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一言之美 2019-03-01

關中侯印,金質,東漢文物,通高2.2厘米,印面2.4 X 2.4厘米,重128克。印面為正方形,陰文篆刻“關中侯印”四字。1951年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zhèn)出土。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關中侯印

1951年春,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zhèn)農民在勞動中獲得該印,后經有關部門移交至河南省博物館(現河南博物院)。關中侯印下部的印體呈方形;上面的印紐為一昂首爬行的烏龜,雙目圓睜,龜首前伸,烏龜背部刻鑿簡潔的直線紋和人字紋,背部邊緣排列圓圈紋和半環(huán)紋,清晰美觀。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金“關中侯印”側面圖

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所載,“關中侯”始封年代為東漢末年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時,曹操已任丞相要職,“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朝中大權。設置“關中侯”是當時為封賞軍功者所設置的較高爵位,但無封地、不食租、沒有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只是一種虛銜,無餉祿,僅代表榮譽而已。

“侯”是古代之五等爵位之一,居公之下,伯之上。漢代封爵僅限王侯二級?!度龂尽の褐尽の涞奂o》記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十月,始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以賞軍功”。裴松之引《魏書》注:“置名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皆金印紫綬;又置關內外侯十六級,銅印墨綬……,皆不食租,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臣松之以為今之虛封蓋自此始”。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金“關中侯印”俯視圖

關于“關中”的地望,文獻記載說法不一,大體是指河南省靈寶縣函谷關以西(今陜西省中部地區(qū))。河南南陽地區(qū)是秦漢時南陽郡的治所,又是與關中地區(qū)往來的交通要道和南北交界處的大城市,封建官僚云集于此,此方“關中侯印”在這里發(fā)現是合乎情理的。另外從印的質地、形制等方面看,與史書記載相符。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這枚金質龜紐關中侯印,印文布局飽滿嚴謹,篆刻的字體筆劃遒勁渾厚,字形方中帶圓,給人以寬博渾穆,莊嚴大度的感覺,是研究漢代的官職制度及文字變化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比較研究

目前我國其它地方也出土有“關中侯印”和“關內侯印”。

1957年,湖南省長沙陳家大山20號墓出土一枚西晉時期的金“關中侯印”,通高2.1厘米,印面2.4 X 2.4厘米,重125克,湖南省博物館藏。該印的方形印座上有一龜形紐,龜首上揚,龜口微張,龜背甲上陰刻簡潔明了的菱格紋,龜四足堅強有力,刻劃清晰有力,印面白文篆書“關中侯印”四字。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湖南省長沙出土的西晉時期的“關中侯印”

1985年,江蘇省南京直瀆山東晉墓葬出土一枚金“關中侯印”,通高2.1厘米,印面邊長2.4厘米,重118克,南京博物院藏。該印的印座呈方形;龜紐呈昂首伏體狀,龜甲滿刻直線紋和曲尺紋,周緣刻圓圈紋;印面陰刻篆文“關中侯印”四字。

1976年,河北省邯鄲市三堤村北附近出土的“關中侯印”,通高2.3厘米,印面2.45 X 2.45厘米,重125.2克,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收藏。這枚金印的龜紐部分龜首高昂,龜背較平,上刻直線紋和曲尺紋,邊緣刻圓圈紋,方形印面上為白文篆書“關中侯印”四字。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河北省邯鄲市出土“關中侯印”及印文

1956年,湖北省云夢縣春光出土東漢時期的金“關內侯印”,通高2.2厘米,印面2.4 X 2.4厘米,湖北省博物館藏。該枚金印的龜紐部分呈俯伏狀,龜首伸昂,龜背平而略長,龜甲上鑿刻直線紋、曲尺紋和圓圈紋。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湖北省云夢縣出土的東漢時期金“關內侯印”

1976年,山東省新泰東石萊出土的一枚漢代“關內侯印”,通高2.1厘米,印面2.4 X 2.4厘米,山東省博物館藏。該金印龜紐,龜首部分較短,微微昂起,背部隆起圓滑,印面陰文篆書“關內侯印”四字。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山東省新泰東石萊出土的一方漢代金“關內侯印”

以上幾方印章有個共同點:均為金質和龜紐,從它的形體上來看也基本接近,雖說出土地點和年代存在差異,但據文獻考證,漢代時“關內”、“關中”二地所指,基本上是指靈寶縣函谷關以西今陜西省中部而言。最早的“關中侯”封號出現在曹魏建安五年,最晚的目前見于南朝。據此可知這種制度一直沿用到晉朝以后才廢除。

【國寶品鑒】關中侯印

山東省新泰東石萊出土的一方漢代金“關內侯印”印文

在構成官印形制的諸多因素中,紐式是最為核心的一個。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官印中的龜紐最早見于西漢早期,并一直沿用到清代。在漢代,龜紐的使用范圍很廣。一般來說,西漢早期的龜紐龜首部分較短,龜身較平伏,工藝也較精細。新莽時期,龜首部分微伸,背甲的中脊隆起,工藝較西漢精細。到了東漢后期,龜首伸昂,背部隆起,工藝則較為粗糙。從以上幾方印章我們不難看出,盡管在龜首形式、背甲紋飾和足部的刻畫上均有細微的變化,但整體一直延續(xù)俯伏狀的基本造型。魏晉六朝時期,印章的形制與紐式等基本承襲漢代,只是龜首向外昂伸的幅度更大,龜甲的形式也更為多樣。

這幾枚金印的印面皆為方形,布局均勻飽滿,上書的四字兩行豎排,嚴謹規(guī)整,所刻字體平直方正,刻工精細。漢代印章多用篆書,其中又有多種書體,使用最多的是繆篆。為適應方形印面的需要,筆畫多化圓為方,橫平豎直,看上去方整勻稱。這些印章鑄工精細規(guī)整、文字古樸渾厚,為研究我國古文字的演變和發(fā)展及漢代的職官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