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我們?nèi)粘=逃⒆又?,遇到的最大問題應(yīng)該就是孩子不配合我們。
在生活中,類似這種場景太多了。 幻想一下,如果我們一說孩子立馬就去做,那教育孩子是不是非常簡單了。 我們也不用嘮叨,也不用每天雞飛狗跳的催促,也不用被氣出腦?!?/p> 當然,顯然這都是幻想。 孩子不可能一下變得這么配合,變得這么老實聽話。 但并不是說沒有辦法讓孩子變得更積極主動。 只是因為我們作為父母不了解孩子,不改變自己,只是機械化的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如何做到令行禁止,讓孩子積極配合。 02首先,我們回想下我們過去是怎么要求孩子配合的。
這樣的表達方式,至少存在兩個嚴重問題: 1、控制 我們做家長的都喜歡用我們的經(jīng)驗教導(dǎo)孩子,因為我們覺得孩子不懂或者控制力不行,所以在面對孩子時習(xí)慣用上位者的姿態(tài),俯視的態(tài)度,采取命令、指揮的方式讓孩子去做。 因此這種表達方式直接的作用就是控制,讓孩子聽我們的,按我們說的做。 但是命令指揮帶來的控制感是人人都抗拒的,因為人們都向往自由。 所以,在命令孩子時,往往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讓他捉雞,他偏攆狗。 為什么? 因為人人都想掌控自己的命運。
2、評價 父母在命令指揮孩子時,很容易就帶有自己的情緒,不可避免會攜帶一些負面評價詞語,比如“早干什么去了”、“這么墨跡”、“耳朵聾了”…… 作為父母,發(fā)出后這些負面評價是為了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不滿,從而讓自己內(nèi)心恢復(fù)平靜,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是作為孩子,當他們接收到這些負面評價時,為了保證他們自己的身心健康,他們就要抵抗這些父母評價,所以他們會反駁父母或者抵抗父母,來證明自己不像評價里的那樣。因此,他就不能聽父母。
我們過去的命令式語言含有的控制感和負面評價,本身就是逼著孩子去對抗,讓他們不要配合父母。 03既然,我們知道了之前表達方式的問題,那么我們要做到令行禁止,讓孩子積極配合,就要規(guī)避這類問題。 1、提供適當選擇 之前我們分析了,命令、指揮語言的一個很大弊端是帶強烈控制感,而人的本性卻是追求自由的,這種矛盾導(dǎo)致了孩子不喜歡配合。所以,我們應(yīng)該改變這種命令的的表達方式,而是給孩子提供幾種選擇,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quán),從而調(diào)動孩子積極配合。 在提供選擇時,避免只提供兩個選擇,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會給孩子很大的壓迫感,相當于沒有提供選擇。合適的選擇機會應(yīng)該是三個,三個選擇能給孩子更大的自由感,也能保證在我們的掌控范圍之內(nèi)。 比如孩子晚上看電視,我們希望他最多看一個小時,那我們就可以說,你準備看多久呢?20分鐘、30分鐘還是40分鐘呢?孩子的任何回答都會在我們的可接受范圍內(nèi)。 選擇越多,孩子的積極性越高。當我們提供無限的選擇時,相當于就沒有了選擇。 2、避免在負面情緒下提要求 避免引起孩子的負面情緒,這是前提。如果孩子正處于負面情緒狀態(tài),或者我們的語言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進入負面情緒狀態(tài),父母就應(yīng)該考暫緩要求。 比如孩子考試考的不好,心情很糟糕,回到家后,這時父母要求孩子打掃衛(wèi)生,那孩子很可能就不會配合。 或者孩子正在玩玩具玩的開心,這時候父母讓孩子趕緊過來吃飯,那么孩子就不會配合。 合理的做法是父母可以考慮給孩子一段緩沖期,讓孩子自己調(diào)節(jié)下情緒,或者提前讓孩子做好準備。 比如孩子看電視正開心,你讓他立刻上床睡覺,可能就會引起反抗,你如果提前告訴孩子15分鐘后要睡覺,那么孩子就更容易配合你。 3、激發(fā)配合樂趣 換一種角度,看待配合。 當我們把命令孩子,讓他做某件事當做一個任務(wù)時,孩子通常會有壓力感,沒有樂趣可言。 如果我們換種角度,把命令孩子做某件事看變成一個游戲或者事一項好玩的事,那么還孩子就會變得充滿激情,積極參予了。 比如孩子吃飯時,磨磨唧唧,非常慢,我們可以跟孩子比賽,看誰吃的更快。 再比如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孩子不收拾,我們可以玩具回家小游戲,跟孩子一起幫助玩具找到自己的家。 樂趣才是人們積極的原動力。 4、制定流程,用流程來代替命令 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每天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是有限的,我們大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流程,用流程來約束孩子。 父母可以把每天涉及到孩子的事列個表,起床、刷牙、洗臉、吃飯、做作業(yè)、看電視、睡覺等,這種類似的表格在淘寶上有很多賣成品的。 我的建議是最好自己制作,而且是跟孩子一起制作,并且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別一開始就整很多任務(wù),結(jié)果孩子總是完不成,倍受打擊,就不想再做了。 而且在制定流程時,最好把一些看電視、玩耍的時間也要做進去,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 當我們跟孩子制定好流程后,我們就不用命令孩子了,簡單的說一句“看看你的計劃表格” |
|
來自: 肯定式教養(yǎng) > 《育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