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顧著掙錢的養(yǎng)老服務 恐嚇式營銷的養(yǎng)生保健 包治百病的保健產品 轟炸式洗腦宣傳廣告 ...... 針對老年消費者的特有服務 開始成為新的投訴熱點 重陽節(jié)前夕,中國消費者協會 曝光7個最”坑老“的消費陷阱 一定要轉給爸媽看看 1 光顧著掙錢的養(yǎng)老服務 我國養(yǎng)老產業(yè)基礎較弱,雖然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場空間逐漸打開,但目前仍處在初級發(fā)展階段。養(yǎng)老服務專業(yè)化、標準化水平不高,從業(yè)人員素質和服務管理參差不齊,養(yǎng)老產品單一,消費爭議時有發(fā)生。 案例 養(yǎng)老院忽悠九旬老人簽合同 提出退款被索8000違約金 2018年5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接到南京消費者張女士投訴,稱其于今年4月至常州溧陽某老年福利中心參觀期間,營銷人員明知消費者有視力障礙,無法閱讀合同,依然用洗腦式營銷等手段說服消費者簽訂合同,并交納費用16,000元。張女士回南京后,被醫(yī)生告知身體狀況不適宜長途奔波入住外地福利院,消費者遂要求退款。 江蘇省消保委接訴后,與該中心進行聯系,其負責人否認營銷中存在問題,雖然同意退款,但是要收取50%的違約金。消保委認為,消費者是90多歲的老年人,在陌生環(huán)境中,判斷力與決策力都相對較弱,銷售人員通過半強制等方式進行銷售,本質上違背了消費者真實的意愿,在消費者正當主張下,經營者應當履行解除合同義務。經過調解,該中心同意辦理退款13,000元,消費者表示滿意。 2 搞恐嚇式營銷的養(yǎng)生保健 老年人養(yǎng)生保健需求大,常見的有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部分老人還有減肥、美容需求。但是,一些養(yǎng)生保健機構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從業(yè)人員不具備從事保健服務的資質,服務缺乏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導致部分消費者“養(yǎng)出”一身傷,美容變“毀容”。 案例 養(yǎng)生館搞“恐嚇”式營銷 六旬老太上銀行取款交錢 2018年3月10,消費者黃女士來到黑龍江省大慶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黃女士今年60多歲,經常去一些養(yǎng)生館做養(yǎng)生,在去涉案養(yǎng)生館時,工作人員說她肩頸不好,身體毛病很多,需要治療調理,如果不及時調理,可能會引起重大疾病,建議購買各類養(yǎng)生項目共66,000元,并允諾這些項目做完保證能調理好黃女士的身體。黃女士表示身上沒有這么多錢不想辦理,養(yǎng)生館提出如果黃女士同意可以陪其回家取錢,結果商家陪同黃女士到銀行取了66,000元錢。黃女士交完錢,養(yǎng)生館沒有給其提供任何票據及消費明細?;丶液?,黃女士感覺上當受騙,在兒女的陪同下到消協投訴。 消協工作人員認為,消費者有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消費后商家也應當向消費者提供詳細的服務明細和發(fā)票以及收據等,商家的銷售過程存在嚴重誤導和強迫等問題,消費者有權要求退款。經調解,最終商家一次性將66,000元全額退給消費者。 3 漠視老人體質差異的旅游服務 老年人空閑時間較多,老年旅游消費市場持續(xù)增長,出門旅游已經成為銀發(fā)族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老年人受消費理念和經濟條件的制約,旅游過程中更看中價格因素。很多旅行社利用老年人的這種心理,用超低價組團來誘惑老年旅游消費者,但卻忽略了老年人身體素質的特殊性,盲目降低服務標準,給老年人造成身體傷害。 案例 河北老人報團赴湖北旅游 雨天景區(qū)摔傷索賠遇推諉 2018年5月31日,老年消費者盧先生向河北省保定市消費者協會投訴稱,2017年9月他報名參加保定市中國旅行社組織的湖北恩施七日游活動。旅游過程中,9月19日上午當地雨天,消費者在湖北清江景區(qū)廁所摔傷,經恩施州醫(yī)院拍片檢查確診為腰椎壓縮性骨折。女兒和孫子將盧先生接回保定,入住河北大學附屬醫(yī)院做手術。2018年2月1日,經保定市中國旅行社委托,在保定市法醫(yī)鑒定中心做了人身損害傷殘鑒定,鑒定為人身損害傷殘十級。 事故發(fā)生后,保定市中國旅行社、地接社、景區(qū)和兩地保險公司相互推諉責任,激化矛盾,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因此向保定市消協投訴。保定市消協接到消費者投訴后,立即展開調查。后經保定市消協與恩施州消保委共同調解,相關企業(yè)和消費者盧先生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消費者表示滿意。 4 專騙老年人的預付費陷阱 預付式消費模式已經從最初的美容美發(fā)等行業(yè),向健身、餐飲、食品銷售、裝飾裝修、洗滌洗染、教育培訓等多行業(yè)、多領域發(fā)展,成為橫跨商品和服務的一種普遍消費模式。這種消費模式也得到了老年人的認可,但是由于老年人身體健康情況變化大,一旦因健康原因不適合或不能繼續(xù)接受某項產品或服務時,很難取消預付卡業(yè)務,造成經濟損失。 案例 敬老山莊誤導辦預付卡 尚未開業(yè)老夫妻已去世 2016年5月,湖北省武漢市消費者詹女士父母被九真山敬老山莊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宣傳誤導辦理了一張19,800元預付消費卡,該公司承諾2017年8月正式開門營業(yè),專門開展針對老年人的護理服務。2018年5月,該敬老山莊還沒有開門營業(yè),但兩位老人已先后去逝,于是詹女士要求退還19,800元預付卡費用,該公司又忽悠詹女士繼續(xù)參加相關活動。 2018年5月17日,詹女士參加該機構組織的調養(yǎng)活動時,被非專職醫(yī)生調養(yǎng),并由于操作不當,使詹女士被燙傷起了一個大水泡,燙傷后該公司未出面慰問消費者,而是要求消費者自行去醫(yī)院看病治療,病前承諾治好后再協商解決,治后卻不見該公司出面。于是,詹女士向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投訴請求幫助。后經消委會多次協調,最終該公司退回卡內余額15,000元。 5 稻草賣出黃金價的收藏品投資 老年人喜歡購買收藏品,不法商家利用名人、專家宣講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暗設陷阱引誘消費者上當。老年人缺乏專業(yè)知識,很難辨別真假,商家宣傳的所謂收藏品的價格一般都比較高,消費者一旦上當受騙后損失較大。 案例 商家極力推薦所謂收藏幣 老人花近7萬元高價購買 2018年6月28日,老年消費者盧女士向廣西柳州市消費者協會北站分會投訴,2017年10月9日,其輕信柳北區(qū)某商家的極力推薦,購買了價值68,600元的貨幣收藏品?;丶液? 盧女士為了查驗所購貨幣收藏品的真實價值,查閱了相關信息資料,還詢問了幾個懂行的朋友。然而,朋友告訴她,該貨幣收藏品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盧女士向柳州市消協北站分會求助維權。經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商家同意辦理退貨手續(xù),扣除8,000元違約金,退回盧女士60,600元,盧女士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 6 宣傳能治病的保健產品 老年人注重保健,希望通過保健品、治療儀等方式“治療”老齡化帶來的疾病或不適。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打著“醫(yī)療保健”的幌子,從餐飲用具、服飾鞋帽等日用消費品,到居家寢具床墊、被褥等大件商品對產品加以“功能化”特殊包裝,使之“具備”保健甚至治療某些疾病的功能,讓不明就里的老年消費者競相追捧。而這些所謂的保健品、治療儀等,根本不具有其宣傳的功效,不僅沒有保健作用,甚至給老年消費者帶來各種副作用,加重病情。 案例 88歲老人參加保健講座 花兩萬買6盒“一劍湯” 2018年9月4日,福建省廈門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接到88歲高齡的消費者周先生投訴,周先生表示其向廈門寶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了一款名為“一劍湯”的保健品,數量是6盒,每盒價格3,500元,共計21,000元。周先生在購買上述保健品前被商家忽悠參加了一場保健品宣傳講座。在活動現場,商家給其檢查身體,被告知其身體有很多健康問題,服用該保健品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商家的極力推薦下,周先生向商家預定了一個療程的保健品,共6盒,商家已提供了3盒,還有3盒商家未提供。周先生向商家付款5,500元,服用了2盒后,發(fā)現該保健品沒有商家宣傳的效果,與商家協商退還暫未服用的1盒保健品,不再購買剩余的3盒保健品,遭到商家的拒絕。 廈門市消保委工作人員接到周先生的投訴后,立即與周老先生一同來到廈門寶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調查,消保委工作人員向商家明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guī)定,經過調解,商家答應給予以下處理:剩余未服用的1盒保健品“一劍湯”退回商家,剩下的3盒不再購買。周先生對該方案表示滿意。 7 轟炸式宣傳的廣播電視廣告 老年人退休后日?;顒虞^少,接觸的主要是廣播、電視、報紙這類傳統(tǒng)媒體。老年人觀念比較傳統(tǒng),認為電視臺、報社等媒體具有權威性,廣告播放的企業(yè)和產品,都是經過電臺嚴格篩選和審核的。一些不良商家和媒體抓住此點,在特定的時間做整版、整時段的廣告,再請一些所謂的“名醫(yī)”、“專家”,將產品吹噓得天花亂墜。實際上,這些媒體受盈利驅使,缺少對廣告內容的監(jiān)管,對售后問題的連帶責任認識不清,發(fā)生消費糾紛后與廣告方互相推諉,給投訴處理帶來了難題。 案例 聽電臺廣告買“神藥”吃后發(fā)現上當退貨難 江蘇省南京市71歲的消費者蔡先生在某電臺以每盒519元的價格購買了40盒參茸靈芝膠囊,電臺廣告中稱此膠囊可以醫(yī)治各種慢性疾病,效果好,療程短。到貨服用幾盒后,消費者身體出現不適,經檢查發(fā)現商品包裝標明的功效與宣傳廣告嚴重不符,遂要求將剩余產品退貨。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接訴后,及時與電臺核實情況。經確認,此商品的銷售方是南京某藥業(yè)公司,該企業(yè)以商品大包裝盒被拆,包裝破損為由,拒絕退貨。 經過消保委工作人員的溝通與教育,告知了經營者關于提供真實、全面的商品和服務信息的義務規(guī)定,最終經營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意為消費者辦理退款13,000元,消費者表示滿意。 消費提示 四大注意 1 選擇養(yǎng)老機構要多方面考察,尤其警惕集資型養(yǎng)老“美麗謊言”。 目前養(yǎng)老機構應當具有民政部門認證的“養(yǎng)老機構資質”和企業(yè)注冊登記部門發(fā)放的營業(yè)執(zhí)照,同時具備消防和食藥監(jiān)管部門的相關認證;當養(yǎng)老機構內設立有醫(yī)療機構時,應當具有醫(yī)療機構執(zhí)業(yè)許可證。此外,《養(yǎng)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guī)范》對養(yǎng)老機構的出入院服務、生活照料服務、膳食服務、清潔衛(wèi)生服務等9方面的服務項目,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消費者選擇時可以對照參考。 如果消費者遇到養(yǎng)老機構有下列承諾,一定要警惕。一是打著提供養(yǎng)老服務的幌子,以收取會員費、“保證金”,并承諾還本付息或給付回報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二是以投資養(yǎng)老公寓或投資其他相關養(yǎng)老項目為名,承諾給予高額回報、或以提供養(yǎng)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 2 醫(yī)療保健需求要找正規(guī)醫(yī)院醫(yī)師,不要相信保健品是“靈丹妙藥”。 近年來,有關老年人遭遇保健品消費陷阱的問題層出不窮,最常見的是保健消費“被坑”,不法分子往往以“干爹干媽”相稱,用“免費贈禮”作餌、“健康專場”洗腦、“專家義診”推銷、“親情營銷”維系四大套路,目標是老年人的錢包。為迎合老年消費者的保健消費需求,對普通商品進行功能化宣傳,對添加了所謂功能材料的商品進行療效化聲稱,甚至鼓吹治療效果的行為,屬于夸大宣傳或虛假宣傳,涉嫌欺詐消費者,類似“靈丹妙藥”的保健品往往價格畸高,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謹慎選購。 老年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自己的健康問題,不要盲目購買保健品,確有健康問題需要治療,應該去正規(guī)醫(yī)院診治,通過正規(guī)藥房、藥店購買健康產品。同時,多與家人溝通交流,不要輕信電視廣播廣告、健康講座等“假保健、真銷售”的信息。 3 理財消費要理性,警惕消費返利、高收益藏品等賺錢陷阱。 “消費返利”原本是一項常見的促銷手段,商家設定一個消費梯度,滿額有返利,如同打折。近年來這一促銷手段卻被不法商家所利用,誘惑眾多老年消費者踏入“高額返現”的陷阱。老年消費者在進行消費、購買理財、收藏品時,一定要記住高收益必然對應高風險。投資理財不等于投機發(fā)財,不要貪圖一時的高利息,最終本金被騙。 4 旅游出行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不要單純以價格為導向。 老年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選擇旅游線路,不要單純以價格為導向,要多關注旅游產品的品質,選擇正規(guī)的旅行社,仔細了解旅游行程安排,簽訂旅游局統(tǒng)一制定的旅游合同,特別注意違約條款。老年消費者在出行前應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最好去醫(yī)院做相應體檢,開一些必備藥品,隨身攜帶,防患于未然。 外出游玩時應注意人身、財物、行車安全,避免到人流擁擠、購物不規(guī)范、存在安全隱患的景點景區(qū),謹慎參加涉水、登山、騎馬等具有一定風險和需要一定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旅游項目。 ↘ 閱讀 推薦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作者/ 編輯/裴瑩 監(jiān)制/何永鵬 田珍祥 來潛個水,有料 |
|