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生于蘇杭,死葬北邙?!壁揭恢笔枪糯弁鯇⑾嗬硐氲陌蚕⒅兀惨虼?,形成了一個邙山古墓群。 564年,北周宇文護率大軍攻打北齊,北齊皇帝高湛派出段韶、斛律光、高長恭迎擊敵軍。在段韶的誘敵深入計策下,蘭陵王高長恭率五百輕騎沖出敵軍包圍圈,到達金墉城,蘭陵王摘下臉上的面具,金墉城開,共同抗擊敵軍,北周軍隊丟盔棄甲而逃,這就是著名的“邙山大捷”,為此,士兵為蘭陵王作《蘭陵王入陣曲》。 這一戰(zhàn),宇文護在北周的威信降低,很快,宇文邕設計殺死宇文護,真正掌權(quán);這一戰(zhàn),埋下了“無憂天子”高緯想要除掉蘭陵王的種子,最終毒酒一杯,蘭陵王身死。 好了,言歸正傳。邙山是位于洛陽城北的黃土丘陵地帶,屬于秦嶺崤山余脈中間的一段,橫亙在黃河南岸,地勢開闊,風景宜人,土壤緊密,是安置墓穴的理想之地。
除此之外,南朝后主陳叔寶和南唐后主李煜也葬在這里。 陳后主和李后主都是亡國之君,生活奢靡,文學造詣又都很高,但細究起來,兩人的不同是很明顯的。 李后主繼位后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南唐在他父親李璟在位的時候已經(jīng)是大廈將傾,被柴榮奪取了大片土地,所以李煜繼位后一方面小心應付趙匡胤,能避則避,去除國號,暗地里又積極備戰(zhàn),最終李煜和趙匡胤不得不戰(zhàn),趙匡胤帶兩軍同吳越國的一軍聯(lián)合攻打南唐,最終南唐滅亡,李煜做了亡國之君。從前喜歡寫宮廷艷詞的李煜轉(zhuǎn)而愁緒萬千,他思念故土山河,他悔恨山河破碎,整日以淚洗面。他的代表作是《虞美人》。 所以沒有心肝的陳后主在隋朝又活了十六年,最終病死,葬在了邙山。而李后主卻在北宋活了三年,就被宋太宗賜死,也葬在了邙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