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館老板亞美利哥·勃納瑟的女兒被幾個混混虐待,她被打裂了的下腭骨還在用鋼絲箍著。然而法官卻宣判,那幾個混混只是被要求在教養(yǎng)院禁閉三年,而且還是緩期執(zhí)行。亞美利哥·勃納瑟頓時氣炸了,卻對此毫無辦法。此時能幫他出一口惡氣的,只有一個人,那個叫維托·柯里昂的老頭子。 好萊塢演員約翰昵·方檀回到家中,被自己那美麗的妻子嘲笑。他正處于演藝生涯的低谷,本來有一個很適合的角色可以讓他重回巔峰,然而那個該死的制片人卻因為某種“私人原因”,偏偏不給他出演。此時能幫他強行奪取角色的,只有一個人,那個被稱為“教父”的老頭子,維托·柯里昂。 面包師傅納佐林,他的女兒到了結(jié)婚的年紀,并且有一個難得的對象,他烤面包的助手恩佐。然而恩佐是一個意大利俘虜,每天宣誓才能獲得假釋,然后在美國工作,如果假釋一被撤銷,他就會被遣返回意大利,再也沒法回來,所以這樁婚事就懸了。此時能讓納佐林成為美國公民的,只有一個人,教父,維托·柯里昂。 為了引出這位偉大的人物,《教父》小說先詳細介紹了三個人的難處,然后烘托出老教父的超常的能力和智慧。 電影版《教父》也可以這么干,但顯然很不明智。導(dǎo)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用一個經(jīng)典后拉鏡頭引出了偉大的維托·柯里昂。 他的衣著典雅而講究,舉止淡雅而穩(wěn)重,氣度非凡又謙遜有禮,一副斯文人的樣子,卻無時無刻散發(fā)出震懾旁人的威懾力。 樂于助人是他的“看家本領(lǐng)”。 不管是在美國發(fā)了財?shù)臍泝x館老板,還是小小的面包師,他都愿意出手相助。他就是這樣發(fā)展起自己的勢力的,所以他深信這一套。 1901年,尚未成年的維托·柯里昂獨自從意大利西西里來到美國大陸。他并不是有什么宏大的志向,非要來這片新大陸發(fā)展不可,只因為家里遭遇黑手黨迫害,親眼目睹至親被殺,迫于無奈,他才踏上了逃亡之旅。 好不容易在紐約安定下來,有了一個顧家的妻子,穩(wěn)定的家庭和工作,卻又遭到黑手黨的壓迫,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 也許是自幼就失去雙親的緣故,維托·柯里昂比常人更早懂事,他年紀輕輕就已經(jīng)非常明白事理,他看得出從小照顧自己的老板有難言之隱,所以沒有責怪,而是選擇接受現(xiàn)實。 回到家中,他裝作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對妻子淡然一笑。他知道,無論情況多么糟糕,他都不能讓家人擔心。 應(yīng)對危機,維托·柯里昂的天賦開始顯現(xiàn)。 其實早在孩童時期,面對黑手黨的追殺,他已經(jīng)能夠理智地迅速逃跑,沒有任何“無腦”的行為。換成一般的人,甚至是年紀更大一些的人,親眼目睹殺人的場面,難免會驚慌失措。 可一旦慌了神,他就根本沒機會去美國了。 他似乎從來都不害怕黑手黨的暴力手段,他知道只要不去硬碰硬,自己就能暫時相安無事。 面對西西里村的唐·喬奇,他果斷逃命,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面對紐約的范·倫奇,他先是讓步示弱,然后竟然斗膽面對面“講道理”。 講真,去找范·倫奇討價還價是有些冒險的,為什么他還要去? 因為光是淡定自若,是不夠的。不做出反擊,這些黑手黨就會更加肆無忌憚。總之,他不能一直逃。他不畏暴力強權(quán)的氣魄和膽識,也決定了他不會再一次“逃跑”了。 在親眼看到范·倫奇本人,上下打量一番之后。他就已經(jīng)決定,要親手宰掉這個“紙老虎”。電影中,導(dǎo)演用巧妙的燈光暗示了他陰暗面的崛起。 面對危機能冷靜應(yīng)對,關(guān)鍵時刻能下得了狠手,依靠這兩個“優(yōu)點”,維托·柯里昂開始在紐約發(fā)跡。而真正讓他成為受到萬人敬仰的教父的,是第三個“優(yōu)點”,無差別式的幫助他人。 《教父2》只講了其中一件,他幫助一個老婦人保住房子的租用權(quán)。但通過“側(cè)面描寫”,觀眾能夠得知他在此之前已經(jīng)幫助過無數(shù)的人,尤其是那個房東在打聽完他是什么人之后的態(tài)度反轉(zhuǎn)。 類似于中國的民國梟雄杜月笙,維托·柯里昂也是通過不求回報的付出,換回了他人翻倍的回報。 至于他回到家報仇的事件,一方面可以說明他對家庭的重視程度,黑手黨唐·喬奇破壞了他的家庭,這是他不能忍受的,同時也是影響他一生的,正因為他小時候失去了家庭,長大后才會如此看重家庭,他深知沒有家庭是個什么滋味。 另一方面,其實也能說明年輕的維托·柯里昂還沒有達到寬恕仇人的程度,電影沒有呈現(xiàn)他的成長,不代表他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暴力是會上癮的,對范·倫奇的暴力手段讓他吃到了甜頭,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和回西西里報仇的那次。 而同伴的受傷勢必會影響他對暴力和仇恨的看法,多年以后他的兒子邁克爾·柯里昂也領(lǐng)悟到了,“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p> 老年的維托·柯里昂繼續(xù)著自己的行事原則,豐富的閱歷和經(jīng)驗讓他的判斷更加準確,胸懷更加廣闊。 孫子兵法有云,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孫子對將領(lǐng),也就是領(lǐng)導(dǎo)者的“五德”要求,維托·柯里昂基本全都有。 有智慧,能解決各種問題; 守信用,答應(yīng)別人的說到做到; 講仁愛,對部下寬厚,重視家庭; 能決斷,該下手時果斷下手,能給對方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 威嚴更不用說了,不光是對部下,對敵人,他的威嚴仿佛都不可侵犯。 幾乎每一點他都是孫子“五德”的模范,也難怪他能成為領(lǐng)導(dǎo)者的模范,只可學(xué)習(xí),卻無法簡單復(fù)制的模范。 同時,他還是男人的模范。 第一點,謹慎細心。 “女人和小孩子們可以很粗心。”他告誡自己的兒子邁克爾,“但男人不可以?!?/p> 人生是一盤棋局,無法悔棋的棋局。一開始你可以按部就班,但一旦到了關(guān)鍵時期,你就必須走一步想三部,否則,一個失誤就有可能斷送全局。尤其是對于要負起家庭責任的男人來說,一個失誤摧毀的可能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 第二點,別讓家庭之外的人了解自己。 “永遠別讓外人知道你想什么?!本S托·柯里昂告誡自己的兒子桑提諾。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但其實這是很危險的。一旦讓居心叵測的人了解你的一切,你就可能會成為被利用的對象。只有家庭有資格了解你,所以家庭才如此珍貴。 第三,陪伴家人是一種責任。 維托·柯里昂告誡自己的教子約翰昵·方檀說:“不懂得陪伴家人的男人不算是真男人?!?br> 在維托·柯里昂眼中,家庭永遠是最重要的。他這么說,也這么做。《教父》中他選擇隱退,一方面是身體原因,另一方面無疑是他在生死關(guān)頭意識到,如果現(xiàn)在不陪伴家人,可能以后就沒有機會了。 家庭,是每個人的港灣,也是每個人的責任。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包括事業(yè)在內(nèi),忽視了家人,等同于逃避了責任。逃避責任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不懂得陪伴家人的男人,不算是真男人。 偉大的教父,身在銀幕之中,便教會了我們種種處世之道,即便他“講道理”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但仍然受用。 他的存在,使得《教父》成為了具有社會學(xué)深度的作品。經(jīng)典角色,總是在成就經(jīng)典作品。 最后,請致敬逝去的維托·柯里昂,愿他的思想,能永存于世。
|
|
來自: taotao_2016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