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核桃 一個家庭中,誰最重要? 近日,papi醬在《我家那閨女》中,列出了“獨立女性人生最重要的排行榜”: “首先是自己,你自己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你的伴侶,然后是你的孩子,然后是你的父母?!?/span> 網(wǎng)友對papi醬,那是大寫的佩服: papi醬為什么活得這么通透?翻翻她的微博,我發(fā)現(xiàn)真相: 慈愛的媽媽知道女兒很辛苦,一邊心疼女兒,一邊走進KTV,盡情享受自己的人生。 這位媽媽:你是有多想甩掉這個“拖油瓶”呀! 王菲說:“每個任性不太懂事的媽,總能生出個溫順明理的女兒?!?/span> 也許正因為媽媽的“不懂事”,才有了papi醬“集美貌與才華與一身”的優(yōu)秀。 對孩子最狠心的父母,反而最會愛孩子。 那個家庭地位最高的孩子,反而最讓人心疼。 被“捧”得越高,孩子越不快樂 《楚天金報》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 耿女士曾是一家物流公司的部門負(fù)責(zé)人,事業(yè)小成。 為了女兒,她辭職了,在孩子附近的學(xué)校租了一間房子,就近照顧。 每天,她在菜場、租住房兩點一線,忙著為孩子做營養(yǎng)可口的飯菜,忙著換洗孩子的衣物。 這樣的日子,既辛苦又無趣,她一點都不喜歡。想著女兒將來也許能考入名校,她情愿受苦。 然而,女兒并不開心:話越來越少,每天吃完飯就鉆進自己的房間,也不愿意與媽媽談心。 更糟糕的是,女兒的月考成績排名還退步了,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差,一點小事就遷怒于她,發(fā)脾氣時還對她說出“我看不起你”這樣的話。 耿女士很心痛:我付出了這么多,孩子為什么不領(lǐng)情呢? 女兒對記者說,媽媽的犧牲讓她感覺壓力很大。 “我現(xiàn)在特別害怕回到出租房,害怕自己不努力令媽媽失望?!?/span> 什么是“愛的牢籠”? 讓孩子倍感壓力的父母之愛,就是牢籠。 就像朱雨辰的媽媽,她“用自己的生命去對待兒子的,完全沒有自我。” 可朱雨辰并不喜歡,反而痛苦地說:“沒法過了,我會被你搞死?!?/span> 有一種愛,叫“捧殺”。 父母將孩子“捧”得很高很高,甚至以犧牲自己為代價,這就好比對孩子說: 你看我對你多好!你打算怎么回報我? 父母將孩子“捧”得越高,孩子感受到的壓力也就越大,就越難活出自我。 越用力“捧”孩子,越委屈自己 《知否》播完了,很多人對小秦氏的壞不能理解。 套用一句被多次吐槽的爛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yuǎn)。 這一點,原著交代得很清楚,小秦氏是帶著“兒子必襲爵”的希望嫁入侯府的。 她一開始便知道,大郎活不長久,只需將顧二趕出家,她親生的兒子就能順利襲爵。 為此,她明知顧遠(yuǎn)侯并非佳配,依然義無反顧地嫁入侯府,開始了自己虛偽的一生。 她明明恨極了丈夫和顧二,卻努力裝出一副賢妻良母的模樣,名譽京師。 她看不上康姨媽的破落和曼娘的下賤,卻與之虛與委蛇。 從前她不屑于在朝中站隊,后來她與太后勾結(jié),助紂宮廷政變。 她委屈自己,只為成全兒子。 委屈到極致,便有些變態(tài)。 在那個大雨滂沱的雨夜,她在祠堂撕心裂肺詛咒明蘭死去,詛咒顧二一生不幸。 悲哀的是,兒子顧廷瑋對她的籌謀深惡痛絕: 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屋子被顧二燒毀,不但沒有怨恨二哥,反而甩掉母親攙扶的手,大叫道: “我要搬出去,自立門戶!” “這個家我是住不下去了!” 自己辛苦籌謀,孩子不但一點都不理解,還要棄她而去。小秦氏用實力告訴我們: 這就叫出力不落好! 越用力“捧”孩子,就會越委屈自己。 將孩子捧得很高,有意無意,你會失去自己。 曾有一個小學(xué)生寫了一篇《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我的媽媽說都是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小林的媽媽會陪他打乒乓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我都羨慕死了。我媽媽什么都不會,就是一個沒用的中年婦女?!?/span> 一個眼中只有孩子,卻不懂得做好自己的媽媽,是不會被孩子所喜愛的。 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那些犧牲自我為孩子全身心付出的媽媽,不是換不來孩子的感恩,而是她先放棄了自己。 曾經(jīng)的放棄有多決絕,如今的失去,就有多痛惜! 為孩子而活的媽媽,無限委屈自己,幸福感很低。 孩子的地位有多高,家庭關(guān)系就有多糟 我的同事王姐,就是一個為了孩子,犧牲了家庭的人。 她說,當(dāng)年為了孩子高考方便,她辭去公職,和孩子一起到了天津,開始了3年的陪讀生涯。 王姐的丈夫,則獨自留在家里,一邊辛苦賺錢供應(yīng)娘倆的開銷,一邊像一個老鰥夫一樣,隱性喪偶。 這樣夫妻兩地分居,一直持續(xù)到高考結(jié)束。 我問她:“家里不會有矛盾嗎?” 王姐無奈地說:“怎么不會?他經(jīng)常埋怨我不顧家,我還想埋怨他不著家呢!” 原來,在王姐陪讀的這幾年,她老公已經(jīng)習(xí)慣在外面解決一日三餐,然后溜達(dá)到半夜再回來睡覺的習(xí)慣。 王姐說他,他振振有詞:“家里黑燈瞎火的,連點煙火氣都沒有,我回來干什么?” 王姐陪讀結(jié)束后,他們夫妻感情,已大不如前。 最要命的是,孩子上大學(xué)期間,四年總共就回來過一次。 兒子說:“聽到你們吵架,我就感覺有罪,無顏面對?!?/span> 他們?yōu)榱撕⒆?,犧牲了夫妻生活,這種犧牲反將孩子推得更遠(yuǎn)。 榮格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將孩子看得太重要,有意無意地,就會忽略伴侶的感受,破壞夫妻關(guān)系。 就像《小別離》中的方圓和董文潔,他們原本夫妻恩愛,家庭幸福。 但因為女兒方朵兒要不要送到國外讀書的問題,夫妻倆屢次發(fā)生爭吵、冷戰(zhàn),甚至到了離婚的地步,這反而影響了女兒的成長。 如果說:父母相愛,是孩子最好的教育。那么,親子相愛,夫妻相害,就是最差的教育。 孩子的地位有多高,家庭關(guān)系就有多糟。 放過孩子,就是成全孩子 心理學(xué)家克萊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愛孩子,并不意味著眼里只有孩子,而忽略自己和其他人。 就像演員劉孜,雖有初為人母的迷茫和慌張,但她很快調(diào)整心態(tài),繼續(xù)愛自己。 當(dāng)媽后,她依然堅持鍛煉身體,跑步、游泳、瑜伽,始終不曾放棄自己。 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設(shè)計師,在照顧孩子之余,她不忘努力學(xué)習(xí),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到來讓她更重視家庭生活了。閑暇之余,她用心為家人做飯,精心擺盤,讓家里充斥著幸福的味道。 她不將孩子放在首位,而是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在她的帶動下,也擁有了享受生活的能力。 你想讓孩子幸福,就先讓他看到你幸福的模樣。 心理學(xué)武志紅說: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將孩子“捧”得高高的,他未必就能接受最好的陽光,最肥的雨露。 既能被愛,又能被放手成長,孩子才能得到更全面的營養(yǎng)。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裝上翅膀,任他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在人生的大浪中自由翻滾、翱翔。 放過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作者簡介:李核桃,樂觀進取的O型白羊女,正走在婚姻路上,探求著育兒密碼。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nèi)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xué)習(xí)成為家庭的習(xí)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