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Note是老外開發(fā)的,因此使用時不可避免地面臨中文格式編寫要求,除非你全部撰寫成英文文獻(xiàn)。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顯然還是得編寫正確的輸出格式才能正確使用EndNote進(jìn)行中文學(xué)術(shù)論文的撰寫與交流。 我在使用EndNote的過程中是這樣要求的: (1)我只是導(dǎo)入?yún)⒖嘉墨I(xiàn)或錄入?yún)⒖嘉墨I(xiàn),不想在其中添加任何元素,除了筆記; (2)我希望Output Style能夠解決2005GB中規(guī)定的參考文獻(xiàn)著錄格式,反正中文期刊一般都采用2005GB,因此編寫一個就成了,不能太麻煩,還要有M,J等字樣。 為此,我必須得編寫成功全部的可能用到的格式。問題來了,這時,就必須注意到以下幾個問題,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混亂。 1. Rules of dependence 隸屬規(guī)則 Rule #1: Basic dependence 區(qū)分原則:文字或標(biāo)點符號間沒有空格時,彼此為一體。 如Volume (Issue) 在Issue有數(shù)據(jù)時才會出現(xiàn) ( ) 括號。 Rule #2: The preceding field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following field 優(yōu)先原則: 標(biāo)點符號跟著前面的字段。 如 Volume:Issue 該 :是跟著Volume,如果沒有Volume就沒有:,但是如果沒有Issue, : 還是會出現(xiàn)。 Rule #3: The first space after a field is dependent on that field. Additional spaces are independent. 跟隨原則:字段后面的第一個空格是跟隨該字段的 如 Author. Title(1個空格)若Author沒有數(shù)據(jù)則Title前不會有空格;Author. Tile (2個空格)若Author沒有資料則Title前會有一個空格。 Rule #4: Independent text always appears in the bibliography 文字獨立性原則:單獨文字將出現(xiàn)在書目上,文字或標(biāo)點符號如果沒有隸屬關(guān)系者,永遠(yuǎn)會顯示在書目上。 如 Edition ed.的ed. 將出現(xiàn)在書目上即使沒有Edtion版次數(shù)據(jù)。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有的文字我們不需要在參考文獻(xiàn)中出現(xiàn),而有的文字我們需要其在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如中文譯著的譯字,版本問題等。這個時候需要以下組合和強(qiáng)制分拆原則了。 2. Link Adjacent Text (Non-breaking Space CTRL+ALT+SPACE) 組合指令:將前后兩組分歸為一個整體,遵循隸屬原則。 如 Edition?ed. 成群組化,若Edition沒有數(shù)據(jù)則不會出現(xiàn) ed. 常見的用法有: p^pp?Pages vol?Volume volume|:?Issue|. 冒號(:)將緊跟著Issue,因此若無Issue數(shù)據(jù)將不會出現(xiàn)冒號 3. Forced Separation (Vertical Bar | ) 分拆指令:強(qiáng)迫隔開前后兩組分,使其獨立遵循隸屬關(guān)系 如有些格式在volume和issue間用句點分開 Author. "Title." Journal Volume.Issue (Year): Pages. 但如果Issue沒有數(shù)據(jù)則會出現(xiàn)錯誤書目,句點是跟著Volume (Rule#2),且Issue和Year間的空格不見了(Rule#3) Cark, H. and Carlson, T. "Hearers and Speech Acts." Language 58.(1982): 332-373.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需使用 Vertical Bar | 如下: Author. "Title." Journal Volume|.Issue| (Year)|: Pages|. Cark, H. and Carlson, T. "Hearers and Speech Acts." Language 58 (1982): 332-373. 其他常見用法有: Publisher|:?City Pages|. (讓句點.是獨立于Pages) 4. Singular/Plural Term Separator (Caret ^ SHIFT+6)5. Field Names in Bibliographies 復(fù)數(shù)指令:作者或頁數(shù)數(shù)據(jù)需標(biāo)明單復(fù)數(shù)情況時,可使用 單^復(fù) 表示 如p.^pp. ed.^eds. Edited Book Editor,?ed.^eds. Title. Number of Volumes vols|. Vol. Volume|, Series Title|. City|: Publisher|, Year|. 如需在編輯者后面加Editor字眼,因為同時也是Field Name,可用accent grave character標(biāo)注 `Editor` (跟~同一按鍵) Book Section Author, Title.?in?Book Title|,?Editor,?`Editor`|. Year, Publisher|:?City|, p.?Pages. 有了這些關(guān)系后,我們就可以編寫自己的Output Style了。需要注意的是: (1)不推薦在錄入系統(tǒng)中加J、M(有人這樣推薦,很麻煩的); (2)注意卷、冊、總頁、頁、作者、譯者、編輯、的用法: ①卷冊,連續(xù)出版物將一卷分成幾冊發(fā)行,在合適的時間發(fā)行卷本(一般圖書錧過往資料庫中存儲)。對應(yīng)英語volume 和issue;有時書籍也會分卷,如政治卷、哲學(xué)卷,上冊、下冊等,也推薦對應(yīng)于volume 中。 ②作者、譯者和編輯,中文書籍常見到XX譯的字樣,一般應(yīng)該給出譯者,有時候再加上編輯,很麻煩,注意的是錄入時對應(yīng)于author,interpretor和editor或series editor等。一定要至始至終遵循一個規(guī)律,否則容易混亂。 (3)盡量編寫完成的style格式,盡量不用Generic樣式。 一例:某譯文書籍分卷,根據(jù)以上原則編寫其sytle格式: author.space title space :·Volume space [M]. space Edition·ed. space interpretor·譯. space City space :·publisher space ,·Year space :Pages.(space為空格) 這樣就形成了書籍的格式,如: 比爾. 蓋茨傳:上冊[M].2 ed. 黃蓉譯.北京:城市出版社,2011:28-22. 就形成了符合國標(biāo)的書籍參考格式。 現(xiàn)在還有以下麻煩的事:(1)中文版次和英文edition共排的問題;2(2)中文譯者和英文譯者共排的問題;(3)中英文標(biāo)點符號問題。不過沒辦法,暫時只能這樣了,定稿后給參考文獻(xiàn)進(jìn)行最后的修改,包括段落格式(TAB給的太大)、字體大小和樣式以及部分文字的修改。 當(dāng)然,投英文的論文格式一般較簡單,畢竟附上了2000多種,總有對上的。實在不行部分修改就成了。不像中文的GB,與國際不接軌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