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以制止體內(nèi)外出血為主要作用,適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傷出血等各種出血證的藥物。 二、藥性特點:多性涼(血遇寒則凝),多炭藥(血見黑則止),多歸肝、心經(jīng)。 三、分類: 1.涼血止血藥:適用于血熱妄行的出血證,癥見血色鮮紅,量多質(zhì)粘稠等。 2.化瘀止血藥:適用于瘀血內(nèi)阻而血不循經(jīng)的出血證。癥見反復(fù)出血不止,血色紫暗,夾有血塊,還可用于跌打損傷、瘀滯經(jīng)閉及心腹疼痛等證。 3.收斂止血藥:廣泛用于體內(nèi)外多種出血證。尤為虛損不足,出血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脈細(xì)及外傷出血等。 4.溫經(jīng)止血藥:適用于虛寒性出血證。癥見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質(zhì)地稀薄等。 涼血止血藥 小薊 涼血止血——應(yīng)用:血熱妄行的多種出血證。特點: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散瘀消癰——熱毒瘡癰。 大薊 涼血止血——特點:涼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血熱兼有瘀滯的出血證。應(yīng)用:血熱妄行的多種出血證。 散瘀消癰——熱毒癰腫。 地榆 苦、酸,微寒。 涼血止血——下焦熱盛所致的便血、痔血及崩漏等。血熱咯血、衄血、吐血、尿血 解毒斂瘡——特點:“家有地榆皮,不怕燙破皮”。應(yīng)用:燙傷,濕疹及瘡瘍癰腫,皮膚潰爛。 【配伍】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腸之火而涼血止血。兩藥相合,可治血熱出血諸證,尤宜痔瘡出血及便血。 槐花 【功效】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主治病證】血熱出血證;尤宜便血、痔瘡出血。肝火上炎目赤,頭痛。 地榆與槐花功效主治異同 相同點:二藥均能涼血止血,常相須為用,治療血熱妄行的多種出血證,尤長于治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所常用。 不同點:地榆兼有酸味,能收斂止血,又能解毒斂瘡,可治水火燙傷、濕疹及瘡瘍癰腫等,為治燙傷之要藥;槐花又能清瀉肝火,治療肝火上炎的頭痛目赤及高血壓病等。 白茅根 涼血止血——應(yīng)用:血熱妄行的尿血及吐血、衄血等。 清熱生津——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 利尿通淋——熱淋澀痛,水腫及濕熱黃疸等。 側(cè)柏葉 涼血止血——各種內(nèi)外出血證,善治咳血。燙傷及脫發(fā)(外用) 祛痰止咳——肺熱咳嗽,痰稠難咯。 苧麻根 涼血止血——血熱出血證,長于治婦科出血。 清熱安胎——胎熱不安,胎漏下血。 利尿解毒——濕熱淋痛,熱毒瘡腫,蛇蟲咬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