿無疑埋藏著岳飛衣冠的墓穴卻是獨有一處,那就是位于宜興周鐵鎮(zhèn)唐門村(今彭干村)岳霖墓旁的唐門岳飛衣冠冢。據(jù)《宜興縣志》記載:“忠武王子纘忠侯岳霖墓,唐門顯祖庵側(cè),按唐門村在縣治東北四十里?!痹里w有五子:“云、雷、霖、霆、震”,岳霖(1130-1192)便是岳飛第三子。 圖為岳飛衣冠冢 宋建炎年間,金軍、朝廷潰兵、豪強土匪輪番騷擾宜興,民眾苦不堪言,岳飛應縣令錢諶所求數(shù)次駐軍宜興,剿滅巨盜郭吉,收降了許多當?shù)氐木G林好漢和潰散江南的金國漢人簽軍,壯大了隊伍,直至紹興元年方北進收復失地。其間,岳家軍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役十多次,襲金兵于廣德,六戰(zhàn)皆捷,在宜興百合場,也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大捷。岳家軍的抗金足跡遍及宜興境內(nèi)的太華、張渚、鯨塘、新街、周鐵、萬石等地,留下了岳飛行館、金沙寺題壁、百合坊、升溪橋、岳亭、岳堤等近百處遺跡。岳霖就是這期間,岳飛與其第二任妻子,宜興人李娃在周鐵唐門所生。 岳飛遇害后,岳霖年僅十二歲,為秣陵關總鎮(zhèn)貢文憲收養(yǎng),后于紹興三十一年,由江州回到唐門老家定居,邑人感岳飛之德,爭相為其買田置地,岳飛后裔始在宜興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三十余代。 隆興元年,岳飛冤平,岳氏子孫為紀念先祖,在唐門覓得一塊有一長、一圓兩個水塘的“金鉤釣月”地,建起了岳飛衣冠冢。淳佑年間,岳飛四世孫岳益,又在墓東建顯祖庵、岳霖祠,以奉王侯之祀。直到民國時期,抗日名將李漢魂到此祭拜時,顯祖庵和岳霖祠仍存于世,如今卻已無跡可尋。岳霖一生為官清廉,政績突出,官至朝散大夫、兵部侍郎、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等職,于紹熙三年在廣州任上去世,追封纘忠侯,子岳珂將其葬于岳飛冢旁,千百年來,一直相互守護,留存至今。宜興的岳飛后人們,也常常來此祭奠,傳承岳氏家風,歌頌岳王事跡。 圖為岳飛衣冠冢及旁邊的岳霖墓 文效諸葛,武法岳飛,這一直是中國士大夫自我定位的最高標準,時至今日,岳武穆之于中國人,其文化影響力不僅沒有隨著歲月流逝而淡化,反而代代相傳,歷久彌新。不過近二十年來,對于岳飛究竟是民族英雄,還是愛國英雄之爭,可謂一直是喧囂塵上。有人指出,當是時,大宋不過中華大地諸國之一,而今岳飛所抗之女真亦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稱之為民族英雄是狹隘的封建史觀,甚至提出要改動教科書上對岳飛的評價。雖然這樣的觀點也有些許道理,但我想,即使是在燦若星海的中華各民族英雄中,岳飛也是最光芒閃耀的一位,“保義鄂王,偉烈純忠”,這短短八個字,就包含了宋元清三代帝王對岳飛的褒謚。既然女真人也喟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既然元順帝、清高宗也要為岳飛賜謚贈匾,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岳武穆在各族人民的心目中都有著英雄般的地位,他就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的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