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簡史之東周史卷2:東周第二任國君周桓王,躊躇滿志,欲重振國威。可惜,政治格局狹隘,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犯下3大政治錯誤, 反而將東周推入深淵! 公元前720年,東周第一任國君周平王去世。相對于西周國君的威嚴、權(quán)力來說,周平王這一輩子也算是憋屈,但估計心態(tài)好,國君也當了51年。生生熬死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姬泄父。 周平王還有一個兒子姬狐,當時正在鄭國鄭莊公那里當人質(zhì)。于是周公黑肩(周公旦的后代,封周國)與鄭莊公趕緊迎立姬狐,從鄭國趕到洛陽,準備繼承王位。沒想到,舟車勞頓,悲傷過度,姬狐還沒到洛陽便病死了。 順其自然,東周王位便落到周平王的孫子姬林的頭上,成為了東周第二位君王,周桓王!周桓王年輕氣盛,躊躇滿志,一門心思想要重振周王室的威望,但由于用力過猛,反而犯了3個致命的大錯誤! 一、不知韜光養(yǎng)晦,為蠅頭小利,干涉晉國內(nèi)政,四處開戰(zhàn)周桓王繼位之初,晉國內(nèi)部宗族之間就爭權(quán)奪利、打打殺殺。當然晉國的矛盾,都是晉國老祖宗晉昭侯留下的禍根。公元前745年的時候,好好的一個晉國,晉昭侯把最好最大的城池曲沃封給了自己的弟弟,要知道曲沃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大,這不是自己給后代埋地雷嗎?果然,沒過幾年,雙方你來我往,爭來打去,好不熱鬧! 此時的東周王室,要地沒地,要兵沒兵,大把諸侯連朝拜的工作都不做了,東周王室除了剩下一點諸侯可以利用的名號,什么也沒有。說這晉國打來打去,也不關(guān)你周桓王什么事,韜光養(yǎng)晦就好了,沒必要摻和這事,但周桓王又是怎么做的呢? 根據(jù)《左傳》記載:公元前718年春天,曲沃莊伯先是賄賂了周桓王,然后聯(lián)合鄭、刑兩國去攻打晉國都城翼城,周桓王竟然派兵協(xié)助曲沃莊伯攻打翼城!沒過多久,曲沃莊伯跟周桓王倆人鬧掰了,估計就錢沒給到位?所以同年秋天,曲沃莊伯再攻打晉國翼城的時候,周桓王又調(diào)轉(zhuǎn)頭來幫助晉國,派虢公反過來打曲沃莊伯?。▊渥ⅲ骸妒酚洝放c《左傳》中記載有出入,此處以《左傳》為準)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曲沃莊伯的兒子)誘殺了晉國君,周桓王又派虢公到晉國重新?lián)砹⒘诵碌臅x君。不過,20多年后,到周桓王孫子的時候,曲沃武公還是滅晉君,接管了晉國,當然這都是后話,我們以后再細講。 沒過多久,周桓王寵信的虢公與大夫詹父,這倆人有矛盾,互相詆毀陷害。要知道晉國干涉晉國打仗內(nèi)政的事,基本上都是虢公去干的,但周桓王選擇相信大夫詹父,就派大夫詹父帶著東周的士兵親自去打虢國,虢公就只能跑到虞國避難去了。 不知韜光養(yǎng)晦,為蠅頭小利,不顧道德禮儀,朝三暮四,今天幫這個,明天幫那個,四處開戰(zhàn)樹敵,此為一大錯誤! 二、不會籠絡(luò)人心,硬碰硬,與鄭國開戰(zhàn),反被鄭國打敗射傷東周王室東遷洛陽的時候,鄭國、晉國確實也是立了功,幫了周王室大忙。但鄭莊公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一門心思想發(fā)展自己的鄭國,對周王室的態(tài)度也是時而親近時而疏遠,所以周王室對鄭國也是一直都有不滿。 早在周平王的時候,王子姬狐還到鄭國去當了人質(zhì)。到周桓王的時候,周桓王胸懷大志,一心想恢復周王室的威望,你鄭國也只是我周朝的小跟班,還敢如此囂張?自己的叔叔姬狐竟然被弄到你鄭國做人質(zhì),還死在了歸途當中!所以周桓王對鄭莊公也不待見,鄭莊公第一次拜見周桓王時,周桓王就不怎么禮待他。 于是,鄭莊公就跟周桓王結(jié)下了梁子,雙方看誰都不順眼。鄭國還老是借著周王室卿士的身份,沒事就打打東邊的小國家,自己的實力也慢慢強大起來了。周桓王一看,這還得了?果斷撤了鄭莊公卿士的職位,沒事就敲打敲打鄭國。鄭莊公也不是吃素的,況且現(xiàn)在翅膀也硬了,沒事也搞搞小動作,竟然搶奪收割了周王朝田地里的莊稼!也不去朝拜周桓王了! 這可把周桓王氣壞了,頭腦一發(fā)熱,就要御駕親征!于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聯(lián)合陳、蔡、虢、衛(wèi)國一堆小國去討伐鄭國,發(fā)動了繻葛之戰(zhàn)。鄭莊公帶領(lǐng)祭仲、高渠彌率軍迎戰(zhàn),大敗東周聯(lián)軍,還射了周桓王一箭!甚至能活捉周桓王的,但鄭莊公還是很有政治頭腦的,放了周桓王一馬。 繻葛之戰(zhàn),周桓王沒落到半點好處,反而讓周王室的威望再次跌入谷底!而鄭國卻一戰(zhàn)成名,反而成了中原霸主,也就是春秋三小霸之首! 不會籠絡(luò)人心,禮遇有功之國,不會以柔克剛,硬碰硬與鄭國對峙。反而奠定了鄭國的春秋小霸主地位,令東周王室顏面盡失,此為二大錯誤! 三、傳位埋禍根,直接導致周王室后期出現(xiàn)奪位之爭,王子克之亂周桓王晚年的時候,比較寵愛小兒子姬克,甚至想把王位傳給姬克。但周朝的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有太子姬佗在,周桓王也不好打破禮儀制度。但在周桓王臨死之前,卻干了一件極其荒唐的事,也直接導致后來周王室出現(xiàn)王子克之亂!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病重臨終之前,把周公黑肩交過了交代了幾句:立嫡長子是禮儀制度,還是都遵守。但是我小兒子姬克,我很是喜愛,放心不下。這樣,等姬佗以后死了,再讓姬克接替他哥哥當君王吧,到時候得靠你全力支持姬克。很明顯,這是給本來就沒落的東周王室,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 周桓王去世后,太子姬佗繼位,成為周莊王。這個時候周公黑肩與姬克就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四處籠絡(luò)有勢力的諸侯,誰知道周莊王姬佗到底能活多少年?萬一再跟周平王一樣在位51年,兒子都能被熬死,別說弟弟了! 公元前694年,周莊王姬佗才上位3年多,周公黑肩與姬克就等不及了,準備發(fā)動政變擊殺周莊王,立姬克為王。這事兒剛好又被大夫辛伯知道了,辛伯就苦口婆心的勸周公黑肩,本來周王室都已經(jīng)沒落成這樣了,再兩子相爭,王室只會更亂,更沒有聲望了。 周公黑肩此時已經(jīng)紅了眼,哪里聽的進去勸?沒辦法,辛伯就趕緊向周莊王告發(fā)周公黑肩的陰謀,周莊王一聽,這還得了?立馬采取緊急行動,先發(fā)制人,直接殺死了周公黑肩以及其黨羽。而姬克提前得到消息,只身逃亡,逃到燕國去了。 王子克之亂雖然沒有成功,但還是給東周王室內(nèi)部造成了諸多裂痕,本來都沒落成這樣,還內(nèi)斗,復興還有希望嗎?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周桓王! 傳位優(yōu)柔寡斷,想傳次子就傳次子,既然選擇按禮儀傳嫡長子,就不要埋禍根,不要導致王室內(nèi)部出現(xiàn)紛爭奪權(quán)之戰(zhàn),此為三大錯誤! 周桓王一生竭盡全力想要恢復東周威望,可惜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由于其個人狹隘的政治格局,不僅未能重振國威,反而令東周王室顏面掃地、內(nèi)部權(quán)力更加分散脆弱,生生將東周王室推向更深的深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