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新的學期又開始了,爸媽們每天下班后身心俱疲還要陪娃學習,趕上娃狀態(tài)不好,那就是一番斗智斗勇,爸媽們不禁感嘆: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學習起來不費勁,真的是因為天賦嗎? 2016年,陳更第一次站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并一鳴驚人。她答題速度非???,一邊從容地說出答案,一邊給出詩句出處,闡述釋義。 也許是造化弄人,她連續(xù)三屆參加《中國詩詞大會》都與冠軍失之交臂,但她抗挫折能力非常強,并沒有灰心喪氣,她享受的是比賽的過程和詩詞的魅力。 最終,陳更在今年第四次站上舞臺的時候一舉奪魁,無冕之王找到了她的王冠。成名之后,很多人請她分享經驗,她說自己不是天賦特別高的人,只是從小比較刻苦而已。 為了能擠出更多時間,她每天都會在泡腳時看書,她的書桌上始終有一本攤開的書,這份自覺是她前行的最好助力。 除了詩詞冠軍以外,陳更還是北大的工科博士,一位“工科女”對唐詩宋詞有如此深入的了解,相當少見。 但在陳更眼中,這并不矛盾——不論是詩詞還是力學研究,都有統(tǒng)一的學習規(guī)律,那就是“格物致知”,即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邏輯思維。 從陳更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支撐她走到今天的不是超高的智商,而是抗挫折能力、自覺性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這三種能力所有孩子都能擁有嗎,它們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怎樣的影響? 孩子缺乏抗挫折能力的表現是:一遇到不會的問題,不是嘗試解決,而是立馬放棄??勾煺勰芰δ軒椭⒆咏】党砷L,擁有獨立人格,并影響孩子能夠到達的高度。 日本有一位名叫“凌”的小男孩,他非常不擅長跳箱,在他轉學的這天,學校特地為他舉辦了一個畢業(yè)典禮,以及10段跳箱的挑戰(zhàn)。
一開始凌接連失敗,忍不住掉下了眼淚,旁邊很多家長看見孩子一次次跌倒,也暗暗流淚,但是他們并沒有上前幫忙。 這時,幾十個小伙伴站起來,圍在凌的身邊,為凌加油打氣。終于,經過多次嘗試,凌終于成功跳過了箱子! 相信通過這樣的經歷,凌可以明白“受挫≠失敗”,也會變得更加堅強。 每個人都有惰性,而自覺性就是懶惰的克星。自覺性簡單來說就是做事情的動力,來自于對能力的向往、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對喜愛事物的濃厚興趣等等。 仔細想一下,是不是有那么一次,孩子為了一件喜歡的事,興致勃勃地準備,自己不停地搗鼓來搗鼓去,就連愛玩的玩具都無法吸引他的目光。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目標,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還能收獲成就感,激勵他克服更多的困難。 所以當孩子有了自發(fā)的動力后,會對一件事保持很高的專注度,這種對于情感、事物的追求,將會是孩子成長的核心力量,在學習、生活中都會有很大作用。 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習必備的能力,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它:
這些都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擁有它的人,不僅學習辦事更加高效,也更容易和別人溝通相處。 而孩子在“發(fā)現→思考→結合科學知識→得出結論”的過程中,好奇心會被不斷激發(fā),主動探索新的領域,學習新的知識,增強知識儲備。 就像電影《教父》中的臺詞一樣:“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p> 抗挫折能力、自覺性、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如此重要,孩子要怎樣才能獲得呢?別著急,小編請來了學而思編程主講,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莫天慧老師和吳文菁老師,她們將為你悉心講解!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經濟學學士學位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 國際教育政策碩士學位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期間,組織數十名同學對1-5年級小學生進行課后輔導,內容包括批判性思維、時事討論課程等 哈佛大學 教育科技碩士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實驗室設計師 參與設計和搭建由Facebook/“陳-扎克伯格基金”資助的哈佛教育學院碩士新生在線基礎課程學習項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