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留給了我們無數(shù)的文化瑰寶,但是清朝末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讓我們無數(shù)的國寶流失海外。那現(xiàn)在這些國寶在海外過得還好嗎? 曾經(jīng)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讓中國的國寶放在海外的博物館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那事實上真的是這樣么。大英博物館曾對女史箴圖錯誤的采用了日本裝裱的方式,對這幅曠世佳作造成了不可逆轉(zhuǎn)的損壞。 還有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物館老外們居然在那舉行婚宴,而那一次中國的國寶矗立在一旁,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成為了婚禮裝點。中國敦煌壁畫在大英博物館就生生的暴露在空氣中,連一個簡簡單單的玻璃罩都沒有。 2017年的時候中國兵馬俑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展覽,居然被人掰斷了手指,讓每一個中國人痛心疾首。甚至前幾年英國的一些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玉器還遭到了盜搶,這種事情在中國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的國寶在海外過得并不好,得到的保護甚至還不如他們的一件舊家具。在那個天崩地裂的時代所造成的悲劇,到如今讓我們依然痛心疾首。 人類除了血統(tǒng)的自然基因,還有一個靈魂的文化基因,文化的基因代表了人在世界一切歸屬感的源頭,一個民族不是以血統(tǒng)傳承而是文化。傳遞自然基因是為了血統(tǒng)不死,傳遞文化基因是為了靈魂永生。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說過一句話:國亡,尚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則永無補救。 歐美博物館展示外國文物的時候更像是炫耀他們的財富,而外國的觀眾會帶著一種先進文明欣賞落后文明的先賦觀點來參觀。一件異域文物流落到異國他鄉(xiāng),土著們只會用獵奇的眼光打量她,因為她并沒有承載任何一點點這幫土著的文化,土著們不會稀罕她,更無法體會她的價值。 承載文化傳承文物應該讓可以理解她的人欣賞、品味、學習,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會見到這些瑰寶莫名的心潮澎湃,腦海中不斷閃現(xiàn)各個歷史片段。《史記》《資治通鑒》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發(fā)出共鳴。 我堅信這些國寶總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懷抱,這個民族的文化總會迎來一次又一次的繁榮,無關虛榮心和自卑,這是歸屬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