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1.鼻出血 鮮豨薟草20~60g(干品10~30g,以鮮品為佳),洗凈,切細,水煎服,可加少量白糖調(diào)味。每日3~4次,連服2~4日。服藥次日鼻出血大減,連服3日,血已全止,至今未見復發(fā)。 2.頸腰椎骨質(zhì)增生綜合征 豨薟草、肉蓯蓉、熟地黃各30g,威靈仙、雞血藤、枸杞子各20g,透骨草、狗脊、骨碎補各15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6日為1個療程。共治療128例患者,經(jīng)用藥3個療程后,治愈33例,顯效36例,有效54例,無效5例。 3.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shù)后遺癥 豨薟草20g,牛膝、麻黃各10g,黃隹、丹參各30g,狗脊、杜仲、枸杞子、地龍各15g,全蝎4g,細辛6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以自擬豨黃地全湯共治療63例患者,經(jīng)用藥3個療程后,痊愈9例,顯效25例,有效21例,無效8例。 4.夜盲癥 將豨薟草適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時,每次取藥末3g,蒸豬肝15g,每日服1次。蒸豬肝時勿放油鹽,待服時放少量醬油調(diào)味即可。用雞肝療效則更好。共治療20余例患者,獲效顯著。一般輕癥服藥3次,重癥服藥7次即獲痊愈。 5.瘧疾干 豨薟草30~45g,每日2次煎服,連服2~3日,小兒遞減。共治療63例患者,癥狀控制55例(當日控制23例,隔日控制24例,第三日控制8例),無效8例。 6.腦血管意外后遺癥 豨薟草500g,以蜜、米酒或陳醋各30g層層噴灑,蒸透曬干,如是9次,研末,再用蜜600g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g,早晚以米湯或稀飯送下。王達一共治療28例患者,顯效8例,有效16例,無效4例。 7.非淋菌性前列腺炎 豨薟草30g,荔枝草20g,紅花、川牛膝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藥渣加水再煎后濾汁坐浴,每日2次,每次20分鐘。治療期間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盧子杰共治療68例患者,經(jīng)2~3個月治療后,總有效率達86.8%。 8、神經(jīng)衰弱、失眠 用法:豨薟草配鉤藤、蒼耳子等同用。 9、瘡癰 用法:豨薟草配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 10、風疹、濕疹 組成:稀簽草37.5克 千里光37.5克 虎杖37.5克 用法:加入水煎外洗患處。 11、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配方:豨薟草合茵陳蒿湯同用。 12、黃疸型肝炎 組成:豨薟草18.8克 茵陳18.8克 咸豐草11.3克 梔子根11.3克 六角英18.8克 用法:水煎服。 13、惡瘡、癰腫、疔毒、跌打損傷 組成:鮮豨薟草18.8克 紅糖18.8克 用法: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敷3日。 備注:此方有拔毒消腫、止痛、止血、生肉之功效,亦治金瘡。 14、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黃疸型肝炎 組成:豨薟草93.8克 當歸30.0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有特效。 15、鳳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腳痛、痛不定處 組成:豨薟草11.3克 紅刺蔥18.8克 一條根18.8克 蔡鼻草頭18.8克 榕樹須根11.3克 紅骨雞屎藤15.0克 白龍船花頭18.8克 風不動11.3克 紅骨骨消15.0克 苦藍盤11.3克 用法:水3碗,酒3碗,煎2碗,加豬腳1節(jié),燉爛,分2次服。 16、中風后遺癥、手腳麻木 組成:豨薟草20.0克 五加皮12.0克 防風12.0克 川紅花4.0克 含羞草15.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若配合針灸治療,效果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