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上主題。 一、宣紙尺寸 1.厘米與平方尺換算公式:(長cm·寬cm)·0.0009=平方尺 2.常見宣紙 常用的宣紙尺寸及與平尺互換 4.特殊尺寸及規(guī)格: 手卷:書法、國畫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又稱長卷,最長有一百多米,如“千里江山圖”。也稱橫卷。手卷較短的一般有8、9米長,長的能達(dá)到20米以上。手卷的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間。 手卷的尺寸:0.35×6米、0.35×20米、0.35×50米、0.53×20米、0.53×40米。 二、作品形式 鄭板橋和吳昌碩的書畫作品都明碼標(biāo)價(jià),有清楚的潤格(就是價(jià)錢)。 我們看一下吳昌碩先生的書法作品潤格 吳老作品明碼標(biāo)價(jià) 從中我們也看出吳老常用的書法格式,大體上也就這些。 詳細(xì)點(diǎn)的可翻看我在頭條里的《書法作品常見格式》。 三、折疊原則 1.正書以方形為主:篆隸楷書都可疊成方形??瑫圆槐卣f,篆書就會縱向相連,隸書橫向相接,章法自是不差。 2.草書以行線為主:草書主要以行線為主,不必疊成方形,影響氣勢連綿。 3.行書可以單疊行線,以縱向?yàn)橹?,也可以疊成方形,尤其適用于行楷。 其他特殊要求,再特殊處理。 四、折疊方法(技巧)、 全幅、半幅、琴條圖示 我們以四尺為例,全開是138·69厘米,直幅是縱向書寫,橫幅是橫向書寫。條幅是縱向平分,琴條是再平分。四尺開四是全開橫向折疊,均分成四等分,尺寸為69·33厘米。 1.四尺開四(69㎝×33㎝) (1)寫10字:留邊后豎折三等分(最左邊的也可小點(diǎn),落款用),再橫折五等分,上為天頭、下為地頭,“天地”比為6:4,即上面多留點(diǎn)。第一、二行各5個(gè)字,第三行落款。 (2)寫14字:留邊后豎折三等分再橫折六等分,第一、二行各6個(gè)字,第三行2個(gè)字,下面位置落款。 (3)寫20字:先豎折四行(第四行小點(diǎn)),再橫折七等分。第一、二行各7個(gè)字,第三行6個(gè)字,第四行落款。 2.四尺開三(66㎝×45㎝) (1)寫20字:先豎折五行(第五行小點(diǎn)落款),再橫折六等分。第四行2字下面落款。 (2)寫28字:先豎折五行(第五行小點(diǎn)落款),再橫折七等分,第五行落款。 (3)寫33字:先豎折五等分,再橫折八等分,第五行1個(gè)字下面落款。 3 .四尺對開(138·34) (1)寫4字:橫向書寫,按6:4留出天地頭兩次對折,分成四等分,再留出相等的兩邊,縱向兩次對折,中間的線為中線,書寫時(shí)可作參照線??v向書寫,按6:4留出天地頭兩次對折,分成四等分,再留出相等的兩邊,橫向兩次對折。 (2)寫3字:采用“借1法”折疊。根據(jù)目測和經(jīng)驗(yàn),在宣紙上面加上一個(gè)字的長度對折。單字?jǐn)?shù)的都可采用“借1法”,加1或減1對折。 (3)多字書寫,如寫60字左右 4.四尺全開(138·69) 四尺全開一般都是多字書寫,開始可用“最笨”的進(jìn)行計(jì)算。如8厘米見方。計(jì)算的結(jié)果是16·8=128格,因書法的特殊要求,要留下足夠的落款位置,即使窮款也得空4格左右,否則太滿。 如字少的較多,只能寫五六行,解決的方法在兩種,一種是用“9”試試,直至合適;第二種是,正文后面的第六(或七)行空一兩格題跋,然后落款,豐富款式內(nèi)容。 其他尺寸可參觀以上折疊方法。 如有錯(cuò)漏,敬請道兄批評、指正?。?/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