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的孔子行教像)
南京的朝天宮,在江南地區(qū)的眀清古建筑群中,有幾個“最”:規(guī)模最大,建筑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故享有“金陵第一勝跡”的美譽。2013年升級為“國?!保灰浴俺鞂m闕”之稱,列為“金陵新四十八景”之一。


-
縱觀它的歷史,屢屢變身,春秋時期到“三國”之前冶煉過青銅、冶煉過鐵器,算是冶金廠;東晉時,冶山辟為宰相王導(參見《金陵雜記(十二)——明孝陵(2)十朝名人雕塑》)的西園(西苑);南朝劉宋時建有總明觀;曾經是全國最高的科學研究機構,祖沖之等人在此任過職;唐宋后,辟為道觀、開過府學;明太祖年間作為官僚、貴族子弟演練朝賀天子禮節(jié)的地方,“朝天宮”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清同治年間,將江寧府學移于此,重建后,形成東、中、西三大建筑群格局,基本保留至今。

(沒壓縮過,可以下載使用)
本集重點放在中路景點,也就是朝天宮的主體建筑——文廟。
作為文廟,講究中軸對稱。這里中軸線的最南端為萬仞宮墻(照壁),由南向北依次有: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等。
文廟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建筑布局完整、端莊,紅墻配上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金陵第一勝跡”的所譽不虛。
半月形的泮池。

-
泮池北面廣場。東、西兩側的宮墻,各建有一座牌坊,三間拱門,上有磚額,東刻“德配天地”,西刻“道貫古今”(雙面相同),傳為曾國藩所書。


-
東西牌坊外,設有下馬碑,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在此下馬”,僅存西碑一方。
-
欞星門,文廟的南門,是四柱三間式牌樓,斗拱,黃琉璃瓦屋面,欞星門三個字相傳為宋朱熹手跡。
-
-
兩側八字墻上有磚雕“團龍”兩對,刻工精湛,據說可以算是清代磚雕藝術的代表作。

-
欞星門后,是一尊青銅孔子行教像。
并非清代的原物,而是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思佳于1997年(孔歷2548年)所立?;嫌袦技严壬摹抖Y運大同篇》。

-
塑像之后是中軸線上的第二道門——大成門。


-
據說,這座建筑是在明代三清殿基礎上改建而成的。

-
重檐歇山頂,琉璃瓦屋面。
分設左、中、右三門,走哪道門,有規(guī)定,中門專供當官的出入,如今只開左右側門。

-
大成門朝北就是朝天宮的第二進院落。
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形成能容納千人的廣場,廣場東西兩側有廊房,如今陳設一些展覽。


-
廣場正北的建筑便是大成殿。

-
大成殿東側豎明代《奉敕重建朝天宮》碑一方。

-
崇圣殿,在大成殿之后。

-
祭祀孔子祖先的地方,面闊七楹,歇山頂,殿前有兩層臺基,圍以石欄。



-
從東側繞過崇圣殿,到朝天官最北端,亦即冶山的最高處。
從這里往下望,更能領略到朝天宮建筑的金碧輝煌。



-
這里的建筑自成體系,有著典型的明代建筑風格。制高點有敬一亭,還有飛云閣、飛霞閣和乾隆御碑亭,樓閣參差,錯落有致。還輔以微型的小橋、潭水,儼然一座典雅古樸的園林庭院。
敬一亭。



-
飛云閣。磚木結構,高二層五開間,檐下懸
“飛云閣”三字篆體匾額。


-
兩側抱柱聯(lián):“八方煙樹齊橫廓;四面云山不遮樓”

-
飛霞閣。

-
也是篆體匾額。

-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御碑亭”。
乾隆皇帝對朝天宮情有獨鐘,六下江南曾五次到此,每次都題詩一首,鐫刻在同一塊石碑上,后人建亭加以保護。

-
(待續(xù)。文字部分參考了網絡上的有關文獻和景點的介紹,特此說明,并感謝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