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魏謨,征五世孫,字申之,擢進士第,同州刺史楊汝士辟為長春宮巡官。文宗讀《貞觀政要》,思征賢,詔訪其后。謨姿宇魁秀,帝異之。經略使董昌齡誣殺參軍衡方厚,貶溆州司戶,俄徙峽州刺史。謨諫曰:“王者赦有罪,唯故無赦。今昌齡殺不辜,特被矜貸,中外以為屈法。又授刺史,復使治人,紊憲章,乖至治?!庇性t改洪州別駕。先是,帝謂宰相曰太宗得征,參裨闕失,朕今得謨,又能極諫,朕不敢仰希貞觀,庶幾處無過之地?!苯谭挥泄ど茷樾侣曊?詔授揚州司馬,議者頗言司馬品高,不可以授賤工,帝意右之。宰相諭諫官勿復言,謨獨固諫不可,工降潤州司馬。俄為起居舍人,帝敕謨曰:“事有不當,毋嫌論奏,”謨對:“臣頃為諫臣,故得有所陳;今則記言動,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謨奏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帝曰不然我既嘗觀之謨曰“向者取觀,史氏為失職。陛下一見,則后來所書必必有誨屈,善惡不實,不可以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諫議大夫,兼起居舍人,謨固讓不見可,乃拜。始謨之進,李玨、楊嗣復推引之。武宗立,謨坐二人黨,出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給事中,遷御史中丞,發(fā)駙馬都尉杜中立奸贓,權戚縮氣。頃之,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建言:“今東宮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導之,則非得負副貳之重。”且泣下,帝為感動。時帝春秋高,嫡嗣未辨,眾臣歸重。大中十年,領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書,因久疾,任檢校尚書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贈司徒。
(節(jié)選《新唐書·魏謨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謨奏/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帝曰/不然/我既嘗觀之/
B.謨奏/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帝/曰/不然/我既嘗觀之/
C.謨奏/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帝/曰/不然/我既嘗觀之/
D.謨奏/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帝曰/不然/我既嘗觀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刺史,原是奉皇命檢核地方官的職務,后成為掌一州軍政大權的要職。
B.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是編纂歷史書籍的重要根據(jù)。
C.嫡嗣,此處指皇位承繼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長子。
D.贈,古代朝廷對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職和榮譽稱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謨心系朝綱,秉公勸諫。對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齡一事,魏謨認為董昌齡殺害無辜的事實確鑿,如果赦免他,會紊亂朝綱。
B.魏謨堅持原則,敢于直諫?;实燮灰晃粯饭げ⑹诠贀P州司馬,宰相也授意諫官不要再言,雖勸諫失敗,魏謨仍進言不已。
C.魏謨忠于職守,從不越職。他從諫官轉任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時,皇帝仍要求他評價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絕了該請求。
D.魏漠正氣凜然,不畏權勢。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發(fā)駙馬都尉杜中立的貪贓行為,使皇親國戚的驕橫氣焰得以收斂。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昌齡殺不辜,特被矜貸,中外以為屈法。(5分)
(2)今東宮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導之,則非得負副貳之重。(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賦元夕立春
辛棄疾
彩勝斗華燈,平地東風吹卻。喚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樂。
紅旗鐵馬響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隨著。
【注】彩勝:又稱幡勝?!独m(xù)漢禮儀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門外?!薄凹t旗句:蘇軾《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鐵馬響春冰”的詩句。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門前青幡與華燈交相輝映,大地春風送來暖意。這兩句描寫出節(jié)日的盛景。
B.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現(xiàn)象,詞人用“喚取”兩字賦予月人的情感,饒有情趣。
C.面對著元夕立春這樣熱鬧的節(jié)日,年老的詞人淡薄了紅旗鐵馬的征戰(zhàn)生活。
D.詞人對元宵夜華美的盛景不感興趣,卻獨自一人來到前村欣賞早開的梅花。
15.詞的最后兩句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3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魚我所欲也》中,“
(2)杜牧《阿房宮賦》中,“
(3)在《離騷》中,面對世俗的污濁不堪,屈原失意彷徨,走投無路,但他堅定地表示:“
參考答案
10.D(“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錯,“設置……史書”搭配不當,排除A、
C兩項;再根據(jù)“我既嘗觀之”可以推斷出應是“帝曰”,排除B項。正確斷句:謨奏:“古置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钡墼唬骸安蝗?,我既嘗觀之?!保?/font>
11.C(“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長子”解釋錯誤,應為“正妻所生的兒子”)
12.B(“雖勸諫失敗”錯,據(jù)原文“工降潤州司馬”,說明魏謨的勸諫應是有效的)
13.
(1)現(xiàn)在董昌齡殺戮無罪之人,(董昌齡)卻特意被憐恤寬恕,朝廷內外都認為這是枉法。
“不辜”(名詞性短語,無罪之人),“特”(副詞,特意),“矜貸”(動詞性短語,憐恤寬?。爸型狻保~性短語,朝廷內外),“屈法”(枉法)五處,一處1分。
(2)現(xiàn)在太子還沒有確立,不早點任用品行正直的人輔助、教導被確立的太子,(被確立的太子)就不能擔負太子的重任。
“以”(動詞,任用),“傅導”(動詞性短語,輔助、教導),“負”(動詞,擔負、承擔),“副貳”(專有名詞,特指太子),“重”(形容詞作名詞,重任)五處,一處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魏謨,是魏征的第五代孫,字申之,考中進士科,同州刺史楊汝士(向朝廷)舉薦(魏謨)擔任長春宮巡官。唐文宗(李昂)讀《貞觀政要》,想到魏征的賢良,下詔尋訪他的后代。魏謨身材魁梧,容貌清秀,皇帝認為他不尋常。經略使董昌齡誣陷并殺害了參軍衡方厚,被貶為溆州司戶,不久改任峽州刺史。魏謨上奏章進諫說:“帝王赦免有罪的人,只有故意犯罪的人不能赦免。現(xiàn)在董昌齡殺戮無罪之人,(董昌齡)卻特意被憐恤寬恕,朝廷內外都認為這是枉法。(朝廷)又授予董昌齡刺史的職務,讓(他)又去治理百姓,這會使典章制度混亂,背離至善至美的政治?!保ㄗ罱K)皇帝下詔(讓董昌齡)改任洪州別駕。在此之前,皇帝對宰相說:“太宗皇帝得到魏征,彌補缺失。我如今得到魏謨,(他)必定能極力勸諫,我不敢希求達到貞觀之治的境地,或許也可以處于沒有過失的地步了?!苯谭挥形簧瞄L創(chuàng)制新曲的樂工,皇帝下詔授予(他)揚州司馬的職務,議論的人極力進諫說揚府司馬官品很高,不適合授予地位低賤的樂工,皇帝有意偏袒樂工。宰相授意諫官不要再進諫了,唯獨魏謨堅持勸諫說不能這樣做,(最終)樂工被降格任潤州司馬。不久,(魏謨)轉任起居舍人,文宗給魏謨下詔令說:“我行事有不正確的,(你)不要猶豫只管上奏,論述自己意見。”魏謨說:“臣以前擔任諫官,所以能夠正言規(guī)勸;現(xiàn)在(我的職責)是記錄皇帝的言行,不敢超越職分?!被实鬯饕鹁幼?,魏謨上奏說:“古時設置左史、右史官,記錄得失以便保存下來作為借鑒。陛下只要是行事正確,就不要擔心我不記錄;如果陛下所做的事有錯誤,(即使我不記錄)天下的人也會記錄下來的?!被实塾终f:“不是這樣的,我曾經看過起居注?!蔽褐冋f:“從前您索取觀看,是史官失職。陛下一看,那么后來所記錄的內容必然會有避忌,好壞失真,不可以作為歷史,況且后代怎么能相信呢?”皇帝于是停止索看起居注。(皇帝)破格提拔(魏謨)擔任諫議大夫,兼起居舍人,魏謨堅決辭讓,皇帝沒有同意,于是(朝廷)授予(魏謨)這兩個官職。當初魏謨的提拔,是李玨、楊嗣復推薦的。唐武宗(李炎)繼位,魏謨因被指為兩人的黨羽而獲罪,被貶出京城任汾州刺史。唐宣宗(李忱)繼位,召(魏謨)入京城授予給事中的官職,升任御史中丞,(魏謨)揭發(fā)駙馬都尉杜中立的貪贓行為,致使有權勢的皇親國戚收斂驕橫氣焰。不久,(魏謨)晉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謨)建議說:“現(xiàn)在太子還沒有確立,不早點任用品行正直的人輔助、教導被確立的太子,(被確立的太子)就不能擔負太子的重任?!辈⑶伊粝卵蹨I,皇帝被(魏謨這番話)感動。當時皇帝年歲已高,太子尚未確立,(這番話)被大臣們推重。唐宣宗(李忱)大中十年,(魏謨)以平章事的身份兼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魏謨)患病,上奏章請求(朝廷)選擇別人替代自己,被召入京城授予吏部尚書的官職,因長期患病,任檢校尚書右仆射、太子少保。(魏謨)去世,時年六十六歲,被追贈司徒的職銜。
14.C(“紅旗鐵馬響春冰,老去此情薄”兩句,根據(jù)注釋,意思應為帶著儀仗,騎著馬,在馬蹄聲中賞燈的興趣因為年老而變淡。)
15.詞的最后兩句寫了詞人獨自前村賞梅的情景。與元夕場景的熱鬧形成對比,突出了詞人的孤獨寂寞。以賞梅象征詞人的高雅情懷與對高潔品格的追求。(每點2分)
16.(1)所欲有甚于生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