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深感頭痛的一件事是學校缺教師。向上級部門打報告,申請調派或招聘教師,得到的答復往往是你校教師編制已滿額,不得調配或招聘。校長深感無奈,只得橫做工作豎做工作,讓本已滿負荷的老師再兼一些工作量,總不至于讓班級出現(xiàn)空堂吧。 吃瓜群眾看不懂了,明明學校缺老師,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主管部門卻說學校不缺老師,那那些老師哪里去了?主管部門真是官僚??! 如果這樣批評主管部門,主管部門真要喊冤了。 學校辦公室每年九月份必須做一份詳細的報表上交主管部門,報表詳細地記錄了全校在編在崗教師的信息;學校教務部門每年9月份也要做一份詳細的全校學生情況報表,記錄上報全校學生的在籍人數(shù)。主管部門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和在編在崗教師人數(shù),折算出學校師生比例;國家規(guī)定的師生比是1:10,如果比例中學生數(shù)大于10,即為缺教師,小于10即教師就多了。主管部門是完全按照學校上報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應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那么學校為什么叫嚷缺教師呢?學校是根據(jù)當年度可使用教師的人數(shù)來判斷的。主管部門只看學校在編在崗人數(shù),學校看的是能實際在一線上課的教師人數(shù),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誤差。 那么兩者之間的差距數(shù),即那些教師哪里去了呢? 1.被其他單位抽調去了。每所學校都有那么幾個優(yōu)秀骨干教師被其他單位抽調走,編制在原學校,工資福利待遇也都在原學校,但工作不在學校。像我所在的學校,就有3名教師被調到教育局工作,2名教師抽調到街道政府辦工作,1名教師借到其他學校。如此,名冊上是滿編制,實際上缺了6名骨干教師。 2.生病請假或產假休養(yǎng)在家。生病請假實在沒辦法;二胎政策放開,一批年輕女教師爭著生孩子,而現(xiàn)在學校女教師真正成為半邊天了。生病請假的、生孩子請假的,如此,學校不缺教師才怪! 3.教學質量差的教師靠邊站。有一些教師工作了大半輩子仍不會上課,不管上什么班級,一學期下來成績和其他班級相差很大,引起家長不滿,班主任不滿,沒有人愿意和這類老師合作。學校沒法,只得讓這類老師靠邊站,不是轉到后勤服務,就是上一些無關學生成績痛癢的課。 4.年齡偏大教師不在擔任主要學科的教學。教學也是一項體力活,年齡偏大的老師很難勝任繁重的教學任務,學校出于人性化考慮,一般不再安排這些老教師擔任主要課程的教學。 第3、第4種情況的教師是實實在在占著學科教師的編制。 被好多老師批評的一種現(xiàn)象,即評上高級教師職稱的老師不愿多上課,這種現(xiàn)象其實在我們這里是沒有的,高級教師少上課只有一種可能,到了照顧的年齡才行,一般都在一線上課。 教師哪里去了?第一種情況最可恨。既然其他單位缺人,那你招人??;既然你向學校要人,那你把那個人一股腦兒拿去啊,干么人要去了,編制還留在學校,使得學校人缺編制卻不缺,這不是坑人嗎? 學校缺教師,不可怕,招聘! 學校缺教師編制數(shù)不缺,是一種怪現(xiàn)象! 對學校缺教師不缺編制數(shù)的現(xiàn)象,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