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太行山上村多,溝溝梁梁之間,一座座村莊就如散落在群山的珍珠,或依山而建,或就勢而成。太行山的村莊大多缺水,村子里的先人們擇一低洼之處,挖掘出深池,等夏季到來,蓄水成塘,池塘就成為一座村莊最重要的設施——它保障著村里的人畜用水。 夏日天長,蟋蟀在草叢中低吟,鳥兒飛得很低很慢。村里的人下田歸來,夕陽已西沉,天還未黑透,金色的霞光灑在村里的屋頂上、樹梢上、走得光亮如鏡的石板小道上,整座村莊如夢如幻,一只飛累了的小蝴蝶,立在一朵花的花瓣上,靜止的翅膀在金色霞光下閃耀著五彩的光芒。歸來的農(nóng)人們在黃昏也不會閑著,他們會乘天色未黑,去池塘里挑水,張家的老黃狗、李家的小白狗會在通往池塘的小道上,在來往挑水的人流中追逐玩鬧;吃飽的牛兒,跟在主人身后,邁著慢騰騰的步子往家里走。這是夏日的村莊最美好的時刻。 夜幕降臨,戶戶燈亮。池塘少了挑水的農(nóng)人,蛙聲四起,這些小家伙們,聲音高亢而洪亮,是村莊里最出色的“歌者”。蛙聲繞過池塘,傳向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千百年來,一代代生存在這里的農(nóng)人們,早已習慣了夏日的夜晚伴著一池蛙聲入夢。 村里何時有的池塘,我不曉得??傊?,我出生后村里就有池塘,喝著池塘里的水慢慢長大,在池塘邊晨讀,繞著池塘散步,就如生活在村莊里的父輩們一樣,池塘伴著我成長。 清理池塘對于一個村莊來說,是最為隆重的集體勞動。我小時候,只經(jīng)歷過一次池塘清理。那是一年的冬天,由于夏天雨少,村東的一口老池塘斷水干枯,四周露出的淤泥已風干開裂,只留得中間一汪如滿月般的清水,也已結冰。村里決定,在當年冬天對老池塘進行一次清淤。在一個寒冷的清晨,我被一陣陣嘈雜聲驚醒后,家里已空無一人。我慌忙穿衣開門,冷風呼嘯,整個村莊已經(jīng)空了,村東的老池塘邊上站滿了人,鎬頭鐵鏟林立。 我記得,當日原本身患重病的德福叔,也佝僂著身子站在人群中,大家都勸他回去休息,說村莊里這么多人,不缺他一個。一向溫和的德福叔,瞪著眼著急了,手里的鎬頭在地上敲得“咚咚”響,他說:“我病了也要吃水,吃水就要出力,你們憑啥讓我回去,憑啥……”從那時起,我開始明白,池塘對于缺水的村莊來說就是命脈,是共有的“母親”,是人畜維系生存的“臍帶”。 后來走出村莊,我到過南方的許多村莊,看到多水的南方,村莊里的池塘清澈見底,池水連著小河,小河彎彎繞繞擁抱著村莊,一路歡歌奔向遠方。在南方,村里的池塘不僅是為了吃水,有的池塘里還養(yǎng)著歡蹦的魚兒、跳動的大蝦。小橋流水人家,美麗的荷花,池邊的垂柳,駐足靜觀,景美如畫。在中國,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池塘對于農(nóng)村人來說,就如裊裊的炊煙、旺長的樹木和門口樹上的鳥鳴一樣,都是記憶中最深的鄉(xiāng)愁。 時代的腳步一路向前,自來水管道如奔流的血脈,在中國大地上不斷伸展,毛細血管連接起千家萬戶,日夜不停地運送著自來水。太行山深處的村莊再不用愁吃水了,沿用了千年的老池塘,就如轉動了千年的石碾子一樣,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像一頭累極了的老黃牛,安靜地臥在村莊里,留下的是深深的鄉(xiāng)愁和滿滿的回憶。 有池塘的村莊是靈動的,是美麗的。在一些村莊里,有的老池塘有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它們守護著村莊,成為村莊里最古老的地標。我到過一個村莊,看過一個古老的池塘。池塘通體青石砌成,一塊塊青石精雕細琢,四周有護欄環(huán)圍,雖說年代久遠,風吹日曬,卻依稀可辨青石護欄上的精美雕花;從塘岸到水面,供人提水所需的臺階,設計考究而人性化,臺階邊同樣有護欄,守護著提水人的安全。整個老池塘古樸而莊重,可謂獨具匠心,別具特色。最讓人嘆服的是通往池塘里的暗渠,深埋于村莊地下,使用了千百年來,仍通暢不堵。老池塘和村莊的山脈、建筑等形成一種特有的和諧。遠遠望去,就如一顆鑲邊的綠寶石鑲嵌在村莊里。可以想象當時村里的先人們?yōu)榱私ㄔ爝@座池塘,花費了多少心血。 有山的村莊是美麗的,有水的村莊更是靈動的。如果在整潔的樓房林立中,成排的綠樹搖曳間,再留一汪碧波蕩漾的清水之塘,那該是一幅多美的畫面。口渴的飛鳥、玩累了的黃狗都能有個飲水的去處。遠方的游子歸鄉(xiāng),能靜靜坐在村里的老池塘邊,聽聽那熟悉的蛙鳴,想想童年往事……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