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熟地黃八錢(24g) 山藥四錢(12g) 山茱萸四錢(12g) 澤瀉三錢(9g) 茯苓去皮,三錢(9g) 牡丹皮三錢(9g) 麥冬三錢(9g) 五味子二錢(6g) 【用法】 將藥研為細散狀,以蜜為丸,每次服9g,飯前服用,用生姜煎湯送服。 【功效】 滋補肺腎。 【藥理作用】 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自由基、抗突變、抗缺氧、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內分泌、調節(jié)性腺、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適用范圍】 1.中醫(yī)病證 肺腎陰虛重證:氣喘,咳嗽,顴紅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2.西醫(yī)疾病 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中心性視網膜炎、子宮卵巢發(fā)育不良、圍絕經期綜合征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肺腎陰虛重證者。 【知識要點】 1.麥味地黃丸組成中藥效與用量之間的必然關系,煎藥與服用之間的相互關系,功用與藥理作用之間的內在關系,中醫(yī)證與西醫(yī)病之間的互補關系。 2.掌握熟地黃配五味子、麥冬,熟地黃配山藥、山茱萸,山藥配山茱萸,山藥配茯苓,茯苓配澤瀉,山茱萸配牡丹皮之間的用量及相互作用關系。 3.方中五味子配麥冬治療①以陰虛為主,旨在滋陰;②肺氣不收,旨在斂肺益陰。 4.方中澤瀉配茯苓治療①陰虛證,旨在兼防滋陰藥濁膩;②病變夾有濕濁,兼以利濕泄?jié)帷? 【臨床運用】 1.用藥特點:方中用熟地黃、麥冬、五味子益陰,熟地黃偏于補血,麥冬偏于清熱,五味子偏于斂陰;山藥補氣化陰;山茱萸益腎固精;牡丹皮清熱涼血;茯苓、澤瀉滲利,茯苓偏于益氣,澤瀉偏于清熱;方藥相互為用,以滋補肺腎為主。 2.丸用量特點:方中用藥8味,滋陰藥3味如熟地黃、麥冬、五味子,用量總和是39g;補氣藥1味如山藥,用量是12g;固精藥1味如山茱萸,用量是12g;涼血藥1味如牡丹皮,用量是9g;滲利藥2味如茯苓、澤瀉,用量總和是18g;其用量比例是13∶4∶4∶3∶6,從用量分析方藥主治,病是肺腎陰虛重證。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00.實用中醫(yī)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