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我家小姑娘踢了被子,還把上衣撩起來。等我半夜里模糊中摸到她的時候,整個肚子都冰涼冰涼的。睡眼惺忪的我想,咋辦呢?我就把她摟過來,蓋好被子,把我的手掌捂住她的小肚子,掌心內(nèi)勞宮穴貼著她的肚臍眼。 還好,第二天醒來,她啥事都沒有。 記得還有一次小姑娘更小的時候,也是半夜里,睡著睡著突然大哭,怎么哄都不停。她那時還不太會說話,摸摸額頭有點涼,再摸摸肚子也有點涼。我就給她肚臍上涂點中藥的藥油。很快地,她安靜下來了,接著就繼續(xù)睡覺。 這次我們要談的用肚臍來治療孩子的問題。 肚臍,是個神奇的存在。從小時候就知道肚臍很重要,因為和爺爺奶奶一起睡覺的時候,他們總是為我們蓋好肚子,夏天也蓋。肚臍是孩子和媽媽一生相連的印記。從中醫(yī)的角度講,肚臍也是個兵家要地。肚臍,穴位名字叫神闕(shén què),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神闕:神,指人之元神。闕,宮闕,門觀;又同缺。意為元神出入之處與所居之宮闕。臍為腹之缺,故神闕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 這個位置,非常容易吸收外在的氣,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所以,肚子不能受寒,但同時肚臍也可以吸收藥物治病。是我們的第二個嘴巴。 中醫(yī)用灸法,在神闕上治療多種疾病。神闕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又鄰近胃與大小腸,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 《銅人針灸經(jīng)》:“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流水聲?!本C合以上,小孩子的肚子不舒服,包括:腹痛、腹泄、腹脹、便秘、腸炎、嘔吐、厭食、疳積等,以及調(diào)理脾胃,都可以用神闕穴,而且臨床上使用發(fā)現(xiàn)效果不錯。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些肚臍貼,適合于已經(jīng)初步學(xué)習(xí)了解過六綱辨證的媽媽們,在家護理肚子不適的孩子們。特別適合家有喝中藥困難戶,喜歡綠色外治療法的媽媽們操作。 暖臍膏 是一個OTC藥品,成分是當(dāng)歸、白芷、烏藥、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香附 、乳香 、母丁香 、沒藥 、肉桂 、沉香 、人工麝香做成。這些都是溫里散寒,行氣止痛的中藥。用于寒凝氣滯,少腹冷痛,脘腹痞滿,大便溏瀉。加溫軟化,貼于臍上。六綱上來講,是一個太陰用藥。 也就是小孩肚子疼,肚子摸上去不燙,喜歡被按摩,可能拉稀,不是積食,這樣就可以用。如果可以買到,看成分差不多的,就可以直接使用。 黑胡椒散 是一個OCT外用藥品,這個我們自己就可以制作,用黑胡椒,可以直接灑在肚臍里面。黑胡椒,辛辣,我們知道吃胡椒是可以治療感冒的,所以用在肚臍里呢,能夠溫中散寒,止瀉。用于小兒中寒、腹瀉、腹痛。 和上面的暖臍膏一樣,也是寒為主的腹痛可以用,如果感冒伴隨有太陰問題,也可以一起用。 丁桂兒臍貼 這個比較常見,是由丁香、肉桂、蓽茇做成。這三位芳香類的中藥能夠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用于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也是寒性的腹痛拉肚子可以用。 孩子拉肚子的時候,如果看味道是腥臭的,那么寒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以上臍貼,都是適合孩子寒性的肚子疼痛和拉肚子。寒主收,收則不通,不通則痛,痛滯中焦,那么肚子就會難受。寒性的肚子不舒服癥狀有:肚子隱痛,喜按,大便偏稀或水樣,不臭或者偏酸,臉色發(fā)白,舌苔發(fā)白或者白厚膩,喜溫水,手腳發(fā)涼,食欲減退等等。寒則熱之,臍貼均為芳香行氣,溫中散寒的中藥。臍貼直接貼在皮膚上,注意臍部皮膚破損及有炎癥者,大便有膿血者忌用;敷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 另外,如果孩子皮膚比較敏感,可以在使用前用姜汁涂一下再貼,可以預(yù)防對膠布的過敏。 另外還有一些可以自制的臍貼,制作簡單方便,可以自己制作使用。 姜蔥泥 (蔥豉湯的變身) 配方:新蔥白頭3枚,生姜2片,淡豆豉10g(這是蔥豉湯的變身,發(fā)汗解表消食,生姜辛辣能驅(qū)寒) 制法:先將淡豆豉搗碎,再加蔥白、生姜,少量食鹽,搗爛如泥,用藥泥填滿肚臍后膠布固定,每半天一換。 適合的是風(fēng)寒感冒,或夾積食,六綱上是太陽為主,可以有一定的陽明積食證據(jù),適用情況舉例:感冒流涕打噴嚏,怕冷,或者還兼有舌苔厚膩,口臭,便秘或者大便發(fā)臭 蘇豉散 (銀翹散變身) 配方:淡豆豉、紫蘇、薄荷、連翹、桔梗等量打粉或搗爛(類似于銀翹散的變身,淡豆豉薄荷連翹疏散風(fēng)熱,桔梗宣肺祛痰) 制法:加一點75%酒精以消毒,趁酒精沒揮發(fā)完濕藥是濕的,把藥泥填滿肚臍后膠布固定。 適合的是風(fēng)熱感冒,或夾積食,六綱上是適合非積食陽明為主,可以有一定的陽明積食證據(jù)。 適用情況舉例:感冒流涕打噴嚏,怕熱,舌質(zhì)紅,舌苔發(fā)黃或者還兼有舌苔厚膩,口臭,便秘或者大便發(fā)臭。 五炒餅 (焦三仙加強版) 配方:炒神曲 炒麥芽 炒山楂 炒萊菔子 炒雞內(nèi)金 各等量(焦三仙的加強版,促進消化) 制法:一起打粉,與黃酒或溫水調(diào)和用法:藥泥填滿肚臍后膠布固定,每12小時左右一換,5天為一個療程,可連續(xù)使用2個療程 適合積食癥(不想吃飯、肚子脹、有口氣,舌白苔膩)六綱上是陽明太陰,需要有陽明證據(jù)。 黃白三仙散 (焦三仙的超級版) 配方:大黃、大白(檳榔)、焦三仙、干姜各10g(焦三仙的超級版,大黃苦寒,破積滯,檳榔降氣行滯,行水化濕,焦三仙消積化滯,干姜溫中散寒) 制法:一起打粉,與醋調(diào)和用法:藥泥填滿肚臍后膠布固定,每12小時左右一換適合:厭食癥并便秘六綱:陽明太陰,必須有陽明證據(jù)適用情況舉例:寒熱夾雜,長期不愛吃飯,體重增長緩慢,臉色發(fā)黃發(fā)白,口氣重,便秘,嘴唇發(fā)紅,舌苔厚膩,肚子鼓脹不喜按等。 一香二白散 (祛濕健脾) 配方:藿香 白芷 白術(shù) 佩蘭 檳榔 山藥 扁豆 砂仁 黃芪 黨參更等量(祛濕暖胃健脾,行氣止痛的中藥組成) 制法:一起打粉,與黃酒或溫水調(diào)和用法:藥泥填滿肚臍后膠布固定,每12小時左右一換適合:厭食癥(脾虛氣虛類型)六綱:陽明太陰,太陰為主適用情況舉例:寒熱夾雜,長期不愛吃飯,少言懶動,體重增長緩慢,臉色發(fā)黃發(fā)白,口氣重,肚子鼓脹喜按,大便發(fā)臭,大便干硬等. 此外,還有大家均熟悉的調(diào)理用的南懷瑾臍貼、艾絨貼都可以在辨證后使用的。紅豆包、炒鹽包等等也是適合給孩子溫敷肚子的。來不及準(zhǔn)備的時候,跟文章開頭一樣,把自己手搓熱,捂住孩子肚臍,替孩子暖肚子,也是能緩解。記住,孩子肚子不舒服的敷貼,只是治療癥狀,最重要的仍然是平時的養(yǎng)護,七分飽,常給孩子多輕揉肚子,避免寒涼生冷油膩的食物,避免受寒。 寫在最后的: 1.肚子不適,飲食清淡易消化,需要忌口,寒涼生冷辛辣均暫時不吃,肉蛋奶水果暫時不吃。清淡的飲食能讓疾病好得快一些,再快一些。病時可能出現(xiàn)食欲不好,原則是不餓不喂。 2、拉肚子次數(shù)多時,可熬些大米油或者小米油,補充津液。不必強喂,原則依舊是不渴不喂。 3、一般在家護理兩天左右,如若病情未得到緩解,請及時就診,勿耽誤了病情。如若出現(xiàn)臉色發(fā)白,腹部鼓脹嚴重或者疼痛嚴重,出大汗等,也請立即就診。 4、兩周歲以上未驅(qū)蟲的孩子,如若每天喊肚子疼,則應(yīng)考慮是否寄生蟲感染。兩周歲以下的孩子的藥物敷貼時間減短些,以防敷貼時間太久,造成皮膚過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